
终于,我记住了孙行者叫章金莱。本书讲述了孙行者的扮演者章金莱老师的艺术人生,我的印象中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美猴王的成长史。
开篇,7岁的章老师坐在二哥章金星的病床旁,二哥说“当你演成美猴王孙悟空的那天,就能见到我了”。二哥章金星是最优秀的“猴”,但是,在人生刚刚开始最灿烂年华的时候,就沉睡在历史长河中了。章金莱老师开篇不是在讲西游记,不是在讲自己练功如何,成绩如何?而是写二哥章金星短暂的演艺生涯,足以证明二哥在金莱老师的艺术之路上影响多深厚。
章老师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却是努力的,谦虚的,二哥离开了,不过二哥留下的会一直陪伴他,那句“当你演成美猴王孙悟空那天,就能见到我了”成为章老师在困顿时候的救心丸,支持他走下去。做艺术的人都是孤独的,做真艺术的人更是承担了来自各方的期待跟责任,章老师也是如此练功、向大师请教、登台演出…但是章老师的文字叙述总是很谦虚,没有直言自己是有承担那么多期待的,他说这是自己热爱的,是自己喜欢的,是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西游记》的拍摄。
原来陪伴了我们一整个童年青少年的《西游记》拍摄了17年,原来陪伴了我们一整个童年青少年的西游记只有25集啊!但是白看不厌!这部剧注定要陪伴我们的青年、中年、老年!因为经典永远不过时!
章老师说自己被选为演饰孙悟空一角是“人生一大馅饼”,20多岁的时候就有机会上电视,是何其幸运。其实我认为,章老师之所以选为孙悟空的扮演者,与日夜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与家族的传承是分不开的!更与自己的谦虚好学分不开!
章老师为了演饰好孙悟空一角,拜访名师,名家,与猴子朝夕相处,认真学习。章老师讲到,因为自己是近视,所以眼镜没有神儿,为了锻炼眼神儿,他每天看着太阳,看着强灯,直到眼神变“活”,在化妆时候,眼皮中一条金线真是画龙点睛,整个眼神儿都活了!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八十年代,要拍摄一部神话剧,可想而知的难度。可是这部剧仍然非常成功,因为演员的敬业精神,拍摄时候的精益求精。在火焰山的戏,就跑到新疆的火焰山拍,在水帘洞的戏就跑到黄果树瀑布去拍。也有此时不必往昔,现在拍戏时间就是金钱,不可能为了拍好一部作品一部剧拍上六年七年,《西游记》的成功,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啊!
第三部分讲述的是章老师的生活。
章老师是一位名人,更是一位普通人,有意思的是章老师说的几个不解:“夫妻恩爱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这才是真正的好人,尊重别人的爱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的妻子。
谁愿意做个地下的正房妻子啊。
对于求爱的影迷,我就把自己已婚的情况告诉她们,同时表示,可以跟她们成为朋友。大多数影迷都会听从我的劝告。
还讲到章老师酷爱收藏有关猴、西游记的藏品,他说自己平时生活很简单,不穿名牌,不开豪车,但是不能阻止他收藏。收藏品只买不卖,其实大多都捐了,真想去几个藏馆一睹风采。
其实章老师还饰演过许多不同的角色,太白金星、鲁迅先生、老师、金庸老师的作品等等,但是孙悟空太深入人心啦!
章老师的文字谦虚朴实,可见章老师的艺术修养,日子平淡。中国的大艺术家气度不凡!
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读后感1000字 第(2)篇我不仅是看着六小龄童演的戏长大的,而且也是听着他的讲演成长起来的。
这是章老师的首部自传,看完后真心觉得老一辈的艺术家是靠实力一步步地走上舞台的。可能是受最近的某个娱乐明星新闻的影响吧,在手机消息里不断跳出的某某和某某某的爱情史曝光的信息轰炸下,我们都被无形地剥夺了片刻安静的权利。我不是反感这种作为,而是觉得这跟我们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当然没有,他们在一起还是不在一起,太阳依旧东升西落,日子照样过,东西照样吃,双下巴照样长,一点都没有改变。所以说,这种群起而哄之的行为真的是助长了三流演员的气焰,太过于嚣张以至于埋没了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们,让我们这些观众们淡忘了他们,取而代之的是,荧屏上的小白脸非主流蛇精脸。如果到了那时,可能想挽救也来不及了。
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读后感1000字 第(3)篇趁无限卡一口气看了三本书:欧阳奋强的红楼梦拍摄记忆,杨洁导演的西游记拍摄记忆,和六小龄童的这一本。文笔以杨导最佳,结构清晰,语言大气,让人深切地感受那个时代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业与执着。六小龄童的次之,个人英雄气息略浓些,但不乏积极思想与豪情。欧阳的就差了一点,有些回忆与采访录的感觉,夹杂着很多演职员的自述,其间写得最好的一章是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的自述,文字比整书其他部分高出一截。
三本书,都记录了那个国家百废待兴、人民兢兢业业、社会欣欣向荣的时代。八十年代中期,还没有现在一切向钱看的功利,也没有全民娱乐致死的浮躁,有的只是专注、敬业、认真、勤奋,这才是经典成就的原因。
致敬经典!致敬那个时候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