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城南旧事读后感600字(3)篇

城南旧事
作者:林海音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小说以细腻、率真的文笔,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这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又是当时北京平民生活与民俗旧貌的写真。该书被《亚洲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入选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推荐书目,其中篇目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等多国文字。
城南旧事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杀死一只知更鸟》与《城南旧事》的对读

前不久读完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有一些感慨和很多感动。它就有一种让人逐渐沉浸其中的力量。我觉得首先要归功于它的叙事方式以及译者。我读的是译林出版社高红梅的译本,以我对翻译浅薄的认知,我想这本是称得上“信、达、雅”的。而原文以孩子口吻叙事的形式又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因而对作者来说,用这样一部作品“完全占有了我们”丝毫不在话下。读完这本评价颇佳的书后,油然联想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面是如出一辙的儿童叙事视角,于是把这本找来重又读一遍。在两本书的对读之中,对于每一本,似乎都比单读时有了更多的体悟,也在对读之中,发现了许多神奇的相似之处。

两本书的成书时间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故事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美国,更重要的是距离奴隶制的废除还有三十年,因而书中的成人主角阿蒂克斯为黑奴辩护这一故事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以及更强大的力量。《城南旧事》中故事的时代背景则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虽然国情毫无同一性,但从时间维度看,大抵一致的时代却让两本书中的故事有了可以被比较的可能。

首先是两书人物设定的部分相似性。《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主角是小女孩斯库特,她的爸爸阿蒂克斯是不断引领她和哥哥杰姆在身体和思想上逐步成长的引导人,也是本书不断感动读者的力量源泉。斯库特家中有个黑人女佣卡波妮,在阿蒂克斯的教导下,两个孩子都和爸爸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肤色与阶级,对卡波妮展现了他们的尊重与信赖。在《城南旧事》中则有主角小英子及她的爸爸妈妈,这个家中也有一个乡下来的奶妈宋妈,相同的是,宋妈在这个家中也得到了尊重,以及一定意义上超越阶级的异姓亲情。小英子讲述的成长故事中有好朋友妞儿,靠偷东西养家的“好人”小偷,还有“疯子”秀贞以及关心英子的兰姨娘。相似的是,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斯库特的成长中也有“未婚夫”迪儿,善良帮助别人却被诬告强奸的黑人汤姆,以及“怪人”拉德利,此外还有也从心底里关心斯库特的亚力山德拉姑姑。虽然迥异的时代背景导致两个小女孩成长经历的千差万别,但是相似的人物关系却也让小女孩们有了许多相似的情感体验。成长大概就是这样一场奇妙的旅行,且往往引起许多共鸣。如果给成长定性,我想其人类共有的生物性要大于它因社会形态、意识形态差异而导致的有差别的社会性。

其次便是帮助我将两本书联系起来的相同的儿童叙事视角选择。这种叙事就像我上面说的,会给读者以极强的代入感,我们因为成长体验的相似,似乎都随着叙述者再一次成长。而且孩子的情感情绪仿佛总是加上放大镜的,因此我们读起来生命的痛感会更加强烈。比如分别,大人的分别撕心裂肺处有很强的确定性,或者是青年时与爱人的分手,或者是不同时期经历的一次次“死别”。孩子不大一样,一件物品、一次短暂的离别都仿佛是生命一部分的消失,每一种都是疼痛的,因而这两本书读起来我总感觉有更多的情绪情感波动。我们的情感会不自觉被放大,因而就像尼采说的,“它就完全占有了我们,使人们的眼睛饱含泪水”。此外,儿童叙述视角的选择,让书中成人世界的许多事情变得简单了一些,但矛盾性并没有降低,孩子视角中的成人境遇、世俗与丑恶在展现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纯粹化。我们借此能发现一个不那么吵闹纷繁但没见发生的事情都有重大意义的世界。

再说一说两本书中的“成长”。两书作者都不自觉地将一部分目光聚焦到成长中的“得与失”上。《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斯库特与哥哥杰姆得到的是一些对于生活真实面貌的基本认知,在爸爸阿蒂克斯的帮助之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三观。比如他们在黑人汤姆一案失败后,明白了从被逮捕的那一刻起,黑人汤姆就输了。但是他们的爸爸阿蒂克斯还是愿意背负很多白人对他的谩骂为汤姆辩护,其实是为正义与勇敢辩护,这对于斯库特兄妹思想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得到这些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失去。失去童年,失去天真,失去一些简单的乐趣。书中每年夏天斯库特的好朋友迪儿都会来这个镇上和斯库特兄妹一起度暑假,因而每年快到暑假时,斯库特总是在期盼与等待中度过。在迪儿有了新爸爸的这一年,迪儿不能再回来过暑假了,于是斯库特这样慨:“我以前从未意识到这个,可夏天就是迪儿在鱼塘边抽烟丝,眼珠骨碌碌乱转,想着各种引诱怪人拉德利出来的复杂计划;夏天就是迪儿趁杰姆看不见的时候迅速轻吻我一下,是我们有时感受到的对方对自己的渴望。有他在,生活才正常;没他在,生活就难以忍受。我就这样过了两天惨淡的日子。”我相信大家都有和小伙伴不知不觉走散的经历,这种成长的失落感在所难免。

《城南旧事》里小英子的故事里则一直在失去成长路上遇到的人。从没上小学前的妞儿和秀贞母女,再到上小学之后遇到的“贼”,来到家中的兰姨娘以及小学毕业时因病去世的爸爸。就在这些不断的失去中,小英子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小英子在这些“旧事”里得到不断加深的生命体验。

从思想结构上看,两本书也有惊人的相似处,我把它总结为“绝望——希望”。在《城南旧事》中,经历生死和离别后,第一章的结尾小英子说“那么我就要放开蒙在脸上的手了”;“好人”小偷终于被抓住时,第二章结尾的小英子又说“我们看海去”;第四章《驴打滚儿》的结尾,善良却悲惨的宋妈离开时,小英子却说“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的清新空气里,响得真好听。”这些绝望之后的希望让我想到鲁迅散文中的“希望——绝望——希望”模式。《杀死一只知更鸟》的结尾,阿蒂克斯一边帮斯库特掖被子,一边说:“斯库特,当你最终了解他们时,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好人。”他关了灯,回到了杰姆的房间里。他要在那里守上一整夜。等杰姆早上醒来时,他会在他身边。这些结尾都淡淡的,模糊的,但总能给人一些舒缓和一种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继续生长的可能性。

最后,两本书中有很多很有些感人且能给人带来一些力量的话,我挑了几句借以共勉。

《杀死一只知更鸟》: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没必要把你懂的所有东西都说出来。那很不淑女——再说,人们不喜欢他们身边有人比他们懂得更多。那会让他们很恼火。你说得再正确,也改变不了这些人。除非他们自己想学,否则一点办法也没有。你要么闭上嘴巴,要么就使用他们的语言。(这一段话是斯库特问卡波妮为什么在黑人区里说黑人话,在他们家中却说白人的语言时,卡波妮的回答。)
我说很喜欢,其实是谎话,可是人在某种情况下不得不撒谎,而且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不得不停地撒谎。

城南旧事读后感600字 第(2)篇

我也来说说我小时候的事吧。我记事很早,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记得大概3岁的时候,我到爷爷家去玩,他教我写数字。我们用黄土块在大门上写字,数字1很好写,我很快就学会了。于是,爷爷教我写数字2。可是,我每次都把2写成倒的,结果爷爷很生气,给我来了两个爆栗,我捂着头哭回了家。妈妈问我为什么哭,我说爷爷教我写字,我学不会,然后挨打了。妈妈摸摸我的头,告诉我,爷爷是为了我好。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第二天,又到爷爷家报到去了。爷爷问我:“萍萍,我昨天打你,你生我气了么?”我说:“没有啊,你打我,也是为了我好。”事实上,我生了爷爷一个晚上的气,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就忘了,谁让小孩子不记仇呢?                        我四五岁的时候,妈妈有一回生病了,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吐了一地,我跑到厨房抓了一把煤灰盖上,然后又给妈妈舀了一碗水漱口。妈妈很感动,觉得我长大了,会照顾人了。可是比起妈妈对我的照顾,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                            一年之中,年末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不只是因为快要过年了,还因为在外打工的爸爸终于要回家了。妈妈告诉我爸爸过几天就要回来了,然后我天天在门口张望,想着爸爸怎么还不回来。一有人从我家门口走过,我就会很开心的告诉他(她),我爸爸就要回来了。于是,爸爸快回来的消息,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妈妈有时也会恼我,自家的事为什么要告诉这个那个的。我不懂她为什么生气,我只知道爸爸快要回来了,我很开心,我就想告诉人家。                                                            我五岁半的时候,爸爸把妈妈和我接到他工作的地方,在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那个房间在二楼,小小的,什么也没有。然后爸妈从外面买了一些旧家具,我们就住了下来。我们的隔壁住着一对中年夫妇,妻子没有工作,靠丈夫过日子。她很懒,整日整日的躺在家里睡大觉,不过偶尔也出来透透气。那天,我在走廊上玩,她对我招了招手,我走过去问有什么事。她给我了五块钱让我帮她买包烟,还给了我五毛钱跑路费。我很快就帮她把烟买来了,后来又帮她买了几次。妈妈发现后,就不让我帮她买了,怕我学坏。我怕妈妈揍我,就再也没给她买过。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懒,整天没事就在床上睡觉。有一天,她和她老公吵的特别凶,好像还动手了,锅碗瓢勺乒乒乓乓的。后来,妈妈告诉我,这个阿姨的丈夫终于忍受不了她了,想和她离婚,她不理这个事,依旧在床上躺着,她丈夫很生气,在床上泼了一盆水,两个人就打起来了。再后来,没过多久,他们就搬走了。                                          在我成长的这条路上,我见过很多人,也遇到很多事,有好的也有坏的。当然,我知道,所有的这些都无法阻挡我成长为一个仁慈而善良的人。

城南旧事读后感600字 第(3)篇

能读到这本书真是缘分。

     今年大年初一在长沙机场转机,本来要等二个小时,由于不知名的原因三十晚上被告知要改签,需要等五个小时。接到电话和短信时还以为碰到了骗子,弄得大年三十晚上不肃静。这五个小时也不好挨。

    到了机场,发现一大厅,上面写着“浏览的时代,我们提供阅读”,这里有免费的书看。终于可以打发时间了,书不是很多,这本《城南旧事》很薄,有多本又很新,我想我尽尽力,这五个小时或许能看完,所以就选了它。

     看了两章多就知道是我喜欢的那款,小时候看过那个时代的书,对书中事和人能理解,作者善良宽厚,内容苦而不痛,甚至苦中有甜,所以读着心里特别踏实。那篇萝卜干的味道,读着读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在这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中生活,我心常惶恐不安,自读了这书,就觉得睡在自家火炕上,真踏实。

      原以为会浪费五小时的时间,没想到却收获了林海音笔下的美好,许多事原不是用好与坏简单评定的。本是写书评,却说了一大堆没用的。

其实我的书评就一句话,这本书养人,养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