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安定医院郝医生的作品。郝医生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神病医生。
题目《你也是蘑菇吗》取自一个小笑话。有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着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不过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病医师和专家都来看过,折腾几天连句回答都没有。于是大家都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人没救了。有天一个心理学专家去了,他不问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地往心理学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吗?” 心理学家说:“是啊。”病人点点头。过了一会,心理学家站起来四处走动,病人非常惊讶:“蘑菇也可以走吗?” “当然” 于是病人也开始走动。心理医生开始吃汉堡,病人又问:“蘑菇也可以吃汉堡吗?” “当然!”心理医生回答。 过了不久,病人就正常出院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个蘑菇。
本书里基本上每个小故事都在科普一种精神类疾病,让我们对精神病有了更加科学的认知。以下就是几个例子:
抑郁症
是的,反复发作后让我的病情变得很严重,我满脑子都是自责和内疚,认为自己已经不值得治疗了。 “身边的人只会看到我的消沉和悲伤,他们指责我,说我没有家庭责任心,没有担当,软弱无能。也有想帮助我的,他们总是重复地安慰我,说得最多的就是‘你有家庭、有事业,应该感到快乐’‘有什么大不了的,开心点儿’,可是谁又能理解我的感受,我也想高兴,可高兴不起来。” 确实是这样的,抑郁症并非简单的不高兴而已,它是病,是由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失调,引起脑部化学结构变化所致。所以不要对患者说什么“想开点儿”“开心点儿”之类的话,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开心的精神调节机制。
强迫症
强迫症具有以下特点:1.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加的;2.至少有一种思想或者动作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但如果不实施,又会产生极大的焦虑;4.想法或者冲动总是让人不悦地重复出现。
自闭症
刚才那孩子确实是自闭症,他掐人可能是因为视线被挡住了,他想看窗外的景色。自闭症的孩子社交能力较差,语言方面大都有欠缺,但是呢,他们又有自我意识,当他们的思想无法得到理解,想法不能沟通的时候,就只能运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也就是攻击性行为了。”
中国有一百多万自闭症儿童,但大家对自闭症的认识还大多来自影视和媒体报道,所以很多人认为自闭症孩子都是“雨人”那样的天才,事实上,70%的自闭症患者智力都低于常人,天才不到10%。而天才的行为也只是表现在音乐、绘画、数学等某一方面,就生活质量来说,并不高。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是需要全社会参与进来的。不因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歧视,不因他们的举止怪异而恐惧,不因事不关己而漠视,不因举步维艰而放弃,既要让他们适应社会,也要让社会去适应他们,这才是孩子训练治疗、回归社会的根基。
病理性赌博
当时的老周就是病理性赌博症,病理性赌博症患者有越来越强烈的欲望及强迫感,目的在于心理上的满足,赌博行为中以及完成时,常感到愉悦和舒畅,之后可能会后悔、自责。若一段时间停止赌博,就会出现心烦意乱、紧张焦虑。所以,很多赌徒歇手没多久,又会重操旧业。
癔症
才知道当初陈姨不是恶魔附身,而是癔症性神鬼附体,是一种常见的癔症发作形式。病人有相信神鬼存在的思想基础,并有容易接受暗示的性格特征,在强烈的精神刺激后,经过自我或者环境暗示,患者便会以死者或神灵的身份出现,并且神态、语气、动作也会相应变化。 该症多发于文化落后、封建迷信思想较重的农村,也正是由于这点,很多农村人患了此症不去寻医问药,而是找江湖术士,不但耽误了治疗,更给了那些巫婆、半仙宣传迷信的机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幽闭恐惧症
幽闭恐惧症是对封闭空间的一种焦虑症,是对置身于某些封闭的空间,如密封的房、车、电梯、室内场馆等产生恐慌情绪,属于恐惧症的一种。 幽闭恐惧症大多和幼年时期的创伤性经历有关,比如大师在石柜里煎熬的一天一夜,给他的心理造成伤害,留下了阴影,影响到心理健康,也就是他口中的恶果。
脸盲症
除了遗传的因素外,很大部分的脸盲症都是由于脑损伤造成的。症状一般分为两种: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患者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识能力。之前和老张头聊天的时候,他没有戴假发,也没有别的特征供你记住,所以一转眼就忘了。而我昨天刻意强化了自己的特征,所以一和你打招呼,你很容易就想起来了。”
其实很多人都有脸盲症,只是症状轻重不一样,目前来说,也没什么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试试用一些小窍门来克服,比如通过名字加特征来强化对别人的印象,就像光头陈、刀疤刘、河南张。再者就是别人主动和你交流的时候,先别急着表明自己不认识,通过对方的只言片语来获取相关的个人信息。实在认不出是谁,就直接问‘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说话坦诚一点儿,或者主动表明自己的情况,通常都会被理解
老年抑郁症
因为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对不良反应耐受力低,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以及心理上的抵触,所以治疗起来要格外慎重。而对于老年抑郁症的预防更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有三点:第一是子女的关心和照顾,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第二是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第三是让老人走出来,多接触、多活动,让他们的世界多一点儿阳光,抑郁的阴霾自然就会退去。
幻想症
你这个不是什么毛病,简单一点儿说,就是幻想症。就是对一件事产生没有理由和根据的过多想法,或者憧憬不存在的事物。一般会让人精神恍惚,影响工作开展,严重的也是要接受治疗。”
希望每个人都能正确看待可能存在的精神疾病,同时也不要取笑那些孤独脆弱的病人。
你也是蘑菇吗 读后感 第(2)篇有可读之处,在专业的角度,却并不值得读
开文写出了一种科学性比较强的事,后文却逐渐有一些轻佻。
读完这本书现在回想,能想起来的还是那个得了产后抑郁症打公婆的女人,可悲亦可叹。前两天剪头发时理发店老板娘也曾经对我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区别就是现实中的那个在精神病院待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出院了。
总体来讲,此书有些像抑郁手记,讲一个故事引出一些专业知识。对于像寻求专业知识的人来讲也许直接读课本类读物更有意义。
嗯,忽然对这本书评价高了一些,普及大众
让大家都了解一些专业知识
精神病没什么可怕的
真正可怕的是精神病人得不到良好对待
生病了的人需要被好好照顾
没有生病的人需要预防
郝医生很潮,也很有趣。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温柔的,真希望能一直温柔着。
你也是蘑菇吗 读后感 第(3)篇刚刚开始对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它的和名字和漂亮的包装所吸引,后来看啦内容以后,也有被里面的故事深深的感动到,特别是那几篇有关于我的朋友邦德的文章。看到需要付费买的时候停啦一段时间没有看,那时候觉得作者可能是一位中年大叔,幽默风趣。解锁完整本书以后再看,后面的文章和前面免费看的文章写作风格和背景有点不同,前面的主要是有关于在医院精神病患者之间的一些趣事。后面的文章更多的是像是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作者六十多高龄在精神病医院工作,当然生活的关注点也会和他自己本身所从事的职业有关。
读这本书,更多的事在了解书中郝医生这个人,他的生活,职业,病人,家人,朋友,邻里之间的事情。毫无疑问,和好多他的同龄人相比,他是幸福的,以自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充满童趣的想象力,去尽自己所能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