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才认识了这本《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可能是世界上极少数的配得上时间的朋友这个称号的人,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每天记录自己身上花费的时间,然后日积月累几十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在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会想说,世界上哪里会有这样的神经错乱的人过这种“苦行僧”的生活啊。但是慢慢看到最后,发现柳比歇夫并不以此为苦,反而乐在其中。他的这种精神到底从何而来呢?我觉得是始于兴趣,忠于坚持,陷于习惯。只有可能到了习惯的境界,让自己的生活离不开时间统计法,才有可能乐此不疲几十年,以致于发生战争或者家庭变故都不曾停止。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和以前接触到的时间管理方法都不太一样,以往我们会像做计划经济一样,明天我要做什么事情,每件事情分配多少时间。但是有句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人,如果计划稍有改变,内心总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时间管理做到最后往往夭折。柳比歇夫的方法更像是一种会计记账法,先有一个零余额账户,每天做了什么事都记录下消耗的有效时间,然后像各个会计科目一样分门别类,做到日结、月结乃至年度报告。
当然,并不是说柳比歇夫的方法是最好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和方法都有很多,柳比歇夫也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个。但是可以说,柳比歇夫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依靠这种把时间当做朋友的方式,使得自己不留遗憾的度过一生。从这个角度看,或许是这本书指引我们的一个方向吧。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第一个感觉是自己好孤陋寡闻,书中屡屡出现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的名字,我一个都不认识,一个也记不住,除了主人公———柳比歇夫;他的伟大事迹我也记不清晰,只记得他确实很了不起就是了。
我在听时间管理微课的时候了解到这本书也是时间管理书籍,有幸微信读书里有这本书。我花了几个小时读完了这本书,本书并没有列举许多的案例来支撑中心观点。书中始终贯穿柳比耶夫的时间统计法,没有写如何具体操作,写的很笼统,更像是写柳比耶夫传记一样,对我来讲读起来有些困难,对于柳比耶夫我几乎是一张白纸,不知道他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做过什么。在书中有一些对他零碎的介绍,他是一个研究昆虫分类的科学家,如果想对本书有更好的理解,我建议多了解一下柳比耶夫。读完这本书,唯一能让我明白的就是时间统计法这个思想,以及这个方法带来的作用。时间统计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出还差多少就可以实现预订的目标,可以节约时间,他的关键在于时间的质量。我想我可以用这个方法来管理我们的时间,每月做一次总结,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因为我总觉得自己一天中浪费的时间太短多了。把时间当作金钱,记录每天的收支情况,让时间发挥他应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