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在2018年读完这部长篇巨制,终于为自己的2018画上了圆满句号。
蓝的像得了伤寒的天空,奔流不息的顿河,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这里居住这古老彪悍粗狂桀骜不驯的哥萨克。一部伟大的作品从不落窠臼。米哈伊尔笔下的哥萨克,热情奔放但不缺斤斤计较,格里高力散发人性光辉的光明磊落与挥刀滥杀无辜抢劫阴谋计算的渣渣。
哈萨克是一把锋利的马刀,可惜握刀人不是自己。古老的哥萨克民歌说伊凡是个暴君,不愿臣服,就反抗,哥萨克的鲜血让静静的顿河畔土地如此肥沃。暴君伊凡极其后代统治着他们——十字勋章,乔治勋章,已经被哥萨克看做无上荣光。
终于,尼古拉家族走到了尽头——顿河河畔注定不会有风吹草低现牛羊。
格里高力被米哈伊尔称作人性的光辉。七年的军旅生涯,让英俊少年白了头。七年的战乱,让一个安静富庶的哥萨克家庭妻离子散——麦利霍夫家只剩下了老弱病残。顿河大草原满是流不尽的眼泪和没有结果的等待。
愿为长城轻薄儿
生于开元天宝时
斗鸡走马过一世
天生兴亡两不知
有人会说,格里高力要是一直跟着彭楚克走下去,不参加暴动,世界就圆满了。这样就不是格里高力了——任由布尔什维克粗暴简单地滥杀无辜哥萨克人。暴动军所向披靡的战绩让格里高力找到归属感了吗?并没有,旧时贵族们看不起他,只想当他是把刀。那些所谓嗯建立大顿河自治的鬼话去死吧。归顺红色政权了,格里高力彪悍的战绩让布琼尼是钟意的,但是布尔什维克不信任他啊,他依然没有归属感。复原了!书中另一个阶级的代表米沙柯晒沃伊们,带着双标审判他,又开始了亡命天涯。。。
归来时,丢掉枪子弹制服,丢掉过去,上岸的景象恍若隔世,只剩下小小的米沙什还等着他。爸爸,妈妈,彼特罗,旦尼娅,娜塔尼亚,阿克西妮娅,霍尼散福……都静静地去躺下了。
一生也就这么交代了——二十年后,米沙什卡一定又会端着枪奔赴战场,生死未卜。老麦利霍夫又是望眼欲穿,诚如当年,。历史只有轮回,没有进步~
哥萨克的女人们呢?我想可能一生的美好到待字闺中终止。杜尼娅那银铃般的笑声到嫁给米沙,就不再提及。没有战争,家中的哥萨克丈夫要出去厮混,回来还可能对家中的女人拳脚相加,老麦利霍夫对伊利尼奇娜。战火四起,哥萨克男人们出征,女人们除了担惊受怕就是无尽的等待……
周而复始,不曾有改变。一生如此短暂。丹妮娅临死前,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好好爱一个人。可是好好爱一个人就真的让人生圆满吗,娜塔尼亚好好爱一个人,阿克西妮娅好好的爱一个人,杜尼娅也好好爱过一个人呀。
大环境潮流携裹下,个人渺小如浮沉,不管再挣扎,终究是枉然啊。。
珍惜当下的拥有,也许今日之拥有就是一生最好的拥有[跳跳]
静静的顿河(全集)读后感800字 第(2)篇
有很多话想表达,但却说不出!恢宏的史诗,磅礴的画卷,静静的顿河,娓娓道来的叙述,80万的文字慢慢的拍打进人的心坎里,成为流淌在人心中的那条河。明明是上帝视角的叙述,就算冷静如读者也一同与格里高利深陷战争迷雾中,不可自拔。哥萨克一直被迫卷入战争阴云中,明明是战场上驰骋厮杀的核心力量,却几乎对战争一无所知;在政治面前,在利益分割上,哥萨克民众更无知、纯粹的像个婴孩一般,任人洗脑摆弄。参与苏维埃的、保皇派、爆乱的、士官集团,不管选择何种立场,每个哥萨克都被这无情的战争机器吞噬;一个个激情澎湃的生命,残忍的碾碎在战争机器运转的齿轮下。美酒、战马、女人,一切哥萨克引以为豪的元素,都献祭给魔鬼一般,沦为无尽的荒凉。肖霍诺夫笔下的主角,既无英雄主义的大能,也没大彻大悟的通达,渺小如尘埃一般,无力关闭释放战争的潘多拉魔盒,甚至都无从查找战争的症结与本相,只能在不断的摸索中,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一种写实,更测绘出民众对战争的无奈。格里高利以纯粹的人性,不屈的人格游走于红白二军之间。他如同一头不羁的野马,从未被驯服,可能预示着人的良知与人性虽在战争中晦暗不明,却永不泯灭。格里高利并无任何反复,他一直忠于自己内心的洁净,这也是全书最大的光辉。一个茫然的人,一个软弱的人,他仅凭着自己的无惧与良心,在这妖孽纵横的战争年月,熠熠生辉!n格里高利的两个女人,一个小家碧玉、贤惠持家,坚强忍耐;一个性格刚毅,彪悍果决,情意绵绵。文学作品中两个近乎完美的女人,一个愿为你静心等候,一个愿为你浪迹天涯,都牺牲自己所有,忠于自己的男人。娜塔尼亚离开时,我一天都没吃下饭,接着只能寄望阿克西尼亚能获得娜塔尼亚未曾有过的幸福,心里又隐约觉得会是一个悲剧结局。直到故事的末尾,在作者淡淡的笔触下,逃亡的阿克西尼亚,被一颗流弹所伤,在格里高利的怀中长眠...就如一列行驶的列车,沿着命定的轨道飞奔而去,撞上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该发生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猝不及防。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记录这个时代的特性,沉淀历史的信息。这一部作品犹如清明上河图一般,裹挟着大量的民风、文化、历史事件、人物写生,甚至静静顿河的风情万种都详尽记录,实在是一卷文化的典藏。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棱角分明。彭楚克、彼特罗、格里高利那一屋老小的嬉笑怒骂、米沙、米佳,再数下去篇幅就不够了;他们永远在读者心中的顿河边上,热情的生活着。
静静的顿河(全集)读后感800字 第(3)篇终于读完了全书,从12月8日至今,近一个月都沉浸在格里高力的世界中。格里高力过去的一生就像一场短短的梦:一个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品格高尚、心地善良的、勇敢顽强、顶天立地的哥萨克英雄式人物格里高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逼迫得走投无路,家破人亡,最后只能委身做土匪的悲剧人生。哥萨克格里高力被迫违心地进行拼搏,这种拼搏以绝望而告终,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难者,他被历史的必然所击败。我们不仅同情格里高力,也同情两位令人难忘的女性:他的妻子娜塔莉亚和他的情人阿克西妮亚。她们俩个都因为他而遭受灾难。最后,他回到自己村子里的时候,已经满头白发,除了一个年幼的儿子以外,他这一生中的一切都丧失了。格里高力失去了耐以生存的根基、失去了家庭、失去了爱,没有了灵魂,前路已没有了方向……《静静的顿河》,真是一部值得人静静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的充满人文情怀的史诗般的长篇巨著。不仅在于它生动地描写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顿河边、草原上哥萨克人为保卫草原、保卫土地、保卫自己生活所作的艰苦努力和抗争的群像;更在于作家肖洛霍夫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尊重和维护历史的真实,这种正能量的人文精神在当时苏联“肃反扩大化”的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还有就是作品所经得起岁月的流逝与沉淀,直到今天依然绚彩夺目,真是一本具备了史诗品质的不朽的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