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一点半
1967年5月15日,以色列人将迎来自己国家的第19个独立日。按照传统,每年的独立日庆祝活动会在全国的各个城市轮流举行。1967年的独立日庆祝刚好轮到了耶路撒冷。然而,就在总理艾希科尔忙着参加庆祝活动时,以色列情报部门陆续收到了大批埃及军队进入西奈半岛的消息。敌国陈兵边境时,以色列的最高领导人在做些什么呢?总理艾希科尔在听取了局势汇报后,仍然犹豫不决。如果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对埃及的打击中去,万一叙利亚和约旦从北边和东边攻入,该怎么办?他决定——继续等待。国防军的参谋长拉宾在极端的焦虑中度过了不眠不休的九天之后,精神崩溃。他陷入到了深深的自责和抑郁之中,无法再进行正常的工作。他被诊断为急性焦虑症,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镇静剂。在同一时刻,恐慌情绪也开始在民众中迅速蔓延。时任南部战区装甲师师长的沙龙在多年后承认,他在等待中已经产生了发动军事政变的念头。敌国陈兵边境,总理优柔寡断,参谋长在重压下随时可能再次崩溃,军队开始产生政变的念头。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初始,以色列人面临的境况。尽管以色列的国歌《希望》里唱:「只要心灵深处,尚存犹太人的希望,眺望东方的眼睛,注视着锡安山冈。我们还没有失去,两千年的希望,做一个自由的人,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然而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究竟应该如何作出决定?又是谁的决定能够带来真正的希望,让270万以色列人在1亿2千万阿拉伯人的包围中生存下去呢?这本《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将带你回到危机时刻,了解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经历的艰难抉择。1967年5月15日,以色列人将迎来自己国家的第19个独立日。按照传统,每年的独立日庆祝活动会在全国的各个城市轮流举行。1967年的独立日庆祝刚好轮到了耶路撒冷。然而,就在总理艾希科尔忙着参加庆祝活动时,以色列情报部门陆续收到了大批埃及军队进入西奈半岛的消息。敌国陈兵边境时,以色列的最高领导人在做些什么呢?总理艾希科尔在听取了局势汇报后,仍然犹豫不决。如果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对埃及的打击中去,万一叙利亚和约旦从北边和东边攻入,该怎么办?他决定——继续等待。国防军的参谋长拉宾在极端的焦虑中度过了不眠不休的九天之后,精神崩溃。他陷入到了深深的自责和抑郁之中,无法再进行正常的工作。他被诊断为急性焦虑症,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镇静剂。在同一时刻,恐慌情绪也开始在民众中迅速蔓延。时任南部战区装甲师师长的沙龙在多年后承认,他在等待中已经产生了发动军事政变的念头。敌国陈兵边境,总理优柔寡断,参谋长在重压下随时可能再次崩溃,军队开始产生政变的念头。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初始,以色列人面临的境况。尽管以色列的国歌《希望》里唱:「只要心灵深处,尚存犹太人的希望,眺望东方的眼睛,注视着锡安山冈。我们还没有失去,两千年的希望,做一个自由的人,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然而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危机,究竟应该如何作出决定?又是谁的决定能够带来真正的希望,让270万以色列人在1亿2千万阿拉伯人的包围中生存下去呢?这本《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将带你回到危机时刻,了解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经历的艰难抉择。作者司洋,知乎ID「十一点半」,投资行业人士,在知乎分享的优质内容已获得13万赞同。作者的第一本书《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常年占据亚马逊「历史类」书籍排行榜前列。有读者评论道:「终于弄清楚新闻联播里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的意思。这是一本读起来会自带画面感的书。」也有读者说:「写的很不错,讲述了以色列的开国和第一次中东战争,如果作者可以写上五次中东战争就更好啦。」于是就有了这本《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希望你喜欢。
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44)读后感1000字 第(1)篇《2》中作者很明显的站了以色列队,书中也增添了不少感情色彩,虽然很佩服以军高超的战术决策和行动力,但还是感觉作者的叙事口吻有些许轻佻,以军大获全胜,夺回了信仰之地,但巴基斯坦人却死伤无数,被迫流离失所,谁又能抚平他们的创伤?
以下剧透—
“六日战争” 起因是苏联密信埃及,说以色列会在国庆日附近突袭埃及(其实是无稽之谈),埃及信以为真,与约旦结成战前同盟,拉拢伊拉克叙利亚共同对以,以见情况不妙决定先发制人,于是五国开战(主要是以、埃、约三国):以色列2小时歼灭埃及全部空中力量,埃及给约旦谎报消息并以土地引诱,约旦加入战斗结果惨败,联合国出面调停无果,以色列又乘胜追击夺了叙利亚一块土地,最后埃约两国在苏联的压迫下被迫签订停战协议。
战事告一段落。
其实读到以军攻进耶路撒冷的时候,我内心是有些激动的,我感动于他们的真诚,对于信仰,他们选择它,找回它,守护它。
但全书最让我震惊的是苏联,明面上到处红脸装好人,背地里却是整场战争的教唆者。战争真的很残忍,大国之间的博弈,小国只能充当炮灰,伤害最深的,永远是民众。
三星半 #读书打卡# #理科生恶补历史系列#
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44)读后感1000字 第(2)篇如果本书以“六日战争”作为主要内容,那四星给的略显勉强。毕竟中东作为世界最大的火药桶,一次次的中东战争,研究的人多,记载的材料更多,历史向的、人物向的、政治博弈向的、战争进程向的、心路历程向的…不一而足,而本书又是延续了“梗概”的风格,论起引人入胜,无疑做不到让读者手不释卷。
不过还是分两面看,对于有一些知识储备的人,反而因为其淡泊的感情色彩,而能够相对公允地看待双方。作为一个居于帝都好几代的回族,虽然已经基本融入了周围的环境,感情上多少还是偏向阿拉伯人一点儿的,可是真心觉得有些烂泥扶不上墙,一次次多国围剿,却让以色列如小强一般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愈发壮大。你是发扬风格给人送经验值帮人升级去的么?
抛开美苏两极的博弈平衡不论,单说以色列,固然是地缘环境险恶,但是在占地盘、驱赶难民的时候,也一点儿没手软,后期没有与周边阿拉伯国家正式战争了,但是对法塔赫等民兵/游击队/恐怖组织(随便怎么说吧)也时不时动用正规军“欺负”一下,反正在我这个中国人看来,多少有点抗战时期日本打中国的感觉。所以到了“世仇”的地步,就别想着什么人性克制形象…等虚头八脑的东西了。彻底打完或者便宜占够了再忏悔补偿也不迟。
拔高一步说,别被人作局成了罐里的蛐蛐是更重要的。而书感觉意犹未尽,后面的内容去找找还有没有了。
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44)读后感1000字 第(3)篇“在短短六天里,参战的阿拉伯国家有超过一万名士兵阵亡,而以色列的阵亡人数只有敌人的二十五分之一。埃及在战争中失去了全国 85% 的军事设备,价值 20 亿美元。此外埃及还有 320 辆坦克、420 门大炮和 10000 辆汽车被以军缴获。阿拉伯联军一共有 469 架飞机被以军摧毁,而以色列的损失只有 36 架”
犹太人不可小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联合起来都干不过,领导人不自裁我都不服啊,看着就有气!六日战争!!!好比一个坏孩子把自己家占了,还特么被打的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