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打算读完康熙,直接开始乾隆的。但九子夺嫡一部写的实在精彩,也就一步一步读了下来。很大程度上改观了曾经对这位雍正皇帝的看法。这位四爷可以说是实力背锅。生前13年的帝王生涯,雍正的勤奋程度远超中华历史上的所有帝王。只可惜书中最后设定乱伦自戕的结局,实在是觉得非常遗憾,哪怕如史说他晚期沉迷丹药,汞中毒而亡呢…或者大可以文学创作为过劳,在情节逻辑上也更说得通些。乔这条人物线的安排,实在是败笔。朱元璋说胡人不满百,康雍乾爷孙仨却能积极融入华夏正统文化,奠定三百年国祚,着实不易。都说康乾盛世。老爹掌权61年,儿子坐堂60年幕后又三年,皆文采风流,要么“圣”祖仁皇帝,要么十全武功,雍正帝短短13年的帝王生涯,瞬间被淹没。更重要的是书中的雍正帝敢于为了国家和百姓,同整个士大夫阶级斗争,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等,读书人手中的笔可是比武人手里的刀还残忍,还血腥啊。所以直到现在,普遍还都对这位孤皇带有偏见。本书中体现最深的也是他的“孤”。文人不爱名,武将不畏死,墨吏不贪财,国家就不会亡。以一己之力与整个官绅阶级作斗争,虽皇帝至尊也难免可怜。不可为,而为之。是谓孤胆英雄,有魄力!n
雍正皇帝(全集)读后感1000字 第(2)篇历时五十多个小时读完这本书,感觉雍正皇帝是一位力挽狂澜的改革派,和当今的总书记是一个理念,矫枉必须过正,沉珂需要猛药,改土归流,火耗归公,反腐打黑,都是从加强吏治上着手,任何好的坏的政策都需要一层一层级的人执行下去,这就难免要打破一部分人原有的利益蛋糕,翻出躲在阴暗角落里的顽疾,就像种地前需要翻土,重建前需要拆迁,难免乌烟瘴气,于是乎就有各种势力明里暗里放冷枪打冷炮…就像书中雍正痛哭,朕所做的事都是为老百姓减轻负担,都是受益于最基层,他们没有笔,发不了声,得罪的都是中层阶级,所以到处都是反对朕的声音,说朕是一位暴君,朕心也不是铁打的,朕心里痛啊…可以说雍正做的都是一些为人民服务的事情,简直就是一位“不合格”的封建帝王。书中最喜欢的是李卫这个角色,忠诚,知恩图报,所以得善终,机警又油滑,年轻的时候就敢偷八王爷的壁,还是光天化日之下,能力强,大字不识,打理两江如同烹饪,不拘手段,黑白道通吃,可以说上通天下通地,因地制宜,用开妓院的钱养官员,n
雍正皇帝(全集)读后感1000字 第(3)篇整体来说挺不错的,个人认为最精彩的是九王夺嫡,从熙朝开始到雍正朝,这条线路一直都在。八九十十四觉得雍正生性刻薄,一定不会放过八爷党,所以从新政、皇储诸多事务上使绊子,先是想造反拥立弘时做傀儡皇帝,后又想恢复八王议政架空雍正。另一方呢,雍正觉得自己对待兄弟已经仁至义尽了,八爷党却还是各种和自己作对,万不能留。从九王夺嫡开始,这就是个死扣,终究要一方完败才能解的开。反而是像弘昼,从一开始就不起那个心思,反而能开开心心做个潇洒王爷。再说乔引娣这个人物,个人认为这是个败笔,好像是为了迎合雍正死亡之谜而故意设定的人物。换位一下,如果我是雍正,这么思念小福(也可能是愧疚),也知道自己和小福之间有个孩子,在看到引娣和小福长得如此相像的时候,难道不会找人多查查吗?没弄清楚之前,敢做可能乱伦的事吗?毕竟雍正惜名啊n书里最让我佩服的是张廷玉,从康熙朝就是相爷,无论是品行、学问还是心思上都是凤毛麟角的人物。完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