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茨威格
该书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之作,也是一部早在1980年代就堪称流行经典的大学校园书籍。该书与一般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并未纵向展开对麦哲伦、拿破仑、歌德、托尔斯泰、西塞罗、列宁、威尔逊等历史伟人生平的叙述,而是截取他们生命中的一些“关键时刻”——决定一人之生死、民族之存亡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时刻。因为漫长而平淡的历史长河,往往被那些酝酿已久而至为紧要的历史性时刻所改变。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引用[微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因为高晓松的《晓松奇谈》,他郑而重之地向观众推荐这本书,现在我把它推荐给亲爱的你们。

命运的女神总是乐意垂青强者,她通常会卑躬屈膝地跪在凯撒、拿破仑一样的强者面前,吟唱自己的忠诚。

但,有时候她也会青睐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是出于怜悯、或是出了乐趣,给这些小人物一天、一个小时或者一分钟,去影响甚至决定历史的走向。而命运之神,则躲在背后,一言不发,巧笑嫣然。

《人类群星闪耀时》里的十二个决定人类历史的瞬间应该分别叫:一个木桶与太平洋,一扇被遗忘的小门与拜占庭,一封邮件与弥赛亚,一个小军官与马赛曲,一个平庸的元帅与滑铁卢,一段失败的爱恋与哀歌,一个铁锹与淘金热,一次假的枪毙与伟大的作家,一条命途多舛的电缆和越洋电报,一次出逃与列夫托尔斯泰,一颗勇敢的心与南极,一列火车与列宁。

在我们的历史里,或许有一个夜晚,也可以归为这样的闪耀时刻,“1919年的一天夜里,蔡元培同其他三个教授商讨关于陈独秀嫖娼事件的处理办法,最后以3:1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对陈独秀的处罚决定,而在这一个时刻,中国革命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不可逆转”。哑然失笑,或者这就是一个黑色幽默。

就像书里写的,在这歌德敬畏地称之为“上帝神秘的作坊”的历史里,平淡无奇、无足轻重之事多如牛毛……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它们有如星辰放射光芒,而且永恒不变,照亮空幻的暗夜。

我有一本旧书,书的扉页上有一行不知道谁用钢笔写的,几乎褪了颜色的句子:人生就是一部纵横捭阖的戏剧---巴尔扎克。至今我还在考证纵横捭阖这个成语用的是否正确,以及这句话是否真的出自巴尔扎克,但我还是能轻易地参透这句话的玄机。所以啊,不要再去抱怨现在平凡的日子,也许,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就要来临了,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而这个瞬间,灿若星汉。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中学时语文老师就强烈推荐过茨威格,读过他的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印象及其深刻,这本书以前我也看过,但这次看到它时忽然很想重读,于是花了几天又重读了一遍。

作者选择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历史瞬间,但描写的角度却非常独特,他选择的是那些个关键的一瞬间,就像一颗星星最明亮的瞬间。他抓住成功或者失败的关键,描写手法细腻,让你感觉身临其境,把原本枯燥的历史,写得比故事还精彩。

历史是由一个个精彩片段组成的,但每个精彩片段都有可能是当事者的一生,他们是人类中的佼佼者,历史因为他们而更加精彩,而他们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在自己的一生中有过辉煌的瞬间。

我很喜欢马赛曲的那一篇:1792年4月25日,年轻上尉鲁热受到斯特拉斯堡市长的邀请,为莱茵军创作一首战歌,4月26日凌晨,《马赛曲》诞生了。这是一个一夜天才的故事,也说明普通人在机缘巧合下也能迸发出巨大的创作热情,并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最感动人的一篇则是南极探险的斗争: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作者描写的不是第一个到达的挪威人,而是看似失败了的英国人斯科特,在他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终于到达南极时,看到已有人抢先一步到达。等待着他们的不是胜利,而是先到者的一封信,要他证明前者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斯科特选择的是忠实执行,并为此献上了自己的生命,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好书值得反复阅读,会不断地给人力量。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

这几天读书有点多,有点快。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从我老公的书架里看到的,然后看他写了很精彩的书评,然后又在《一生之书》里听蒋方舟评价过这本书。遗憾的是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居然没有中国的影子,也只好感叹大概是因为茨威格的活动区域只在欧洲和美洲吧!映像最深刻的是格鲁希之于滑铁卢的影响,第二是海底线缆,然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出走,最后是美洲淘金那段。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那么多,作者单单写了这十二个故事,文笔没得说,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总觉得亨德尔那段有点用力过了,有点像着魔了似的(个人见解,不喜勿喷)。一口气读完还是有点激动的,不过借用书里一句话来说,人总是装模作样遮遮掩掩,读书就好好读,不要因为炫耀或者因为显示自己有个看着还高雅的兴趣而读书。读书的同时也要思考,不能一味的跟着书里的思想跑。自勉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