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500字(3)篇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作者:村上春树 著,施小炜 译
村上春树前所未有的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始终包裹在神秘的面纱中:他是怎样下定决心走上职业小说家之路?对他来说,人生中幸福的事是什么?究竟如何看待芥川奖与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家看似风光,却是份孤独的职业。三十五年来,村上春树在孤独中编织着美妙动人的故事。他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挚诚恳又不失幽默地讲述自己写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梦想与幸福的人生往事。不论是作为声名显赫的作家,还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的故事都为人们带来信心和勇气。《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就是村上春树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真实写照。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有人说,有一种作者,是读他的书,就特别想认识这人。对我来说,村上春树就是其中之一。每次读他的文字,都感觉像回到一座少年时期待过的房子,很熟悉的同时,又总有新的发现。假若评价一场特别打动的表演,我们会说松弛,真诚。我觉得,职业小说家身份的村上春树,也当的起。

这本书,如同村上春树的唠嗑集子,讲了讲没写小说前的经历,以及如何慢慢的成为小说家的故事,经验。总体来看,这既是一部文字创作的干货贴,同时也是村上风格的随想录。读起来轻快,时而若有所悟,时而拍案叫绝,但大多时候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写一部小说呢,越读下去越觉得这件事可以办下去。

下面摘抄我觉得很棒的创作谨言,有长有短,总之好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写出自己的小说:

1)多多益善,要一本本地读下去。让身体穿过更多的故事,邂逅大量的好文章,偶尔也邂逅一些不太好的文章。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作业。它将成为小说家必不可缺的基础体力。
2)其次(恐怕先于动笔)要做的,我觉得应该是养成事无巨细,仔细观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现象的习惯。
3)适合当小说家的,是那种即便脑袋里已然冒出“那是这么回事”的结论,或者眼见就要冒出来,却驻足不前,还要再三思考的人:“不对不对,稍等片刻。弄不好这只是我自以为是。”或者是:“岂能这么轻易地下结论?万一前面跳出新的因素,事态说不定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呢。”
4)那是非写小说不可的内在驱动力,以及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或许可以说,这就是职业小说家的资质和资格。
5)说我深深感到,细心聆听身体诚实的感受,对从事创作的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6)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因此我就像打考勤卡那样,每天基本上不多不少,就写十页。
7)如果你希望自由地表达什么,也许应该在脑海中尝试着视觉化。想象一下“并不追求什么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儿”,想象一下那种自我形象,而非“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并一味执着下去的话,故事会难以避免地变得沉重。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故事越沉重,自由便躲得越远。脚下功夫若变得迟缓,文章也会失去势头。而失去势头的文章不可能吸引人,甚至连自己也打动不了。
8)就算只能用有限的素材去构建故事,仍然会存在无限(或者说接近无限)的可能性。绝不会因为只有八十八个键,就无法用钢琴弹出新东西来了。
9)世界看似无聊,其实布满了许许多多魅力四射、谜团一般的原石。所谓小说家就是独具慧眼、能够发现这些原石的人。而且还有一件妙不可言的事,这些原石基本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拥有一双慧眼,就可以随意挑选、随意挖掘这些宝贵的原石。
10)把登场人物一律都搞成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或是容易理解的人物,用长远的观点去看,那部小说就会变成缺乏广度的东西。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这些人物采取各种不同的行动,彼此冲突碰撞,事态才会出现变动,故事才能向前推进。
11)写小说时让我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只要愿意,自己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
12)一切创作行为中或多或少都包含着修正自我的意图。

以上~


4/100  To Read List  2019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500字 第(2)篇

比游记更絮叨的村上春树的自传式随笔,看得出作者是个随性的人,找到了很多共鸣除了代际批判、对社会评价的态度等等,还有写小说这回事。
现在作家们都习惯了电脑写作,修改什么的也方便,但在电脑甚至打字机都尚未普及的年代,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真是全凭热情和毅力。以前上高中,把语文老师的无聊当有趣却依然听不进课,班上约一半的人都在语文课上看小说杂志、做数学题或者记英语单词,而我在手写小说。写了一整个笔记本,每天手酸痛,虽然现在看来太幼稚与不入流,但那时真是满腔热血在支撑,所以写小说一定是真的“想写”才行。大学时期用电脑写了几篇三万字以内篇幅不等的小说,依然不入流。但因为很多朋友看而且给我反馈,灵感来了可以愤笔疾书日行五千字。没灵感的话,电脑都懒得开,做不到村上先生那样每天定量四页。而现在,脑子里其实也有很多故事,而且主题肯定比过去更有深度更高级,但怎么都无法成文。所以写小说是个技术活、是个体力活,还是个精神活。
不过虽然现在不写故事了,有一点却比较坚持:要有自己的思考。看过电影、书籍或者是走在街上目睹过一个画面,都可以说说或写写自己的想法。深刻或浅薄,冗长或短小精悍,都没关系,重点是自我表达,这跟作家通过作品表现价值取向应该是一样的道理。比起说,我还是更喜欢写,哪怕写的东西体现了自己的无知。
看到文中说坚持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我觉得可以以此设定一个目标,毕竟运动可以减肥啊。“肌肉易减,赘肉易增”,啊多么痛的领悟。可是我既不喜跑步,也不会游泳,该咋办?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读后感500字 第(3)篇

看着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才刚刚开始,要说有什么深刻的心得体会那纯属扯。但是从他那专业的职业角度来看,结合自身的体会,也确实得到了那么一点信息,至少是对我自己比较适合的。写小说这种活,着实是一种效率底下的营生方式,需要的不仅是长年累月的积累,还要有一份极其耐得住寂寞的心,不为大千世界的繁华所诱惑,只是这一点,就能pass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所以,如果不是自己发自内心的热爱写作,那么注定是无法取得成就的。那么,回到我自己的身上,我到底是如何看待写作的呢?我曾经有过彷徨,有过憧憬,觉得自己还算是喜欢写作的,至少谈不上厌恶,那么我是否会走上职业小说家的道路呢?至少以我目前的状况来看,是不会的。我的性格无疑是比较合适的,但同时,我也是一个比较浮躁的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世界那么大,我想游遍它。人的一生其实还是蛮长的,在年轻的时候,适合去打拼一番,做一些充满激情的事情,多见见世面,然后到了年过半百之际,最适合将自己的前半生付诸笔端,在颐养天年中开启自己另一番的生涯,此时写作,不为谋生,不为权势,也不为如何创作出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全凭爱好与热情,书写自己的一生与所见所闻所思,如此甚好!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何尝不是,所以,半百之前,不必将重心放在写作上,但是亦不能束之高阁,还需常练常新,勤思勤想。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