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局外人读后感(3)篇

局外人
作者:阿尔贝·加缪
主人公默尔索生性冷淡,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连母亲去世都无动于衷。后来因为失手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默尔索被判处死刑,但他仍然毫不在乎,反倒是审讯人员因为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流泪而将他硬说成一个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根本没有对案件本身进行调查。默尔索一直像个局外人一样对这个世界冷眼旁观,最终在社会的逼迫下走向了毁灭。
局外人读后感 第(1)篇

一开始我觉得很无聊,流水账大段大段的。不过,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还挺耐人寻味。

【剧透预警】

之前被剧透过开头和结尾:

母亲死了,她是今天死的,也许昨天。我不知道。

最终,他被判处死刑。

所以,我一直以为他被控告弑母,原来不是。

他杀了另一个人。

庭审却没完没了地讨论他对母亲多无情。(???)

本是局外人的检察官、律师、庭长、邻居、养老院里的老人和院长,一个个激烈陈词;而利益相关的主角,反成了局外人,感到有趣或者烦闷。

他爱自己的母亲吗?

其实我不该说——我也在局外。但既然读过他心中种种,也不那么外了。


首先,主角对时间万物都……这么说吧,兴趣缺缺。玛丽问他愿意结婚吗?他说没兴趣,但【你乐意就好】。玛丽问,要是别的女人这么问呢?他说也行。(……)这样不假修饰的诚实,也在庭审上给他带来了麻烦。

在这种前提下,他在狱中屡屡想起母亲的教诲、与玛丽相处的快乐时光、阳光和海滩。


另一方面,他的观察力过人的敏锐,所思所想也惊人的丰沛

玛丽来探视时,他观察四面八方的探视人和囚犯,同时听所有人说话,又能和玛丽对答,丝毫不乱。

他的脑洞就像不速之客。一开始我觉得莫名其妙,后来觉得有趣极了,遇见一个就期待下一个。

他还是个现实的人,只考虑现在和未来,以至于不曾真正后悔过。将母亲送进养老院,也是出于提供更好赡养条件的考虑。

因此,我认为他有高功能反社会人格,不可以常人喜恶断之。


作为对比,故事中有个邻居,整天骂他的狗,不顾狗的意愿,生拉硬拽非要遛狗;狗丢了,又哭哭啼啼。他再爱这条狗,对狗又有什么用呢?一切都是给自己做戏!


反观主角,厚养薄葬,正是现在提倡的观念;养老院(只要管理得当)也是更高效的养老方式。

可有几个人敢于不顾局外人的议论,不去扮演“孝子贤孙”呢?


(扣一星是因为,加缪说自己不是存在主义者,我感觉被坑了——我听说这书讲存在主义才看的!)

局外人读后感 第(2)篇

神作啊神作!前半章就是作者在表述每天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平平凡凡,无无聊聊;但是在主角杀完人后的后半章,笔锋一转,死亡审判,处处扎心。

想起一句老话,大致意思是天性作恶的人做一件好事就会被人称道浪子回头,而一直守则的人碰一件坏事却会被人叫做良心沦陷。这种畸形的观点,都是那些局外人强加于人的,用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来批判别人,不管自己的对错,顺带还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宽阔胸怀,过了嘴瘾也觉得实在完美。

这段话是送给独立于主角的局外人的。也送给自己。

觉得《局外人》是神作,是因为主角甚至把自己也当作了自己人生的局外人。母亲死去的时候,他不会流泪;自己要死去的时候,也欣然接受。自己的人生好像和自己无关,接受冷漠的一切。如果这样,是得对这个世界有多么的失望。

这段话是送给像主角的局外人的。同样也送给自己。


作者在最后写道:

“感受到这世界如此像我,总之亲如手足,我就觉得自己从前幸福,现在仍然幸福。”

局外人读后感 第(3)篇

也许一部情节简单的作品,更考验作家的功力。单从文字内容来看,那种生无可恋,绝望到让人窒息的对话和想法随处可见。有时候会让一个有着正常情感的人看着都想对他破口大骂,以激起他片刻的反抗,然而,很少有这样的时刻。

失手杀人,到头来被判杀头的罪名却是以他在母亲去世的时候没有流露一丝的伤心难过而定罪,的确荒诞到让人觉得发指。

单从故事而言,觉得他的人生究竟得经历一种怎样的磨难才能变成如今一副不痛不痒,冷漠寡言的模样。对所有事物都不感兴趣,不在乎,哪怕在被宣告要处死的那一刻,也没表现出对生的剧烈渴望。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让人对生了无信念。

故事还是要从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去看。大概也只有像加缪这种对生与正义的执着才会写出如此荒诞不经的故事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