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感谢这本书在这里戛然而止。
唉。虽然我还是很害怕汉尼拔,害怕到坚决不去看电影版,但是看到这里也很想哭,不是为自己哭,是为书中人体现出的感情,这是这本书里最珍贵的东西了,书中的世界一点都不美好,甚至有点光怪陆离。这里面表现出的感情却珍贵的像宝藏一样,他们把人变成人。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差点把汉尼拔和史达琳之间的感情认作爱情,有些评论也这么说,令人恼怒。
现在看,只觉得这真是一种可怕又令人感动的惺惺相惜啊,前路已灭,后路已断,中间有过的短暂相遇就很值得。看这本书,我能得到这种感觉,就很知足了。
要致谢史达琳,莱克特,克劳福德和巴尼,你们是这本书里的宝石,你们的言语行为带给我沉思反思的能力,感恩感叹。
感谢作者,不仅是作品结构的巧妙,情节的精巧,主人公对立又亲密的联系让人欲罢不能。作品中精美写实的文笔非常渲染气氛让人身临其境,最想赞叹的还是对人的描写,全书的主线就是对野牛比尔的追踪,穿插着史达琳成长和汉尼拔逃脱两条辅线,写的思路清晰,一丝不乱,中间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物都形象立体。
最爱的角色是史达琳,在前面的序里也有提及,作者设置了出生贫贱却坚强正义的史达琳,教养良好却有嗜血本能的汉尼拔,他们像一明一暗的对比,我仍然觉得这两个人虽然背道而驰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们见证经历着黑暗,汉尼拔选择嘲笑却沉入黑暗变成黑暗本身,史达琳却在不断前行。一个杀死羔羊,一个拯救羔羊,为的都是止住那刺耳的尖叫罢了,亦师亦友,如影随形。
汉尼拔身上的定义很模糊,他就像窜着小火花的深渊,长着奇花异草的山洞,毫无疑问的存在着真善美的身影,却掩盖不了最深沉的黑暗,他是深渊,我愿意凝视他,但仍然惧怕他。
史达琳则是不断的成长,她的言谈粗鲁行为鲁莽都掩盖不住她本身人格的闪光,全书中给她设置了一重又一重的障碍,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愈挫愈勇,越来越强。沉静专注坚强,勇敢忍耐永不熄灭的正义感,我觉得她会是汉尼拔最欣赏的人的样子,她的存在让世界更精彩。
最不相似的两个人却也会惺惺相惜,第一次不懂汉尼拔为什么对史达琳另眼想看,现在有一点点懂了。在这本恐怖的书里,能得到这种感觉就足够了。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 第(2)篇15/犯罪学的烈酒
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是作者的第三本书,也是三部曲的中间一本(《红龙》、《沉默的羔羊》、《汉尼拔》),当然,也是最负盛名的一本。
在参阅一些评论时,我发现要想对这本书认识深一些,还需要读完其他的几本相关的书,包括三部曲之外的《少年汉尼拔》。这样,本书中汉尼拔的一些所作所为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我理解的很浅,也就浅浅得谈一下。《沉默的羔羊》讲了一个互相利用的故事。
聪明的汉尼拔利用史达琳童年的阴影,一步一步借由野牛比尔案件达成自己的目的,仿佛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最惊人的能力来源于他的鼻子,如狗一般灵敏,这也多次成为他打破对方心理防线的利刃。
史达琳利用汉尼拔的聪明脑子助自己探寻案件真相,以获得晋升之路,事实证明,最终汉尼拔的暗示都是对的。史达琳是个无比强大的女人,我读此书的出发点就来自于她,而第一次看到这名字是在另一个强大的女人柴静的《看见》里。
最终两人都得偿所愿,并从此结下了“梁子”。
再深一点的话,可能涉及犯罪心理,女性歧视什么的。我多多少少聊一聊。
好多人奉此书为经典,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对犯罪心理的剖析。的确,细节描绘得太真实了,好像在读犯罪者的笔记一样,这得益于作者的自身新闻报道的经历。我能想到的:
——汉尼拔在出逃时的冷静谋划,简直非人类,和他开始提到的在咬护士面颊的时候心跳频率都未超过80?切合起来了
——野牛比尔对人皮衣服的痴迷,以至于在面对“猎物”甚至是带武器的“猎物”(史达琳)的莫名兴奋,物色受害者对象的“量体裁衣”
女性歧视应当是贯穿全书,史达琳初次见医生时医生挑逗的语言、见汉尼拔时汉尼拔的疑问以及女主本身就自带的艰难的职位晋升之路。而相应的种种强硬的女性形象在一下下得回击着:
——高高在上的马丁参议员
——优秀的史达琳室友马普
——强大的史达琳
这本书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对血腥画面的突破性描述还有污秽直白的对话。可能我读这类文字太少,所以它们深深得刻在我的脑海里。
就像猛灌了一瓶烈酒,我的第一本犯罪学书籍。
沉默的羔羊读后感 第(3)篇自己一直以为私下里以为自己还是比较深谙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的,尤其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一般讲来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会相对更多一些,同时很多细节也更多,会把电影囿于时间的缺陷而无法阐明的部分理的更清楚,与此同时也更多的与中国艺术形式的留白观念相契合,因为其实读者自己就可以联想以及构筑起作者想要铺陈的画面
但是沉默的羔羊里,不知道是因为译作者功底不够还是原作本就如此,全文情节比较扣人心弦的部分就只有汉尼拔.莱克特逃脱时的部分以及最后史黛琳追击詹姆.伽姆的部分,但是也并不算高潮,只能稍显惊心动魄一些,照我个人的理解,其实我更青睐于电影的形式以及表现手法,将詹姆的变态以及莱克特医生的高智商犯罪和变态心理以及那种优雅的风度和雅趣所折服,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反派角色
同时作为沉默的羔羊的点睛情节在书中也是极少的篇幅,并未令人感到圣母般的史黛琳的情怀,(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压根没读懂) 但是史黛琳拼命想要证明自己以及那种深切的同理心无疑会让她成为一个优秀的FBI探员,同时杰克对她的赏识也不可或缺,,
不想过度解读,不过照别人的解读方式,沉默的羔羊真是一个绝佳等我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