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不多在一周内花了21小时读完这本书。
虽然之前断断续续听过很多期节目,读完书还是觉得读书更有效率,有用的地方可以划线,重点地方反复阅读,回看加强理解,知道的内容可以一扫而过。
看奇葩说的时候,有两次张泉灵老师说得特别棒,尤其说到捐款要捐给走投有路的人,使得捐款作用最大化。看完本书开头部分,被她实力圈粉了,可能相对而言她说的没有罗胖多,所以都是精华,感觉逻辑严谨性远高于罗胖,看多了罗胖的观点,噪点就越来越多了,可能是噪点部分是他不擅长的领域导致的吧。
本书前面部分都很棒,很多颠覆自己已有观点的。然后就是开始卖书了,虽然读完像是营销套路,但是书确实都是实打实的好书,权当好书推荐也是和不错的。后面部分,很多地方就不敢苟同了,就像知乎上很多人的评价,罗胖很多时候是先抛出一个结论,然后举例,正面例子都列举的权威出处,消弱论点的例子都弱化了甚至不提,他习惯性套路是万物互联网+,论据不足就穿插一些据说,有人说,也有人认为等一些论点补充,让人觉得没有说服力。
他几度强调,不能过度信任别人的观点,所有观点也不能绝对化,但很多时候他引用权威论点来得出的结论,让人不容置疑。而且多次用到必然,一定之类的判断词,后期的很多内容很像微信体.....
分成五本书,我大概会依次给10,9,8,8分,现在是一本书,那就还是10分吧,因为推荐了很多好书。尤其是《文明是副产品》《魔鬼经济学》,还有好几个各领域的大咖,关注了好多人,以后有时候会看他们的书。
第一次写长篇书评,好累啊,记性不好,又没发回去翻看划线部分,不过算是回复一下自己的看书心得吧。
罗辑思维(全集)读后感500字 第(2)篇罗胖这本逻辑思维在我的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坚持下终于看完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我是分为两个阶段看完的,第一个阶段是暑假的时候,当时看逻辑思维只是想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而已,所以就在看不下去的情况下也硬逼着自己看下去,只是某一天发现看完整本书还需要书币买(当时没有这么多书币),于是就把这本书给放下了。第二个阶段是在半个月前,我发现还有一本书已经买了的书还没看完挺可惜的,所以又是硬逼着自己给看下去,最后发现罗胖写的书还蛮有意思的,对我的思维也有着很大的拓展,所以就一口气看了下来,直到今天晚上中午读完。
说说这本书吧,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对我影响特别大:其一,逻辑思维,顾名思义对逻辑是有着一定的拓展的,让我想问题看事情的方式有了一些改变;其二,罗胖在书中给介绍了一些很棒的书籍,这些书如果有机会这些书我一定全部读完;其三,通过罗胖的分析,我发现历史上很多我自以为的正确的事情其实不是正确的,我们要始终有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心态,对于他人所说的话可以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在他的面前装作很相信一样(尊重他)完了以后自己去求证这件事的真实性。
总而言之,逻辑思维可以算作我阅读的启蒙教材,因为从我开始硬逼着自己阅读一直到现在拥有阅读的习惯,逻辑思维功不可没!
罗辑思维(全集)读后感500字 第(3)篇四十岁的中年博士男,江湖人称罗胖,博古通今,在他的罗辑思维中,举的例子中国外的占大多数,聪明的避开了一少找茬的,呵呵,中国古书中国历史中国人知道的多,外国的就不一定多了。罗胖厉害就厉害在他书看得多看得杂,看得还很偏,好多好多冷门知识,冷不丁的暴个出来个花边、小段子,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例子,他都能用普通人能接受的语言组织出,以讲故事的方式讲给我们听,像听八卦小道消息一样,正符合时下多数人的口味,所以这本书2千多页90%左右我是听完的,每天早上开始像听电台广播。就是^_^举完例子再总结观点时,有出现重复的话语,有点碎语。这样子大量的举例再证明,势必会出有前后矛盾的时候,我有时候也没听得认真仔细,就那让它去,听听就好,有时候听到意外惊喜就划线记号,像挖到宝贝似的藏起来。以我这脑袋容量,恐怕是内存不足,经常亮红灯的那种。逻辑思维不像统计那么简单,不是简单的因为所以。统计出来的数据是死的,经过人类大脑加工后的信息是千变万化的,就像同一现象有人看出商机,有人却想到自己可怜巴巴的那点工资。。不是有句话说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脑子是个好东西,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多动脑应该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