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尔德曾说,巴兹尔.霍尔德是他的自画像,亨利勋爵是世人对他的印象,而道林才是他真正想成为的人。思想和语言是艺术家艺术的工具,罪恶和美德是艺术家艺术的素材。在美的艺术中发现丑陋的含义的人是堕落的,在美的艺术中发现美的含义的人是有教养的,艺术真正映照的照镜人,而非生活。
小说的主人公道林.格雷,他曾经纯洁善良、无忧无虑,拥有红玫瑰般的青春和白玫瑰般的童年。对道林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画家巴兹尔.霍华德,他为道林画的画像使道林意识到了自己的美貌;一位是上流社会的绅士亨利勋爵,他使道林沉醉于青春的美好,逐步走向堕落和犯罪的道路。小说的悲剧源于一场浪漫的爱情,道林爱上了女演员西皮尔,他认为西皮尔就是真正的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女主角。他向西皮尔求婚,也让西皮尔爱上了自己。陷入爱河的西皮尔再也无法将自己全部的生命融入剧本,道林却因为她表演糟糕而抛弃了她,西皮尔服毒自尽。从此之后,道林发现自己的画像变了,嘴角上露出了一丝残忍的微笑。在亨利勋爵的影响下,道林变得更加残忍和堕落,与他亲近的朋友都受到了他伤害,他的画像变得愈发丑陋和邪恶,道林却十分享受这种可怖的快乐。善良的巴兹尔曾规劝道林向善,找回当初那个纯洁的,却被道林残忍的杀害,连尸体都被化学药剂腐蚀掉了。帮他处理尸体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饮弹自尽,找他寻仇的西皮尔的弟弟无辜的被亨利勋爵在狩猎中打死。所有知道道林秘密的人都已经不再人世,道林却越发厌恶自己丑陋的灵魂。当他看到自己的画像,丑陋至极,手脚都留着献血时,他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拿起刀向画像刺去,想杀死自己肮脏的灵魂,然而最终死的确实他自己。当警察发现尸体时,他已经形容枯槁、面脸皱纹、面目可憎,而画像却依然风华正茂,光彩依旧。
是美貌与青春害了道林,如果道林没有拥有这两样东西,也许会幸福的度过一生。就像《哈怒雷特》的台词,“一幅悲哀的画像,一张没有心的脸,”用自己的灵魂与魔鬼做交易,换来自己青春美貌的人,终究会成为魔鬼的奴隶,罪恶的囚徒。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同事送了英文原著作为圣诞礼物,在圣诞节的假期中读完了。很intriguing。王尔德的唯一一本小说。我把他的童话都读了,《渔夫和他的灵魂》读的也是原文。读童话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人说他毒舌,原来他的毒舌都体现在了Lord Henry 身上。极端的思维,玩世不恭,打着无道德主义的名号去看待每一件事物。他对婚姻,对美,艺术,对青春的理解是出于他一尘不染的思维,这都不是透过社会世俗这副眼镜去感悟到的。但久而久之,看他发言我就讨厌了。也不知是王尔德意图用这种陀式冗长,神经质的喋喋不休去讽刺,还是为了追求他那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不排除我的审美无法长时间消受cynical comments. 我试图跳出社会的大主题去看待他的言论,怎么样都不能说不自私。主角Dorian, 清白无暇的时间太短暂了。感觉没有什么过渡就黑腐了。纯洁应该是一种力量,不是脆弱的易被沾染的东西。纯洁对于他人也是一种影响,比如Dorian初初对Basil的影响。王尔德用纯洁与cynical 做较量,安排纯洁处于下风,这是我不喜欢的,怎么看都有些Cliche. Dorian太年轻,他的纯洁在我看来没有丝毫意义,他还没有站住脚就被绊倒了,所以整个看起来有些作得过了。第13章卡了我好久,看见了《渔夫与灵魂》里各种奢侈品名称的罗列和华丽描述。心想,有必要添这儿么?当然我愿意相信有。我很爱看王尔德描写奢侈,精致生活的场面。有滋有味的,像女孩子打开了一个古董doll house。其实不晓得怎么打三星半。
道林·格雷的画像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本书主要讲一个美人儿沉沦的故事。画像的设置挺新奇,但是人物动机都点不符正常逻辑哈,当做奇观看一看就好一些。画像就像一面反向的镜子,亨利伯爵此人如同魔鬼。罪恶之海,横无际涯。苦难之渊,明白如画。格雷兄最后还是交代了,活该。亨利伯爵是反弹琵琶演奏家吧,王尔德金句真不少,不愧段子手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