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刀锋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刀锋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本书是毛姆四大长篇小说代表作中最后一部,小说初稿完成后,他说:“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本书背景设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小说主人公拉里一战时服役于空军,曾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高飞,想要“远远超越世俗的权力和荣誉”,战友之死让他惊觉生命之无奈与不可超越。退伍后,拉里不上大学,不结婚,也不愿就业,抛下亲友,到欧洲游历,最后远赴印度,在一位象神大师的静修院受到启发,顿悟了生命的真义。本书是毛姆以自己真名作为叙事者的长篇小说。书中人物虽都“另取其名”,内容却“毫无虚构”,都是源自毛姆与友人的亲身经历。
刀锋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爱情是爱情的,生活是生活的n《刀锋》里最惹人喜欢的不是主人公拉里,而是拉里曾经的未婚妻伊莎贝尔。伊莎贝尔和拉里订婚时不过是个二十岁的小姑娘,没有拉里的空军经历,也没体验过战友在自己眼前意外离世。但当拉里提出要带她穷游世界的时候,她很清楚自己做不到,她很爱眼前的人,但更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对大谈读书、旅行多么多么有意义的拉里说:“你难道不了解,你这些要求我既做不到,也没兴趣,更不想去装作感兴趣吗?我讲过好多遍了,我只是平凡的正常女生,现在是二十岁,但再过十年就老了。我想要及时行乐。”n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对生活的想法和支配权,旁人看起来无聊透顶的事,对一部分人来说却是毕生追求的。就像伊莎贝尔对读“闲书”、想游历世界的做法觉得完全没有意义。他们就好像两个朋友一起去度假,可是一个想爬格陵兰的雪山,另一个却想去印度的珊瑚海岸钓鱼,是不会有结果的。伊莎贝尔喜欢这样的生活:住的地方必须宽敞,地板铺着萨弗纳里的地毯,镶着华美木板的墙壁挂着美丽的画作,每把椅子均由纳纱刺绣细雕,五斗柜和零星的茶几均镶嵌精美、价值不凡,每件都可放到博物馆展示。她喜欢参加聚集很多上流人士的宴会,听他们聊着已参加过的宴会,也聊着准备参加的宴会,八卦着最新的丑闻,把朋友批得体无完肤,提到的大人物不胜枚举,好像什么人都认识、什么秘密都知道。她向往和贵妇们谈论最新的舞台剧、当红的裁缝师和肖像画家,以及新任首相的新欢。她和自己热衷交际的叔叔艾略特一样认为生活就该是这样,置身其中让她欣喜万分。这才是真实的世界,每当她脑海中浮现出拉里住的那个蹩脚的旅馆房间,里头有铁床和硬邦邦的椅子,拉里却认为没什么不好,但明明就空荡荡又没生气,让人极不自在。每当她想起那时的画面,都会不由自主打个冷战。n与拉里分手后不久伊莎贝尔便果断嫁给了家庭殷实、工作有前景的格雷,做起了衣食无忧的阔太太。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生活,遇上美国经济大萧条,格雷父亲公司倒闭,格雷也失业了,面对突变,格雷精神压力极大,得了难以治愈的头疼病。一家人失去了经济来源,伊莎贝尔变卖了房产带着格雷和两个女儿去投奔法国的叔叔。格雷的病一直治不好,伊莎贝尔不仅要照顾丈夫更有两个孩子需要安抚。出乎意外的是伊莎贝尔把一切都处理的很妥当,她减少了宴会应酬陪着生病的丈夫,穿着首饰也缩减了不少。但她优雅的气质不减反增,这些年物质的富养已经从外表浸透到了内在成了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的韵味。很多年之后再见到游历归来依旧英俊迷人的拉里,她虽仍有心动却没后悔过当初的决定。她对毛姆说:“我和格雷一直都很幸福。他是不可多得的丈夫。大萧条来临之前,我们生活得开开心心的。我们喜欢交同样的朋友,也喜欢从事同样的活动,而且他对我非常体贴,有人这么对自己死心塌地,是很棒的事情。婚后到现在,他对我的爱从来没变过,而且觉得我是世上最完美的女人。他平时的温柔和细心,外人真的无法想象。他对我大方到不可思议,只要是好东西都会买给我。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他从来没凶过我半句。我只能说自己真是太幸运了。”n拉里对伊莎贝尔来讲就像是一道阳光,让人心存向往,但一握住便会从指间溜走;格雷不同,他普通,中年发福又有点秃顶,但他和伊莎贝尔是同频的人,能给她想要的生活。已到中年的伊莎贝尔经历过变故,成熟了不少。再见到拉里,她有时也会不无遗憾地想:n“如果当初我不那么现实、那么计较得失、那么自私,态度清高一些,就会嫁给拉里,两个人同甘共苦。如果我爱他爱得够深,就不会在意外界的眼光,如果... ...我知道当初的决定合乎常理,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认为我别无选择。我也知道不管以务实观点、人情世故、基本礼节或是非对错的立场来看,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后悔谈不上,不安倒是有点”。在《刀锋》这本书里毛姆对伊莎贝尔是偏爱的,像对待任性的女儿一样宽待她的选择和做法,又像对待友人一样帮她解答困惑,安抚她不时焦躁的情绪。有时也会开玩笑逗她。当拉里准备迎娶苏菲的时候,伊莎贝尔很不服气,她很生气的对毛姆讲:“你以为我百般牺牲自己,难道是为了让拉里落在荡妇手中吗?”n“你什么时候牺牲自己了?” 毛姆很惊讶。“我之所以放弃拉里,唯一的理由就是不想影响他的前途。” 伊莎贝尔觉得自己的形象异常高大。“少来了,伊莎贝尔,你明明是为了钻石和貂皮大衣才放弃他的。”n伊莎贝尔:“... ....”n后来,在拉里的帮助下格雷的头痛病治好了,艾略特去世,伊莎贝尔继承了很大一笔遗产,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格雷找到了新的工作,一家人重新回到美国生活。伊莎贝尔为人风趣、举止优雅、殷勤周到且处世圆融,在上流圈子里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格雷是个标准的凡夫俗子,工作努力,对妻子、女儿呵护备至,疼爱有加。两人是再合适不过的夫妻了。伊莎贝尔是个不完美的女孩,她能幸福、快乐、单纯的生活着,不是她多善良美好而是她把爱情和生活分的很清楚,她的选择都是基于不为难他人、让自己快乐的基础上。她晓得自己的为人,凡事都实事求是,双脚非得踏着水泥人行道,双眼确实看到沿路橱窗里的帽子、皮衣、钻石手镯和镶金化妆盒,否则就不会真的快乐。所以她放弃了赏心悦目的拉里,选择了平凡务实的格雷。无可否认,伊莎贝尔是幸福的,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生活。

刀锋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这是一本我不忍猝读(不是因为故事悲伤)却有渴望一目十行的书,这是我看这本书时的心情!

看到毛姆这个名字,我其实对于读这本书是有畏难,至于这种情绪从何而来我并不知道,也许是曾经的道听途说让我觉得毛姆的书一般都比较难懂,不过整体读下来感觉非常不错!

人的生命的延续是因为双螺旋结构的存在,这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人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蓬勃发展的,有的发展的好成为社会的名流,如艾略特、马图林等,有的发现的差一点如苏菲、拉里。可这里的好与坏是没有差别的,因为这世间的美好,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有最高级去装饰它,而是与自己的内心、与周围的环境、与这个世界的相契合。伊莎贝尔因为想要上流的社会和生活,想要穿不着的华服、戴不完的珠宝、参加不完的舞会、派对,而这些拉里给不了所以爱情让位给了个人的价值观,所以她们们注定走不到一起。最后伊莎贝尔选择了马图林,因为他们的供求关系是完美的,马图林能给她想要的,还能给她满意的床闱之欢,于是爱情让位于共同的价值观,当然后来的结果也不算差,大萧条时他们的不离不弃以及后来的马图林的东山再起,他们的关系都很和谐,也许这也是爱情的一种吧!在这个世界上能遇到爱是几世修来的福分,如果遇不到能遇到共同价值观的人也不错。至于爱情,它就像一粒种子,如果不是死亡把彼此分开,你永远不知道它能否开花结果。当然伊莎贝尔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放弃了阿里,可爱并没有因此消失,她的心底里那份爱始终在蠢蠢欲动,直到阿里决定结婚时她终于爆发了,她用一个女人的嫉妒毁了另一个女人本来有可能及时止损的人生,让那个女人最终走向灭亡。当然她的理由就是因为她曾经放荡、曾经是坏的,所以她永远是坏的,所有接近她的人都可能被感染。然后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干着一些不齿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在这个世上太普遍了,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曾经的不堪或者恶行,应该只是一场个人品行上的感冒而已,请不要把它当成久治不愈的沉疴,多一点理解,也许世界会更美好的。

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阿里,最同情的人物是艾略特。说是同情艾略特,其实我更想用的词是鄙视,他的身上那种上层社会的天生的优越感让人感觉厌恶,可到最后你会发现那种优越感其实只是一种人生的虚无,就像是一块发了霉的面包被涂上了上好的奶油,当奶油被吃掉后露出的惨样会让人呕吐点所有吃进去的奶油并产生强烈的心里暗示,以后看到蛋糕就反胃。艾略特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因为不能参加一个派对而用恶语中伤派对的主人,当毛姆为他偷来了请柬时,感觉那请柬给了他最后的回光返照,可那力量终究不是持久的,所以还是要吹灯拔蜡的。

至于阿里,我觉得他只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一直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起初他从书本里找,然而结果差强人意。然后他想在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中寻找,好像也没有什么收获。再后来他在旅行和穿梭于不同的城市中寻找,在此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遇到了很多的人,也遇到了各种宗教有了各种不同的体验,但他应该还是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可是经历了这一切之后的阿里更立体和饱满了,也淡然了,所以他要处理到自己的财产,然后回到美国靠自己能力养活自己!其实我很佩服阿里的,因为他活的更自我和自在,他这一路走来都在观照自己的心灵,也许并不能让它勘破,但最起码能让它与自己的身体和世界相适应,能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自由自在的活着。

大千世界,过的好的标准千千万,谁也不用去想着为了这个世界增光添彩,因为那些都不过是副产品罢了。我们正真能做的不过是在这万千刀锋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去雕刻着“自我”这件世间独一无二的作品,不必玲珑剔透,不必鬼斧神工,甚至不用技艺精湛,只要最后成型的那个是我就好。

刀锋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是读的毛姆的第四本小说,隐隐觉得他的文字很对我的脾气,有点机智诙谐又有点尖酸刻薄。他有时候身在其中有时候却高高在上看透了一切。

佩服拉里可以不顾外界别人的看法一直“晃悠”,寻找自己心中追求的答案。他应该是喜欢伊莎贝尔的,毕竟她是如此的美丽动人活泼,但是他们中间差了点契机。

羡慕伊莎贝尔的优雅端庄大气,却不失活泼圆滑,处事的勇气和一席之地。

尊重艾略特追求社交的浪漫和虚荣,也算是对自己有件执着追求的事情。

结局也算圆满,但拉里不知具体所为也算是留下了想象空间。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