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六章用大量例子论证国人心理特点是‘‘巨婴’’,并指出造成此现象的根源是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最后一章给出解决方法了解人性,做真正的自己。
书中罗列较多现象,但缺少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我自己总结了一个。
本我:自然性,动物性,个人利益
超我:社会性,道德性,集体利益
自我:本我与超我双重作用下的实际行为
婴儿:只有本我状态的人
生命力:活力,欲望(本我)的一种外在表现 全能自恋的龙:本我中恣意妄为的部分
人欲(本我)有一部分是与集体利益冲突的,要维护集体利益就要抑制人的这部分欲望。但实际操作却不是抑制而是阉割,而且是过度阉割(抑制是合理疏导,阉割是绝对禁止),于是接受阉割的人本我(生命力)严重受损成为中国式好人,不接受阉割的人则因为缺少道德(超我)约束成为狂放者(全能自恋的龙)或双面人(一面耍威风一面装孙子)。 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一个严苛的道德标准(错误的超我)让人产生错误的人性认知,解决方法就是了解人性,正视人性缺点,重塑人格(重置超我)。
引文:‘’世之人,闻人过失,便喜谈而乐道之;见人规已之过,既掩护之,又痛疾之;闻人称誉,便欣喜而夸张之;见人称人之善,既盖藏之,又搜索之。试思这个念头是君子乎?是小人乎?‘’--《呻吟语》
翻译:世间的人,看见别人的过失,就喜欢谈论并讲与他人听;见有人规劝自己的过失,就掩盖护短痛恨对方;听别人赞誉自己,便高兴的到处宣扬;听到有人称赞别人,就搜索别人的缺点来讲。试问有这种念头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通过这篇短文,解释传统道德对人性的阉割。诚然文中行为是消极的,但驱动这些行为的心理却是人性的一部分,虽不光彩却真实存在,且无人可免。我们应该认识并接受这一点,禁止行为,但允许心理存在,当消极行为出现时就事论事、处罚行为、不攻击人格。再看短文结尾,不要说出现行为,只要存在消极心理,就是小人,它根本不允许人性中‘恶’的存在,这就是强行阉割人性。结果就是人无法控制消极心理的产生,也不能接受它的存在,在纠结或逃避中成为所谓的‘巨婴‘’。
最后关于书名的一点想法。婴儿特性就是人的‘本我’特性,每个人的行为中都会同时存在‘本我’与‘超我’的特性,哪国人都一样,用一个共性的东西来强行区分有点牵强。但深入了解后发觉,健康的人格同时受‘本我’和‘超我’影响,随着人社会性(理性)的加深,行为受‘’超我‘’影响会越来越多,‘本我’影响会越来越少。但中国由于传统道德造成一个畸形‘’超我‘’,导致‘超我’对人的行为影响失灵,而使得国人的行为体现出更多的‘本我’特性,也就是‘巨婴’性。从这个角度看,用巨婴国命名似乎合理了。
巨婴国读后感 第(2)篇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这本书,中间经历了它的下架风波,我想任何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对它的下架原因有自己的理解。n我只能用自己的视角浅浅的说一下自己的感觉,就是透不过气。这本书,我经过三个心理阶段的变化,一阶段全盘接受,认为说的就是大实话,也终于找到自己身上很多毛病,很多难受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一度我变得攻击性很强,这大概在16年的12月到1月间。二阶段差不多是600页过后,我变的充满怀疑,中间也不乏看了别人对此书的评价或者说批评吧,我开始怀疑,书中的观点会不会太偏激。三阶段,我中间经历了回国一个月的休假,感受到了另一种氛围,这恰恰是我前20年一直处的氛围之中,但是等到结束所谓的休假,再次回到自己的生活圈中,我觉得作者很多观点深刻而偏激,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也是多样性的,诚然我能找到身边的恰好的例子或者说对号入座吧,但是我细细想来,还是少数。n我们每个人都在随着时间的洪流向前漂行,但是却在每一个漩涡中挣扎力求不沦陷。即使我们这个民族在心理上整体处在巨婴时期,但是也是我们脚下的土地灌溉和孕育的民族特性,其实剖析每个民族,哪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烙印?这本书我感觉还是蛮受欢迎,这也侧面说出,我们现在的接受性和包容性比以前强了不少!nn最后我想借一位电影影评人的话,我们的今天也是多少人马革裹尸换来的,也就是因为今天稳定的生活才能让我们有时间,心情,魄力去看看内心世界,每个人在批评的同时也多一点宽容,赊一些时间给这些让自己难受的事物或者人,小范围一定时间内的不公平痛苦的存在是必然的,谁都无法规避,但是要是长久以来能够有所改变就是好的!以前对各种文豪或者名人志士例如贝律铭,我对他们对什么家乡土地的热爱对故乡眷恋的深情无法理解,现在渐渐能明白一点点了,像是你无论走到哪里,但凡听到任何相关的东西就会牵动着自己的神经。我推测,每个人对自己所属的土地在最深刻的地方都应该是有一份深情的,只是意识到的时间快慢有别而已,但是最终都会意识到的。我们的问题会有那么一天能克服掉,如果奇迹有一种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巨婴国读后感 第(3)篇给了5分,因为此书信息量巨大。可以看,但要需要坚强和耐心,对心而言是个考验。
我这人比较惨,不能明辨是非对错,大部分时候靠感知力生活。看书时把自己投入其中,能将场比我强大,就深受影响。能量场弱下才得以理解消化。一开始我感觉到作者的愤怒和绝望,惶恐之至。好人之后,恨意得以释放,大量的案例中,我能感受到他的忧虑,挣扎,真诚和希望。
由此我将他书中自的内容接纳并消化,得出真是表达之意:人贵在自知,自知后才能与自我达成统一,不是你希望如何活便假装如何活。与其这样,不如退一步,你原本是怎样的就怎样活,由此基础上再去发展心中之爱。
还有些悲伤的疑问:深刻只能由痛苦焠炼吗?人在努力抓住生的希望时反复挣扎后得到真的是升华吗?那些痛苦是否还血淋淋的存着这呢?
感谢某人在我惶恐时给我的肯定,1.执着的人能量一定不会弱,是很强的,用对地方就好。2.冲击是打开心智和外界融合的一种方式。
最后引一段看书时反复出现在脑海的话:由生向死,向死而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执念是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