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在梁庄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中国在梁庄
作者:梁鸿
人民文学奖《中国在梁庄》精装新版震撼亮相,在梁庄 望见望不见的故乡 看到另一面的中国。《中国在梁庄》,经过五个月的调查采访,还原了梁庄近四十年来的变迁史,记录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他们面对的现实困境: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记录了中国的转型之痛、乡村之伤。
中国在梁庄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民族的累赘,成了改革、发展与现代化追求的负面?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为底层、边缘、病症的代名词?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一想起那日渐荒凉、寂寞的乡村,想起那在城市黑暗边缘忙碌,在火车站奋力挤拼的无数的农民工,就有悲怆欲哭的感觉?这一切,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又是如何发生的?它包含着多少历史的矛盾与错误?包含着多少个生命的痛苦与呼喊?或许,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乡村的知识分子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纯文学的中国乡村,从近代的呼兰河,百草园,到现代的阿勒泰,白鹿原,梁庄,从文学虚构逐步走向了社会学田野。梁鸿笔下的梁庄,真实而苦痛,不禁让人想起吴飞笔下关于河北农村自杀问题和天主教信仰的跳调查报告。

海登·怀特在谈到历史学家所陈述的“事实”时认为,历史学家必须认识“事实”的“虚构性”,所谓的“事实”是由论者先验的意识形态、文化观念所决定的。

梁鸿cite怀特讲历史,后者用很多种视角很多种文本图画展示出某个历史片段全然不同的切面,解构式地告诉我们,历史绝非客观,真实不过虚构。然而我们依旧需要,依旧渴望不同的narration,梁鸿这样非虚构的文本就是如是:学院派出身的梁鸿清晰地自我批评,讲到个人情感和历史塑造头头是道,福柯詹明信如数家珍;同时她的农民身份和农村履历无疑是增加了其乡愁和怀旧的浓稠度,对于过往难以抑制的主观追溯成就了梁鸿的梁庄。

从某种层面上讲,真实存在的梁庄和梁鸿文本建构的梁庄,都是fiction and fact,也都是中国正在坍塌的乡村的一个缩影。我很佩服她,一手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一面保持着冷静清晰地学者态度,自己把自己的主观臆断,自己的刻意模仿都批评地一清二楚,实在让人挑不出毛病。

倘若梁庄要拓展出学术文本,是能把每一章每一节作为一个大课题写本很不错的田野调查的,但我欣赏梁鸿,在学术和大众,文学和真实中取巧记录下梁庄。这大概是她的优势也是缺陷,之后有时间可以一一解读。


中国在梁庄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作者以自己的故乡梁庄作为一个样本,展示了现代社会里农村的生存现状。通过一个个鲜活具体的故事,一方面让我感受到了现代经济发展对农村的影响,如由于种地收入太低,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随着现在社会进入到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利益似乎逐渐取代了道德的力量,农村里也同样的受到影响,之前的那一套道德伦理似乎逐渐瓦解,哪怕是父母与儿女之间,老人如果不帮忙带孙辈(而且是不给钱),儿子就会以此作为理由,不照顾老人。还有其他的种种理由,如几兄弟间分配财产不均,或者其他的父母没让儿子满意,都成了以后抛下老人不顾的理由。总的来说,传统的孝道在经济利益面前变得微不足道。眼看着就要进去老龄化社会,农村的各种设施显然并没有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展示出来的故事里透视出农村人的仍然被种种传统思想统治着,如一定要生一个男孩,女人地位还是很低;害怕火化千方百计都要土葬;村民思想文化非常空虚,小孩沉醉在网络游戏,成人打麻将,难得有看书的也几乎清一色是看武侠,很多人在面对生活的重压,选择了麻木。由于很多小孩读完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读书无用论再起,父母不再紧盯着小孩读书,实现阶层跃迁的机会更加微乎其微。但其实大家心里面还是温度的,只需要一点火星就能被点燃,所以当作者提出要进行采访时,也有不少人都表示了支持,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活着,就是最好的抗争。农村的生活虽然不易,但他们也还是坚强的活下去,用他们的方式。

中国在梁庄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提起乡村生活大多还是停留在落后、安静的小村庄,虽然它的面貌已经改变,现在落实的一系列的政策悄悄改变了它本来的面貌,但是它骨子里的宽容、落后等依然没有改变。老人问题、留守儿童、打工者、赡养问题等依然很突出很尖锐,在生活之下,作者着力于表现人的精神层面和精神生活,却没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这也是作为一个文学家的看问题的不足之处。

看完本书后沉思郁闷了很久,农村的情景竟然如此让人堪忧,更加抑郁。于是找书友小聪探讨了这本书。他的几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原文如下:整个时代在发展,整个社会已经接受并且制订了新的规则,你在享受这个社会带来福利的同时,个别人也必须容忍他的不利,改变自己的习惯。

我一直沉浸于个人的情感的层面,没能跳出来去看更高的层面,感谢小聪的点拨。社会在发展,弱肉强食,如果一味的依靠和从个人情感的角度出发,如何能实现现代化国家?又如果能让人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保障人的生存?

梁庄的确是中国农村的缩影,既然看到了这个问题,以后在生活中得更加懂得去怎么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