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情节真的很简单:相识、欢爱、分离。
按照题目语法来划分,主语是情人,也就是梅勒斯。有趣的是,故事是从康妮的视角来展开的,梅勒斯充满热情、欲望和纯真的形象都是康妮对他的主观印象。结尾梅勒斯的信件,才是唯一的“主角”视角。这个视角里的梅勒斯温柔、细腻、冷静沉着,充满智慧。
就像叙述层面的非主角一样,梅勒斯是社会的局外人。他知道环境需要什么样的人,也知道地位能给他带来什么,在有选择进入上流阶级的时候他却放弃名位,跑去底层。就像他明明可以说一口漂亮的标准英语但就是非要操着一口土话。
怀疑过康妮和梅勒斯之中没有爱,只有热烈的欲望。在康妮冰冷枯燥家庭生活中充斥着世俗功利和虚伪,她和梅勒斯之间的烈火给了她对生命重新的渴望与激情。所以才会沉迷其中,反复确信她的生活可以如此有生气。另一方面是在梅勒斯的角度,他从来不加掩饰地提出对康妮的需求,直白到让人尴尬,他沉默寡言,像例行公事也像是在宣泄着什么。但到了分离阶段,他们又回到了只面对自己的时候,仍然彼此牵挂,也许那是他们之间默契的牵引。前妻的出现,说明了康妮和梅勒斯之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肉体上的呼应。不然,康妮和前妻没有区别,早就让梅勒斯厌恶了。
但他们的确是天生的一对,他们拥有对自己绝对的忠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他们能在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基础上,彼此吸引。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纪念版)读后感1500字 第(2)篇读完并没有感觉到色情,
反倒是因代入感觉到真实。
既能理解克利福德公爵身残后的无奈,
也能理解康妮健康正常的需求。
也理解梅勒斯的拯救和被拯救。
最终返回的是
对具体个体的需求的追逐和努力。
工业文明发展
不因书中人物的需求
作者的否定
而结束,
反而是加速更快狂奔!
现代中国
和我一样的读者
依然在矛盾中反思,
继续思考着克利福德公爵层的思考,
思考着康妮们的生活逻辑。
思考着梅勒斯的经历。
人性究竟是该回归本真?
还是要通过约束以超越动物属性?
每一个读者自己会有自己的理解。
让上帝的归上帝,
凯撒的归凯撒。
矛盾统一,
在每个人的行动上,心理上都是不停地反复着。
对金钱的痛斥和无奈。
人类创造了金钱,
却被金钱奴役,
成为自己观念的奴隶!
作者巧妙构思和描写
通过人物行为心理,
感知环境,
感知着自己!
真心赞赏!
值得推荐的好书!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纪念版)读后感1500字 第(3)篇突然的想法,无关的书评
所有文字其实都有天然的劣根性,即虚伪性。
文字作品皆出自人手,而人在写作过程中难免带着主观性,对自己有利的写,甚至夸大渲染。对自己有害的遮,甚至篡改删除;对仇人有利的只字不提,有害的添油加醋。文过饰非,凡此种种。
想留下痴情形象的,把自己塑造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形象,其实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现实中寻欢作乐、寻花问柳的行径。
想留下爱国形象的,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的悲歌,其实这一点也阻挡不了他要卖国求荣的步伐。
或有吝啬者求诸豪爽之名,贪生者欲求大义之荣,好色者矫饰柳下之姿,贪腐者俨然青天之貌。世人欲假文人笔而奸一己之名利者众矣。
而正因如此,作家的文品或人品才显得尤为重要。写作的人敢不敢讲真话,能不能说实话,是否能直面真相,拷问良心,决定了其作品是否能经受得住读者和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