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1000字(3)篇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之后的又一部行为经济学重磅新作,《金融时报》2013年必读十佳商业图书。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这本书有点乱。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讲稀缺是什么,哪些人存在稀缺,第二篇是深入分析稀缺的原因,第三篇就如何改变稀缺状态给出建议。之所以说乱是因为几乎在每一篇里都以分析稀缺的原因为主导,在论述我们为什么会稀缺。尤其是建议部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启发。如果有0.5分,那我会给3.5分。

经济学中的稀缺是个相对概念,资源相对人的欲望是紧缺的。穷人没钱,富人没时间。一个人的“财富”用带宽来衡量,带宽是对我们计算能力、关注能力、英明决策能力、坚持计划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衡量。每件事都会占据一点带宽,当事情多时,带宽就会变少,人容易忘事、焦虑,决策能力下降。那么这与稀缺有什么关联呢?书中有个很好的例子,农民在农收前需要借钱,其实他们的收入和支出是能相抵的,但农收后获得的一大笔钱会有种充裕感,好像钱是足够的,似乎并没有预期到农收前的一大笔花销才导致最后要借帐。但明显他们心里都知道!只不过未来的事远没有现在的享乐来得重要,因为时间使我们看到事情的重要程度下降。这和现在的月光族的花钱是心理一样的,再延伸一点,和拖延症者到deadline才工作是一样的。我自己就是个拖延症斗争者。(作业提交前还在改,上课不早到超过五分钟……)


我觉得这本书没写出来的建议是学会管理自己。就如何变得更高校,生活幸福感更高,附加上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第一,设置预算,包括时间预算和金钱预算。以时间为例,规划做这项工作需要多少时间,并为自己预留出一部分时间来更改及应对突发状况。这本书有个很好的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留出余闲,留出玩耍休息的时间,既提高效率也能按时完成工作。设置预算的目的在于让自己去预想事情的进展过程,避免太多“意外”出现。

第二,定期锻炼。每天半小时或每两天一次。锻炼的好处无需多说。不锻炼却有相当多的坏处,精气神不佳,代谢慢,免疫力低,更容易生病……我自己算是经常锻炼了,周一到周五瑜伽,周六踩单车,周天或休息或羽毛球或跑步。

第三,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之前写过日记给我带来的改变。记录心情能发现自己真实不被掩藏的想法,我们会为了迎合这个世界而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久了自己都意识不到,如果不向外界表达自己的不满,就会向内攻击自己,自我评价降低,很容易患抑郁症。日记是个很好的倾诉方式。可以写任何自己想写的话,写着写着会发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想法哦。如果这世界有任何客体能让我保持百分百赤诚的话,那只有日记本能办到。

暂时就写这么多啦,以后再系统梳理一下~加油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 提出问题:稀缺不只是状态,更是心态。可怕的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 分析问题

稀缺状态(拥有的少于需要的)
俘|管            ↑
获|窥            | 加
大|效            |
脑|应            | 剧
   ↓               |
稀缺心态(权衡式思维,视野狭窄)

  • 解决问题:关注重要,管好带宽,增加余闲,咸鱼翻身

本书并不是旨在社会学层面上回答“为何陷入贫穷”,而是在心里层面上解释“贫穷限制想象力”。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稀缺概念:心理上缺点什么的心态

稀缺短期会有专注红利,长期却有4种恶性循环。

1.官窥效应(改变我们做决策方式):只关注当前问题,忽略长期真正重要事情上。决策时只考虑当前利益,忽略长期利益。

2.借用:不断向未来透支各种资源(金钱/时间……),匮乏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只会让人更加匮乏。

3.没有空闲

不断权衡得失,导致没有空闲。因为稀缺,一点点因素都要考虑,思维上这一点点就代表这全部,空闲都用来纠结了。

4.宽带不足:当前决策太多,注意力分散,导致没有精力关注长期重要事情。

防止稀缺产生的方法

1. 节约带宽

减少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决定的琐事,不要老想着自己缺的东西,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

2. 留有余闲:任何方面(金钱/时间/精力……)留有余闲,能让你做任何事都得心用手。当然,留有余闲就不用透支了,就能改变借用这个怪圈了。

3. 设置提醒

通过设置提醒把重要的事情拉回到视野当中,避免忽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