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
作者:冯小刚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是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的首部个人随笔集。继2003年出版、2010年再版,累计销量已过60万。应广大读者强烈需求,2016年8月本书进行了第三次精装修订出版。冯小刚将亲笔作序,书中还将添加冯导十几年来的人生掠影。冯小刚已到知天命之年,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副业”演员,他都用自己的成绩诠释了“成功”二字。在过往的岁月里他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登上了事业的巅峰,但也同样身经世态炎凉,历经种种坎坷,满腹委屈渴望向人倾诉。于是借文字聊以自慰,结集成书。他自称“这是一段刻满了青春往事的木头”。在写作中,他再度与往事重逢并大胆地将它们付诸文字,尽管有些只是支离破碎的闪回,但是已足以呈现作者对青春岁月与人生的全部感悟。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看到书名和作者,就能感觉到这是一本冯导回忆青春的作品。冯导的喜剧电影我都很喜欢,可能是我比较偏爱喜剧片,但他的文艺片我却不怎么喜欢,也可能是自己水平或是功力不够,欣赏不了厚重的文化。当然也有例外,《芳华》和《唐山大地震》是非常喜欢的。以前知道冯导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导演,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之一,是当代导演中的先锋,既能拍电影电视又能拍晚会综艺,是十分有才的一个人,但是媒体上却充斥着各种有关冯导的负面新闻,像酒桌上醉酒让某女演员跳舞,与万达互怼等。初步印象是这就一个有才同时又狂妄不羁的人。当然,媒体为夺人眼球,新闻的真伪性也存疑。不管怎样,通过这本书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冯导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上一本书读的是山东老乡倪萍老师的《姥姥语录》,与倪老师的朴实、真挚、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不同,冯导的语言机智、风趣、幽默、言简意赅,读起来非常享受,这种风格一直是我想要学习和效仿的,确至今都没达到【允悲脸】,虽然感觉自己有点自不量力,但是我会努力的【认真脸】。

    冯导在这本书中追忆了自己似水年华的青春,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语言还有冯导每部作品从诞生到放映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不禁感叹,事上又有哪些事情是容易的呢?一个人的成功确实是有其成功的道理的,看东西和想事情绝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有时候确实是自己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和肤浅了。

     书中着墨较多的还有与冯导一起公事的好朋友和好伙伴,有王朔,刘青云,葛优,陈道明等。通过这些人让冯导这个人变得更加立体,有层次和有人情味了,通过冯导也让我认识到了这些明人不为人知的一面。书中既有同事好友间的吹捧,又有知己间的调侃,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个人觉得冯导把吹捧和调侃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表达的那是淋漓尽致,拍手称快,拍案叫绝,……。怎么突然激动了起来。有点吹捧冯导的嫌疑,但我需要学习的还太多,还是远远不够的【谦虚脸】。读完此书后,我相信诸君会有和我相同的感觉受,哈哈哈。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好~~,收【微笑脸】!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每个人都像是一本书,需要翻开来慢慢了解。

很多时候,媒体中传达的人物形象和他现实中的样子并不相符,甚至差距很大,媒体舆论也得去甄别才行。冯导这样的脾气性格很容易吃亏,在媒体面前表现了所谓的“负”形象。冯导说话就是那种地道的京腔,就是轴劲,很痞,很带劲,有啥说啥,不爽就爆粗口,北京老炮的即视感。在朋友面前感情很细腻,总为他人着想,内心细腻、柔软,在媒体那外人面前却成了“离经叛道”的种种不好的印象。或许,你看看冯导的电影,应该就能窥见他的丰富细腻的内心,要不然不会有《温故一九四二》、《芳华》、《归来》等这样的电影。

就像徐帆说的:同时我的心里也有些责怪他,本来挺善良的一个人,为什么在媒体面前总不能正面地把善意传达给大家,老是拧着,好话也不会好好说。

我想他就是这样一个很随性的人吧,说话都自带幽默,虽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但您这种文氓写出来的书却让人看的很痛快。

通过你的文字,我了解了一些关于电影的事情,电影的审核,小说改成剧本的不容易,知道了你的一些事情,从您的口中认识了大作家王朔……

在徐老师面前再桀骜不驯的爷们,再痞的你都得服软,在喜欢的人面前可以变得特别幼稚,像个孩子一样笑得特开心。正如你所言,她成全了你,你陶冶了她。若要制裁,双方都会受损失。看到后面,我真的感觉吃了好几盆狗粮,你们实在是太甜了,就连打骂也让人嗅到恩爱的气息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最喜欢的是听故事看故事。

  这是电影背后的故事。

  那段以梦为马的青春,那段大起大落的时光,那么浓墨重彩写出来却在平淡的笔调中透着淡淡的幽默。

  ”您要是觉得花钱看我这本书不值,您就还是买电影票看我的电影。您要是看的是盗版的书,您就是把您的快乐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书的扉页如是写着。冯氏幽默,不咸不淡却让人开怀。

  整本书贯穿的是冯小刚和电影的青春故事,让我觉得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梦像一口烈酒,痛的过程中有恣意的快乐。

  志同道合的朋友,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质上并不匮乏的生活。一个人最想要的全部。他在他的青春里,全部都有。

  也许在书写的过程中,他避免了对一些过往的痛苦的描写,他写的,不是心灵鸡汤。即便是写过去的一些坎坷,也是淡淡的笔墨,像在说别人的故事。

  最后,也许这不是这本书的重点,最喜欢的是他写的他与徐帆的爱情。不甜腻,却就是那么动人。

  一个人的一辈子,有那么多东西该有多么满足。

  这样,一个人可以对自己说,青春无悔。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