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3)篇

非暴力沟通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第(1)篇

学习一种方法,我认为如果你不了解这种方法的本质或思路所在,空学了方法,那也只是虚有其表,在日常想去应用也会非常的吃力。就如同解一道数学题,如果没掌握解题思路,光记住解题步骤和答案了,再碰上类似的题,稍微一点改变,就不知所措了。沟通也是方法,所以读非暴力沟通,我一直试图理解这种沟通方法其最最本质的内涵是什么。我自己理解非暴力沟通最本质的地方在于需要两个字。它强调回归到自我的需要和理解他人的需要,而不是过多责备外界的人和事。方法的四个步骤也不复杂,观察让我们只了解看到的现象而不评论,本身的意义在于我们要摒弃自己的判断,以避免影响我们对外部人和事的认知。感受让我们专注于自我的感受,我们需要客观看待自己的感受,明白我们产生这种感受是因为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提醒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自我的需要上,而不是谴责他人。当我们能做到倾听,感受和需要后,就是表达了,提出我们的请求。当然在沟通过程中,并非我们应用了非暴力沟通就绝对能快速地获得效果,有时别人也还是不理解,不回应甚至拒绝我们,这进入非暴力沟通的另一层面:倾听。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应用到对方身上,去捕捉对方行为背后表达的深层意义,对方的感受,需要。因为非暴力沟通的本质过程是了解自我和他人的需要,所以将其内化,也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内心的需要,从而去除内疚,愧疚的负面情绪,从不得不做变为真正从生命的需要和价值观去考虑我们该做的事,从而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美好。对己对人,都都应该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并不难,困难在于我们怎么去做。即使如作者本人,生活中有时也会情绪失控,所以要让非暴力沟通真正内化,需要我们花费足够的努力,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才行。我们习惯批评和指责,习惯在他人身上找原因,这些习惯根深蒂固,想要克服,一时半会还真不好达成。但总归是要心存期盼,有一种沟通方式能够改善自我以及和他人的关系,为何不去尝试呢。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第(2)篇

#好书推荐# 市面上讲沟通表达的书很多,这本书的特点是实操性很强,框架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每一章后面都有练习和小结,案例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可以说是值得放在床头一翻再翻的工具书,值得入手一本实体书。当然缺点就像书友说的,或许是翻译和文化差异的原因,书中介绍的一些表达句式或许不那么适合中国人的日常交流,但是我认为作者提供的沟通思路和方法“观察-感受-需求-请求“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反思自己过去的种种言行,可能一时半会我们很难去改变日常形成的语言习惯,但是读完本书至少让我有了非暴力沟通的意识,慢慢尝试运用书中的方法,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别急着辩驳,首先冷静下来,倾听自己和他人的内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反思,我相信总会有所改变的。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第(3)篇

在听讲座,潦潦草草看完了剩下的三分之一,终于在五月份看完了一本书,进度非常慢,事情比较多。找到了看电子书的一个缺点,翻回去看前面的内容极其不方便,尤其是本书有许多练习,所以本次阅读体验效果一般。非暴力沟通,曾有人说过其实是佛系沟通;但是贴上佛系来看,本质性的东西就不一样了,由于书中有大量的理论,甚至一些国外的例子,阅读起来相对于有点生硬。不过,对于人与人沟通,无论是在哪种情况总有对应的方案。而对我而言,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照搬照抄书中的方式相对于会有点吃力。学会说话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最近就会遇到很多我们所谓的情商低的人,是什么原因我们会对对方贴上情商低的标签,还是对方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所以就无情被贴上情商低的标签了?n会说话不代表射门事情都要说出来,你get不到,你不会做,那最好的方式就是像书中提到的:学会倾听,听取别人的建议,最重要的更是感受。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