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后的诗歌,我曾经只看顾城。和海子相比,顾城在短诗方面成就更高,而海子的长诗则更胜。新生代的诗歌如今繁花似锦,但是好像还没有人能达到上面城与海的高度。
在这里要抛开诗歌的光环回顾这桩悲剧,顾城就是一个杀人犯,谋杀了妻子并自杀,没有什么可质疑的。而事情本身只是一出狗血的五角恋爱,每个人都在打自己的算盘。在顾方面想要齐人之福,谢想要正常的家庭和顾的才华,英想要的,没有顾。秋对英始乱终弃又藕断丝连,渝抛弃了家室来英雄救美。处在这些烂事中心的顾城,他没有能力应付如此复杂的人生!
顾城年轻成名,被人爱护被人崇拜,而且轻易获得了爱情,他的路实际上太一帆风顺了,心智一直没有成熟。他依赖父母,依赖北岛,依赖谢烨,没有办法独自面对生活。作为夫妻双方的朋友,舒婷的话还是非常中肯:“经济的重轭,失语的困境,面临生活与精神伴侣的即将离去,顾城一样,他也撑不住了。”
王安忆也对顾城生前的困境有明晰的判断:“顾城选择去国,是为从现实中抽离,岂不知抽离出具体的处境,却置身在一个全局性意义的茫然中,无论何种背景身份都脱逃不出的。抽离出个体的遭际,与大茫然裸身相向,甚至更加不堪。”
虽然我对顾城的痛感同身受,但是我还是要说:作为儿子,作为父亲,作为丈夫,作为一个人,顾城是不合格的。顾城极端自私,没有情商,成长的路上缺少历练,他担负不起自己的才华!
我赞同国际友人对顾城的评价:“在中国两千五百年诗歌创作的历史传统中,把顾城评价为最为极端的诗人或许是比较合理的。” 但这不是可以为顾开脱的借口,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然要面对自己的初心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并战而胜之。而顾城可耻地失败了。
二十多年过去,北岛仍然眷顾着城,没有看到他自己于此事写下文字是读此书的遗憾。也许在将来的某天,我们会看到北岛写些什么吧。
此刻我只想问,小木耳好吗?
鱼乐:忆顾城读后感2000字 第(2)篇一个人活着,大抵应该不是只为自己活着。从生物学角度看,违背基因延续;从社会学角度看,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存续;从人性角度来看,是善良与真爱的必然。可惜,顾城先生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顾城先生已经逝去,本不应该说三道四。但是,阅读过程中,看到那么多人为之洗白,那么粉丝疯狂的崇拜,觉得像吃下无数只苍蝇。顾城先生确实有才气,确实有一些诗写的清新脱俗,意境优美。但也确实有许多让人看不懂,充满叛逆、晦涩、混乱、血腥、跳跃、梦呓、阴暗等等负面情绪。顾城活着的时代,恰好是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他的特立独行与大部分属于无人能懂的语言,激发了很对人的潜意识,让许多人找到发泄的借口。加上顾城先生优渥的家庭背景与朋友圈,不红几乎不可能。
尽管如此,顾城毕竟是个杀人犯,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改变他是个自私且无责任心的杀人凶手这个事实吧?希特勒有才吧,有领导能力吧,有领袖魅力吧,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要祭奠希特勒?而有意忽视他的罪恶?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是俗人,都是为了生活需要工作养家糊口的人,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套用现在的语言,就是我们需要正能量鼓励自己,不需要那些负能量来打击我们。
就想问问那些为顾城洗白歌功颂德的人,如果您有女儿,会让她嫁给顾城先生这样的人吗?
大部分内容是为顾城洗地,所以三星。不推荐阅读,特别是青少年,特别是敏感、对现实不满、自控能力堪忧的人。毕竟,我们不能仅仅为自己活着;否则,就是顾城与谢烨的翻版[可爱]
鱼乐:忆顾城读后感2000字 第(3)篇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从属于任何其他的个体,内心拥有着各自的理想国,但我们又是社会人,充当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我们希望自己理想国的边界更大,但我们也不能忘却或是逃避社会角色的责任,二者的平衡与协调是需要成熟而睿智的心智方可完满的
就如人们常说的:上帝为你打开了一道门,一定会给你关上一扇窗!上帝赐与他才情,却拿走了他的心智,他拒绝长大,拒绝入世,只要做他的国的国王,并不由分说地捎上误入领地的臣服者。或许他压根不属于凡尘,也不能以俗世的规则去度量
有人说:顾城是一个梦的诗人,一个做梦和写梦的诗人,是为数不多的完全用“本真的我”来写诗的人,他的双眼永远如孩童般清澈,可他不是内心强大到足以抵抗外界分扰的人,所以他需要寄居在“大哥”、“大姐”、爱人的蟹壳里,一旦这个帮他爱他保护他的蟹壳试图抽身,内心的童话世界便残酷而无情地坍塌了,作为一个擅于写梦的“本我”诗人再也无法存在,这对他是致命的,所以他只能选择玉石俱焚
逝者如斯,除了他的遗作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现象级研究,作为人本身呈现的极端特质,也是值得后人深思的,正如他自己所写:“在语言停止的地方,诗前进了。在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前进了。在玫瑰停止的地方,芬芳前进了。”
无论怎样,历史总要演进,生活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