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走出非洲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走出非洲
作者:卡伦·布里克森
央视《朗读者》张艾嘉朗读版本;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同名电影获七项奥斯卡大奖;关于非洲的诗意,经典的文学书写,带你走出平庸乏味的人生。本书是卡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描绘了1914年至1931年“我”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故事。作者匠心独运,将众多的人、事、景、物融于一炉,字里行间流露着对非洲这块热土及其在繁衍生息的人民的纯真热爱。作品的“我”既有男子汉创业的魄力和冒险精神,又有女子的软心肠和经得起挫折的韧劲。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使她在事业上勇于进取、不畏磨难,在生活中又富有人情味、重友情。作者以同情的笔触描写了当地人愚味、落后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们吃苦耐劳、质朴真诚、乐于助人的一面,并真实地再现了欧洲人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作者卡伦·布里克森曾获得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与安徒生并称为丹麦的“文学国宝”。
走出非洲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前一阵心不静,所以这本书耽搁了许久才读完。

而现在听着《midnight waltz》,捧一杯咖啡坐在街角,书倒读的更舒服顺畅。那种感觉就像坐在非洲空旷的草地上听卡伦在对面和自己轻轻聊着天。

在我印象里,非洲是一片原始、单纯、野蛮且有着它独特魅力的荒原。但非洲人热情、奔放,几年前看过他们的非洲鼓表演,惊异于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比较有感触的是土著聆听的能力。听故事这件事看似人人都喜爱,然而我们静下来好好回想自己日常,大部分人总是喜欢嘴巴不停的说啊说,急于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急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而真正有人要跟自己讲讲什么的时候,却往往少了太多耐心,眼睛里也不再有光亮。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听到对方悲惨的事情才有兴趣听下去......

卡伦说,非洲的土著不识字,却依然保持了[听]的艺术,哪怕只是开一个头:从前有个人,走在草原上,又遇到了另外一个人……就能把许多土著吸引过来,他们的心很容易就开始运行在草原上那个人不可卜测的命运轨道上。这样的开头若放在我们身上,已经变的毫无吸引力,很多人的关注点更多都在自己身上。

然而,我们的身边,很多人总是说喜爱读书,其实往往是因为丢失了[听]的艺术和本能。读和听是完全不矛盾的两个知晓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已,但现在的我们惯于用眼睛摄取对外界的印象,然而眼睛却总是骗人的,但我们甚至已经习惯了被骗而不自知。

用耳朵看世界,一片空寂,空中有觉,遍满虚空觉。

用眼睛看世界,一片实在,到处是阻碍,无法穿越。

……

卡伦虽然离开了非洲,心却留在了那里。虽然电影也是经典,但文字更有张力,让你有更多想象空间。[强]

走出非洲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看这本书除了因为早年间就声名雀起的电影,也因为近期读过的非洲三万里,对那片广袤神秘的大陆充满好奇。抱着看游记的心态,没想到却看到一个女人的成长史和闻到自然勇敢自由的气息。《走出非洲》整部作品与其说是个人自传,不如说它是编织着美丽与哀愁的散文,向读者诉说非洲大陆古老传说,时而平静舒缓,时而刀光剑影,五大篇章演奏出一曲跌宕起伏的交响乐,河流、动物、土著、枪支、勇气、女人……他们的身世情怀,缓慢流淌在恩戈山下。

卡伦•布里卡森,她的高超写作手法曾得到海明威的肯定,“如果《走出非洲》的作者,美丽的卡伦•布里克森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我今天会更高兴”。然而,这位才情俱佳的女作家在世界文坛始终未得应有的关注。耐人寻味的是,小说改编的电影《走出非洲》却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大奖,算得一份迟到的褒奖。

卡伦到非洲的真正缘由未可知,电影中这一行为被解读为女性的虚荣——获得伯爵夫人的称号。书里,并没有刻意交代,一个女人扎根异乡十七载,除了爱上,怕也没有更恰当的解释了。不同于世俗都市,赤道穿过的这片高地,明净,静谧,接近人心。置身于浅蓝色的天空下,卡伦感触到原始美好,上帝为她打开了一扇窗:灵性的动物奔跑其间,情感细腻的土著日日围绕。女人的原力极大地绽放,她属于自然,属于土地,倍增的勇气使她无惧任何波折,扛起枪就可以猎杀雄狮,追逐猎物,耕种土地,做个无所不能的庄园主。她尽情享受着非洲之夜的自由以及非凡的美,漠视命运,勇敢如斗士。奇怪的是,我脑海里卡伦的形象一半是金瓒匣里藏,风情万种金镶玉老板娘,一半却是明天又是崭新一天的[飘]里斯嘉丽。甭管她是什么样的人吧,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非洲吧

走出非洲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从新奇、视角、感情、文字上来说,丹麦女作家卡伦·布里克森的这本《走出非洲》不失为一本好书,读后让人久久回想。非洲的辽阔神奇,土著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殖民地国家的忍辱负重,外来移民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还有作者与佃户、仆人、朋友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对非洲产生丰沛的感情……这一切,都来自于作者十八年的非洲生活。

读这本书,时常产生通感,感觉新疆某些地方与它相通: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高远辽阔的豁达感,淳朴热情的民族……就像作者在文中所说,“一个城市对你的生活不可能不产生影响,你对它是褒是贬倒无妨。根据精神上的万有引力法则,它能将你的心吸引过来。” 是的,心被吸引过来的地方就会久久难忘!

这本书还让人欢喜:怎么可以这样写!像散文,像游记,像小说,又像抒情小品。作者文笔细腻精致又大气磅礴,感情充沛又适时克制。

一本好书,不但可以读它的故事,享受它的文笔和写作手法,还能使你更坦然面对现实生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