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闻大名。因为正在经营一段恋情,就找出来读了读。译者的行文流畅性让我沉迷其中,即使后半部分大篇幅讨论宗教与爱的关系,我也还是不觉枯燥的读完了。
原先以为萨拉是个不在乎恋情是否终结的人,只是在恋情发展的时候,顺应的说几句漂亮话罢
我记得有一回,正当我为她平静地表示“有一天,我们的关系会结束”感到难过时,就听到她说:“以前我从没像爱你一样地爱过一个男人,以后也再不会了。”听到这句话以后,我又感到难以置信的幸福。唉,我想,她自己不知道,其实她也一样在玩着过家家的游戏。
以为萨拉不爱他,因为他嫉妒的发狂的同时,萨拉总是不以为意
她不肯嫉妒我的过去或者我可能会有的将来,这一点也同样令我愤怒。我拒绝相信爱情可以用我自己所用方式以外的任何其他方式加以表现:我用自己嫉妒的程度来测量爱情的深浅。用这个标准去看,当然她就根本不可能爱我了。
一次次的看到莫里斯表达着爱与恨,直到那场爆炸预示了恋情的终结
我便开始明白,我们的爱情注定要完了:爱情已经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我说得出它开始的那个时刻,后来,终于有那么一天,我知道自己也说得出那最后的时刻。
然而正像这本书最初触动我的那段话一样。莫里斯因爱而满是嫉妒和恨时,萨拉也深深得爱着他。恋情的延续不是互相怀疑,当我们都在寻找同一处泉眼时,请找到我,同我站在一起。
我们失去了联系。我们在同一片沙漠里,在寻找的也许是同一眼泉水,但相互看不见,总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要是我们在一起的话,沙漠就不再会是沙漠了。
信任瓦解,安全感的消逝,就是将自己推入沙漠的过程,幸运的是莫里斯找到了萨拉的日记,读懂了那些年来的心。不幸的是太晚了
出了糟糕的事情,应该让你知道。萨拉死了
ps:这本书的比喻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一样有趣
我像一块滚进池塘里的石头一样从他们的视野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像被人推了一把似的一屁股坐进安乐椅里
他几乎是在纵容妻子的不忠,就像把零钞丢在饭店客房里的人是在纵容偷窃一样。
我对他说没关系,但马上就觉得好像是在把什么传染病放进自己的房间
她总是能够很快读出一个吻后面的含义以及你脑袋里的窃窃私语。
我的大脑成了一张白纸,有人正要在上面写上快乐的消息。我觉得等到自己的记忆恢复以后,那消息肯定还会接着写下去,那时候我就会快乐了。
它太不近人情,活像一条传送带。恋情的终结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恋情的终结》n第一次读格雷厄姆格林的书,超多人推荐这本和《命运的内核》。虽然我给这本书四颗星,但短期之内我应该不会再读他的书了(见下)……n我自己写读书笔记一开头就写到了“若不是本书的阅读指导、推荐指导和解析我不会给这本书打这么高的分。”n原本看书会想得很细的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没有留意到男主角 LOVE 这个情感的细微变化(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真的已经习惯爱情里这种心情的变化了吧)(我自己也经常爱得起起伏伏,大概是因为这点?),相较于男主角我更能体会到Henry的隐忍的爱。Henry的性格很像我爸,奉献自己的一生给工作,他对Sarah的爱体现在细微的(习惯)生活仪式感中(这也很像我)。在发现妻子可能爱上别人的时候他也只能自己消愁,感情积压到极点爆发之后才说出一句“不要离开我。”n这本书有很多有趣的关于爱情的阐释,像是我之前发的,魔鬼的敌人是爱情。虽然读起来绕来绕去但是很有趣。(好多欧美作家都好爱翻来覆去说一句话啊妈亲)n我觉得格雷厄姆的文章(这篇)一定程度上和米兰昆德拉写爱情文的风格相似(很小一部分),相较起来,我更愿意读米兰的小说,文字更紧凑思维更跳跃,比较适合我。如果你喜欢哲学,这本书读起来可能会对你的胃口。
恋情的终结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2019 No.18n《恋情的终结》这本书是格雷厄姆·格林所著的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上网查了一下他的事迹,有段私生活传闻,传闻说他在年轻的时候跟一个英国贵族的女子相识,这位女子是他忠实的书粉,读过他的每一本书,而两人的相遇与交谈,让他感觉遇到了知音一样非常激动,两人就这样书信来往了许久,并且最后进行幽会,但是这个女子是个有夫之妇,纸包不住火最终她丈夫还是知道了,但是她丈夫没有提出离婚而是要他保护皇室的尊严,并允许他们私会。女子生命最后一刻提出来的还是要见格雷厄姆·格林,这令她丈夫很是伤心,但是丈夫还是叫来了格雷厄姆·格林,丈夫对格雷厄姆·格林说他嫉妒他、憎恨他、但是感激他,格雷厄姆·格林看到这样的他心生愧疚。而《恋情的终结》是在这件事结束之后写的,这本书的灵感来源应该来自这段不寻常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