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是时代差异,也许是视野差异,代入感并不强,但还是有很多共鸣,或者说引人思考。
文中的一件件事可以拿出来说说。
关于就业。大学毕业后面对择业与就业,可以确定没有老白的拼搏,自然没有那些看似幸运的峰回路转。
关于大事件。那十年、第一次申奥、香港回归、抗洪、澳门回归等是老白作为见证者呈现出来的,具体而鲜明,对于我这后来人,知道的仅仅是事件本身,对事件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自然少了些共鸣。
关于运动。老白对足球的热爱我是相当理解的,因为我对篮球也有同样的感情。
关于电视机。电视机的出现未曾经历,但自己家买第一台电视机时内心久久不能平复的喜悦心情至今还有印记,这是相通的吧。
关于学习、思考。这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直在路上,一段时间,一段路程,我们不能停下来,所以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而唯有学习才能为我们充电。“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野心时,就该静下心来读书。”
最后_摘录两句:1、不管是怎样的日子,不管是不是你主动选择的日子,只要在你生命中留下痕迹,回忆时便总夹杂着温情。2、理想主义者是最容易变成颓废主义者的。
[玫瑰][玫瑰]
这本书啊,读了整整两个月
初识白岩松可能是高中,每个周天下午教室都要看他的新闻周刊,
那个时候也不知道看什么,总觉得白岩松就那样坐在桌子前每一个新闻从他嘴里出来都带着感情,让人激动让人难受让人怀揣希望让人低头沉思。
之后看他的感动中国,貌似每年都要准备好纸巾擦眼泪。白岩松总是有这么一种能力把开心的事情表达的更加开心,把振奋人心的事情表达出来让人热泪盈眶。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电视上那个严肃的人内心里也有这么多戏啊,原来他们的内心活动和我差不多少啊。
大学时的白岩松,工作的白岩松,初入社会不如意的白岩松,看到国家遭受苦难的白岩松,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抱着热情的白岩松,等待着儿子来临的白岩松,遇到自己的弱点反思自己的白岩松。每个阶段都和我们所经历的一样吧。
生活,不要过多的怀念过去,也不要强烈的期待未来,顺生而行,如此最好。
当下的自己便是最好的自己,无论怎样都要乐观快乐,并且相信未来!
痛并快乐着读后感1000字 第(3)篇这是白岩松出的第一本书,充满热情的同时也有着一个新闻人的克制。他不引导,言无绝对,倒不是说他怕担责任而留有余地,而是他作为新闻先锋,他看到这个时代的巨变,明白未来谁也说不准以何种速度走向何方,但是,正如他结尾所引:我们应该相信未来。我们活在当下,也对未来充满期待。最后,在这里附上白岩松关于舆论监督的一段文字,至今仍有现实意义:n有很多问题一经舆论监督,事情就很快解决了,因此很多人习惯遇到问题就找媒体,但其实舆论监督的目的并不是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也不能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新闻记者不是救火队员,今天东边明天西边,恰恰相反,新闻人正是要通过对一个又一个典型事例的报道去推动社会良性运转机制的建立,只有一个社会拥有了良好的运行机制,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才会解决有门,那一张又一张愁苦的脸才会尽展笑容。也因此,舆论监督的真正目的,是在初起时把建立社会良性运转机制当做自己真正的目标,而当机制建立之后,要监督的则是这个机制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