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后感800字(3)篇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作者:郭建龙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本书通过财政周期的视角,解释了中央集权模式带来了一个无解的困境:中央政府要维稳,就必须多收税以豢养官僚网络;要多收税,就必须强化国有企业垄断和金融垄断,而这又反过来制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停滞后,又反过来影响政府维稳,从而造成王朝的垮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没有耐心的读者只需要看前言和引子。以下精简版的核心论点摘要: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央集权制的演进历程中,中央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控制官僚网络,进而牢牢控制民间。但随着政权的延续,官僚机构作为整个帝国的维稳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庞大,让正规税收逐渐供养不起。于是历代皇帝发展出了正规税收之外的各种手段扩张财政,从民间攫取财富。概括起来有四种:1 汉武帝发明的依靠自然资源垄断(盐和铁),进而垄断经营权,建立了一系列的国有企业。民间为了购买盐和铁,必须向政府支付更高的价格。垄断前后形成的剪刀差就成了汉武帝的战争经费;2 除了建立国有企业,汉代中央政府还第一次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利用货币贬值(铸币掺假)从民间抽取财富;3 唐代则为中国现代经济提供了另一个蓝本:土地公有制。唐代也是一个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时代,皇帝允许每一级政府、每一个衙门拥有经营性土地和资金,但官营效果很差劲,不仅搅乱民间秩序,也无法保证政府持续获利,反而导致唐代的中央财政捉襟见肘;4 宋代则提供了最后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纸币。从宋代开始,中国的每一个朝代(除了清代)都会产生剧烈的纸币通膨,中央政府突然发现,纸币是一种更容易攫取财富的工具,并且迅速滥用。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后感800字 第(2)篇

中国古代王朝大抵会有三百年的兴衰周期,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很多研究的角度。

最近看到两本书中提到的两个角度进行的分析。

(一)财税角度(本书)

因为古代要维持大一统帝国的统一就要维持一定规模的官僚机构和税收制度,在王朝建立初期精简的官僚和高效合理的税收系统为王朝的发展在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带来了官僚机构冗余,财税制度逐渐退化(这些又和当时技术水平有这密切的关系)这两个问题讲政府机构带入了恶性循环,即低效的税收导致政府机构的扩张,扩张的政府中的官员又利用权利来攫取经济利益而非发挥统治者期望的功能。这样不断的循环导致政府挤占过多的社会资源,导致社会经济的崩溃,反过来又催化前边提到的两个问题,最终导致国家社会体系的崩溃进入新的循环。

(二)生态层面

在传统农业社会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导致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大量环境问题破坏农业生产导致社会经济的崩溃,进而造成王朝的覆灭。而在新政权产生之前的战乱时期反而是生态系统的恢复期,经过几十上百年的生态恢复,农业生产有了较好的条件这就为当时王朝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进入循环的下一个阶段。

其实从这两本书提出的视角来看可以对当代一些政策有新的认识,以史为鉴更能认同唯物史观啊。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后感800字 第(3)篇

未来难以窥得先机,但历史却可供我们寻根溯源,借鉴经验。

正所谓“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中国是一个早熟的国家,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集权。在这个制度发明之前,人类几乎不可能在数百万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

但中央集权也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随着政权的延续,财政制度和官僚制度作为整个帝国的维护制度变得越来越庞大,以至于古代农业社会和人民都负担不起,也从此埋下了改朝换代的“种子”。

郭建龙一头扎进海量的文献、史料中,用财经记者的敏锐嗅觉和专业实力,从财政谈历史、用哲学讲政治,上至秦汉,下至晚清,梳理出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钱袋子保卫战”和整个“洗脑与反洗脑”的历程。

从控制盐铁,到垄断货币发行,再到土地公有制,历代财政制度继承武帝的衣钵,努力建立资源垄断,形成了中国民间经济的第一道金箍。

而思想方面要复杂得多,发展过程跌宕起伏,其间也不乏各种精彩的合纵连横、斗争妥协。

中央帝国的历任统治者为了延续自己的统治,在前朝的灭亡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以完善本朝的制度,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