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共情力: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共情力: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
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
哈佛大学前讲师首创共情认知行为疗法,助你解决压力引起的焦虑和恐惧!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为“共情”研究专家,曾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现为城西医疗中心首席心理学家、城西咨询中心主任。他既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又有丰富的咨询经验,《共情力》兼顾科学性、可操作性,大量真实的故事又使本书阅读性极强。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度工作,睡眠不足,疏远了朋友和家人,于是,我们的健康和个人关系开始出现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乔拉米卡利博士在《共情力》中提出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他的方法把共情能力论和认知行为疗法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告诉读者们如何用共情能力来揭开我们脑中扭曲的伤疤,如何在认知行为疗法的指导下从弯路走向正途,最终在社会繁杂压力的包围下取得生活的平衡。
共情力: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凯利*迈克尼格尔的《自控力》可以和这本书结合食用,前者和本书的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力一样都是心理学博士,两本书的目的都是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前者教你如何控制自己,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还教你如何接受他人。


如果看过类似的心理学书籍,比如前段时间比较火的武志红系列,或者对自我比较了解的人(曾通过任何途径建立起健康良好的自我认知),本书里不会有什么特别让人惊喜的干货。这本书比较适合目前生活迷茫,活得压抑焦虑或者总感觉自我被忽视,或者不知该如何从压力中解脱的读者。书的附录里面有专业的评估问卷,每章还有自我询问的问题和与主题相关的练习可做。

本书看似复杂,其实是在阐述几个简单的道理。

第一,好好听人说话。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强调自我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只注重自我输出,而忽略了关注他人感受。经常听到的一些句子是“我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不能XXX”,或者“他怎么就那么XXX”。人们太过于习惯用自己的观点去揣测他人立场,忘记了作为一个聆听者,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可这三千红尘,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和传奇,把眼界和心灵打开,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故事,明白为什么在同一件事情上,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用理智去分析,去感受,比单纯用情绪和经验去贴合要有效得多。

第二,用事实而不是立场去看待问题。
有时候,焦虑的产生是因为人们无法客观而真实地去看待一个问题。比如,身材略丰满的女生会因为身边的朋友都比自己瘦而产生焦虑,然后想要运动减肥,可是又缺乏自控力,挫败感导致压力增加,最后反而越来越胖。这问题的根本在于错把人们对“美的标准”这个纯粹的立场问题当成了事实,并且忽略了“减肥的目的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瘦”这个重要的事实。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两点,就不会因为体重产生焦虑和罪恶感,也就能以轻松的心态来进行运动了。
再比如,工作犯了错误,觉得自己很没用很丢脸,于是有压力又焦虑。这就是忽略了“是个人都会犯错”这个事实,而把“犯错就是能力不行”这个立场当作了事实。若能转换观念,大方承认自己犯了错这个事实(承认事实即可,别给自己胡乱加戏),以客观的眼光来寻找犯错的原因(粗心大意了?对业务不熟悉?事先没有计划好?),从中学习经验(下次细心;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学会更好的规划工作量),就能从情绪的漩涡中把自己解放出来。

第三,如果别人没有注意到你,不用沮丧也不用怨怼,努力走到聚光灯下,让他们看到就是了。
再内向的人恐怕也不会讨厌被人夸奖。虽然中国式教育一直要求孩子们要乖顺听话,不要乱出风头,但许多时候,如果我们不努力走到聚光灯下,别人是无法看到你的。不是他们眼瞎,只是光线不够明亮罢了。
如果给朋友发的微信没有及时收到回复,再发一条就是了。如果对爱人的告白对方没有感觉到,再说一次就是了。如果工作时同事没有搞明白你想要什么,再叙述一次就是了。不要因为一次失败的尝试,就害怕对人打开心扉。世界很大,世界上的人很多很多,有时候我们需要be a noisy player,去告诉别人,“嗨,我在这里呢,过来啊!”。

第四,我们没有办法成为别人,只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人们对这个世界和自己敞开心扉,他们就不会严苛的要求自己达到不现实的自我形象。接受你自己是谁,意识到你自己不是谁,这些让你能够在生活中产生更好的创造力,获得更高的成就。
翻译过来就是,你得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的缺点。不要逃避自己的不足,坦然地承认它们,拥抱它们。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的所在,有了症,才能对症下药。
停止站在旁人的光环里来麻痹自己(像XX一样有钱,像XX一样漂亮),站在自己的世界里分析自己,帮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喜欢看书,不妨开始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喜欢绘画,不妨试试做手账;喜欢旅游,不妨写写游记)。改变只能自我开始,也只能在自我终结,不要害怕尝试,逃避永远比失败悲剧。

最后戏谑一句,要想生活没压力,多动脑子少操心,多学知识少加戏~

共情力: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我有一种情绪,萦绕在心间。你看到了它,理解了它,我们之间就产生了连接。如果你能替我表达了出来,我们之间就产生了亲密。这就是共情,这是世间最好的心理治疗处方。,正真对人感兴趣就是共情,他有什么样的梦想向往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像是伯牙遇见子期的第一声琴音!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感受的人,永远不必担心自己的前途,这就是共情的力量。一个孩子摔倒了,他可以获得两种爱:一种爱是妈妈说,宝宝给你吃颗糖果:用美好的感觉替代糟糕的感觉;一种爱是妈妈说,宝宝,你哪里疼,告诉妈妈,用共情和理解让这个孩子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的在乎和接纳。往往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缺少的是后一种爱,就是在脆弱的时候的理解和陪伴以及指导。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让他们明白父母在跟我一起承担痛苦,那么孩子也就培养一种自律的能力,它可以帮助孩子推迟满足感,从而获得更大的幸福。共情不是廉价的安慰,是进入你,了解你。是放弃改变对方的意愿。是真正的尊重,就是允许他人以他们的本来面目存在。当一个人不能做自己的时候,也不能允许别人做自己。但我们只有真正的做自己才会有力量,自己有力量才能有爱去反哺他人。当你做好了做自己的准备,你就不会再害怕失去谁。你就可以从容收获你的友情亲情跟爱情,这也是心理疗愈中最厉害的能力。

共情力:你压力大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书如其名,共情力的表达方式,一步步探寻情绪背后的心理根源。

成就成瘾,这个定义,概括了当下很多高压职场人群,它让我们明白,幸福的源泉,不仅来自成功后的成就,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心态,也是成就。

最缺发共情力的表现,同理心欠缺算一个,我曾经犯过的最严重错误在于,急于看到同伴的成长,不断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外力施压,回想起来,当时的状态言语是十分过激的,指责,训斥,不留情面,苛刻程度几近羞辱,而这一切并未给对方带来任何有效的帮助,促使其变化。反而是沉静下来,换种方式,换一位同伴去协助,如今看到ta的成长与成就,心里欢喜,倍感珍惜,更庆幸ta仍在我的团队中,没有放弃信任,我想,这个过程,ta给予我的,远远比我给予ta的多得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