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二遍读这本书了,不同环境下,能读出不同的新意。
生活中,为人处世,也该有一种像教士那样,不功利的心和持之以恒的态度。不用抱有目的主义的想法,安稳而不放弃,不耍小聪明小技巧,面对困难不恐惧,踏实地努力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升华,一种自我救赎。
最近心情一度混乱,在分手一个月后已经走了出来,又发现自己对这学期结识的一位异性友人抱有希望能进一步发展的好感,虽然对方可能没发现,但不知不觉,我就被她特有平淡、安静的文艺范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但由于上次爱情的失败和阴影而有些恐惧于接近对方,再加上双方身份的一些先天差异,以及对方态度的不明朗,很是烦恼于该如何对待这种情感。看完这本书后,我想,先坚持着目前的个人提升计划,踏实着做一些事,不能抱着目的化和功利化的心态,不是只为了某个人、某个目的而活,而去做,那样即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而是与对方交流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这样,才不是为了“夺取”,而是“升华”,才是有责任的选择。
草原动物园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这是一个关于信仰,梦想和传说的故事,贯穿整个故事的人物是传教士和小满,两者都是天真又固执的人。传教士想借由建立动物园传福音,千里迢迢带着一群个性面貌均迥异的动物(在当时的年代)从京城去草原,小满是个有自闭症的孩子,却被赋予了与任何动物交流的本领。虽然都是中心人物,但却站在了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动物和人性,马王庙的胖和尚们看起来似乎在做着某种秘密勾当,即使知道了有动物园庇护才能避开一劫,被拒绝时候还是对传教士和动物园伸出援手;另一方面楞色寺的喇嘛们为了繁荣香火,三番五次令传教士和动物园陷入困境。马王庙的和尚们其实是祖狼,而喇嘛们却是人啊。见证了动物园兴衰史的吃瓜群众们,其实都是信仰/立场不坚定的芸芸众生,习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到最后一章竟然觉得有点难过,故事要结束了,传教士带着诺亚的动物们去了属于他们的应许之地,小满在很久之后才跟他们会合。读完这本书不禁想到了《人类简史》中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智人的繁衍是因为他们有相互合作的能力,而这种合作能力得益于智人讲故事的能力。”n
草原动物园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这是一个发生在内蒙古的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很喜欢去赤峰的路上大象,狮子这些万牲园的动物与传教士一起的一些趣事,不仅认识了动物的一些习性,也了解了动物与宗教的关系,狮子与大象分别是文殊和普贤的坐骑,并且通过与官府打交道些许话语中也反映了政府的不作为。
“事就这么成了”是到达赤峰后后面没章结尾会出现的话语。随着事情在公主,马福寺以及喇嘛人的歌声中顺风顺水的发展时,事情就这么成了。当瓦楞寺的和尚捣鼓破坏成功时,事情也这么成了,他们的伎俩就如同陈胜鱼腹藏书的故事,愚昧的人心常常违背常理有如草原的风一样变幻莫测出人意料。没有思想的人即使事实摆在面前也看不见,只如同行尸走肉般随大流前行。
白满族的公主说,大草原最美的时候是黄昏,这时也是人与灵最接近的时刻,就像你的名字里面的男主与女主相交的场景,让我感觉挺有意思的难道不同民族的巫术精髓还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