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尔首席技术官基辛格在《平衡的艺术》中说,一个人一生中能多遇到几位导师是非常有益的,我们需要聆听在许多领域杰出人物的教诲。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有基辛格那样的运气,在信仰上、工作中、生活里都找到理想的导师,帮助自己成就更好的事业和生活。那么,从杰出人物传记中寻找导师吸取养分不失为行之有效的选择。首推《富兰克林自传》。不仅因为富兰克林“一切遭遇也与一个正在兴起的民族的风俗与境遇丝丝相扣”。富兰克林是政治家,美国建国的创始者、独立运动的领导者、《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一个人能在如此众多的领域成就斐然,影响深远,历史上几乎无人能及。富兰克林“从小就喜欢读书,手里有点零钱,总要拿去买书。”而父亲也因为他“嗜书成癖”决定让他做一名印刷工。就算在哥哥的印刷厂做学徒其间,富兰克林也从未放弃过阅读,他想尽办法省出钱来买书,挤出时间来读书,并且通过仿写来提高自已的写作能力,这为他将来总是运用高超的文笔来影响舆论从而促成事情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当然,并不是说,我们阅读就是为了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但是,从富兰克林身上,我们看到,持续不断的广泛阅读,确实提升了他的素质,从阅读中吸取的养分把自已教育成一位智者,使他善于自省、思维敏捷,比同龄人更有目标更懂得如何实现梦想。他不公自已热衷阅读,还通过组织“共图社”带动和鼓劢周围的朋友一起阅读,他一生中多位关键时期出现的朋友,就是“共图社”的成员。除了爱好阅读之外,富兰克林另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是勤奋。无论是在哪一种社会环境,勤奋永远是最值得拥有的品质。富兰克林的勤奋不仅体现在他对待阅读这件事情上,更体现在对待印刷厂排版工作上。不管承接的印刷业务工价有多低,他都及时出货,没有完成当天的工作绝不休息。他的勤奋为他赢得更多的业务和声誉,也使他的名字成为“靠谱”的代名词。用今天的话来说,富兰克林用勤奋为自已树立了一个成功的“人设”。喜欢阅读而且勤奋的人有不少,但是同时具有使命感的人就很难得了。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当为家长,我们可以好好回忆一下,孩子自打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做玩具、数数、识字样样要争头名拿小红花,小学、初中、高中直到高考,所有一切都围绕一场考试来进行,几乎没有学校有老师把培养孩子的“使命感”作为一项教学要求。很少听到一个步入社会的表年说,我要做社会工作者,我要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或者说,我要去某个公司,我要让破产的人也有机会重新开始创业。更多的人会说,我要成功,我要年薪百万。成功没有错,年薪百万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但是能立志为社会做出实质贡献的人,有使命感的人少之又少。而富兰克林就是一位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富有,“使命感”始终驱动着他。他成立会员制收费图书馆,,改进了美洲人的总体交谈;他组织费城联合消防队;他将印刷所交由别人打理,自已主要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公民事务。总而言之,伴随着富兰克林个人事业发展的,始终是公民和公益事业,最后完全服务于公众事业。最后要提一提《穷理查历书》。这是富兰克林以理查·桑德斯的名义编撰的。每年一本,直到1757年他去英国。这是一本类似于我国《菜根谭》这样的书。历书中大多是箴言警句,非常值得一读。例如书中有这样的句子:n“借钱给一个敌人,你会赢得他;借钱给一个朋友,你会失去他。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世上最高尚的问题是: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有益的事?n明智的人除了正当收获,适当花销。快乐分享,满意离去之外,别无所求。”n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第(2)篇读了《富兰克林传》就如同罗胖子在《迷茫时代的明白人》写的那样有趣,这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在美国政治上有非常高的地位,却从未担任具体职位的高官,他作为科学家,除了引雷电,另外都是发明导尿管、摇椅、老花镜,节能炉这些小发明,有趣的例子很多,但是总体看下来确实如同《人性的弱点》都是普适性的真理,例如:“好争辩的禀性容易演化成一种恶习,因为反驳必然要将这种恶习付诸实践,结果惹的一起的人常常感到极不痛快,这样一来除了把交谈搅黄,在本来可以建立友谊的地方,反而产生了厌恶,甚至敌意”这些我们非常明白的道理,但怎么能在实践中去用,我们具体的学习,对自己自律的程度决定我们的受用的程度。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n我们读所有伟人的传记,你都会发现这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呢,优秀到可望不可即,但是富兰克林确是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会坦言自己的错误,他是一个极端自律的人,他画一个12列的表格,将认为好的品格写上去并认真执行,积累一周下来会检查自己到底犯了多少错误,并进行反思,有机会弥补就修正了,没有机会弥补的成为整个人生的遗憾。2、喜好学习n整本书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富兰克林有多么喜好读书,甚至为了有钱买书而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而他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结合在一块,就让我们看大了一个在各方面都如此优秀的人,一本薄薄的未写完的自传就如译者写的一样,这本自传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法律、新闻、军事、文学、科学、逻辑、辩论以及交友、修身养性等许多方面。3、勤勉自律n富兰克林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体现者,就像我们理解了林书豪为什么因为“林疯狂”为什么被美国人赞誉一样;富兰克林出生贫困,家里那么多子女,因与哥哥矛盾出去闯荡,经历了那么多困难成为一个在诸多方面取得成绩的人,而这其中展现了他的勤勉自律,例如书中写到他刚自己开印刷所时,邻居描述说在早上起床时,富兰克林在工作,下班完回家富兰克林还在工作;另外一个是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产生行为,行为必有效果”,其实我们生活工作中也是要看结果的,好像记得格林豪泰酒店墙上有这么一句话“没有形成文档的工作都只是过程”。最后我想使用罗胖子的四句总结:n1、保持旺盛的好奇心;n2、多挣钱,正当的挣钱,让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过更好的生活,有能力去帮助自己的朋友;n3、用有趣的方式获得自己的社交生活,并且在朋友中,在帮助过自己的人中赢得尊重;n4、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勤勉的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第(3)篇差不多一周时间才陆陆续续读完全书。前半部分比较吸引我。讲述了他如何“修身”。后半部分基本讲述生平,只是草草读过。读完全书印象深刻的几个词:朋友、公共事业、勤奋、节俭、谦逊、诚信、写作、实践精神、沟通能力。
关于交友,富兰克林一直在建立共读会,在里面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还是一名印刷工的时候就提升了自己的认识的人的社会层次。自己印刷技术和勤奋也为自己赢得了很多当时比自己强的人的青睐。尔后在英军来美洲治乱时帮助军方运军备物资,出了大力。虽然,最后战败但是,却赢得了军方一些人的认同。这都为他后面的人生铺了路。
关于公共事业,跟他有关的有:清洁工、消防队、壁炉、读书馆、公益筹款等等。从小事出发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营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关于富兰克林的美德培养,印象深刻的是:勤奋、节俭、谦逊、诚信四条。可能这四条是我目前最需要去改变的。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自传中对于“齐家”的记述很少。但是,一个人能过安心去关心天下,力所能及的为天下做事。应该是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的。归根结底,还是在“修身”上。在富兰克林身上最该学到的是他一辈子都在践行的“美德”培养。
写作能力也是他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关于起草提议、写的论文等等。无不提现这一点。起初他的文笔也不算好,但是他看到一本杂志上的文章写得好,然后他就对着别人写的好文章把别人文章的梗概写出来,放置一段时间然后自己对照梗概把文章写出来,再与原作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再加以修改学习。这种也就是“刻意练习”的实践。
关于实践:他的科学方面的成就可以说都来自于这一点。
在富兰克林为英军起草的租用民用马车的倡议书(姑且这么说吧)中就可以窥测到他的沟通能力之强。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洞悉。
最终,成功的起点还是要放在“美德”的培养上面。这才是人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