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n>> 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新篇。◆ 一语天然万古新•嘉宾点评n>> 《三国演义》因为要尊刘抑曹,于是把他塑造成一个奸臣。其实曹操的胸怀、谋略、气质,特别是文学修养,乃至他广揽人才的气魄,都远超刘备。n>> 诗词说到家族,除了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还有三苏、王谢家族。(董卿)n包括明代的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还有西晋时期的“三张二陆两潘”。“三张”即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二陆”即陆机、陆云兄弟;“两潘”即潘岳、潘尼叔侄。n>> 他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文弱词人,与陆游、苏轼皆不相同,辛弃疾真正是既可以上马打仗,又能下马作文。nn◆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nn>>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nn◆ 3号选手 姜闻页nn>> 雅饮纯和气,清吟冰雪文。nn◆ 人生自有诗意nn>> 苏轼的“万人如海一身藏”、“此心安处是吾乡”nn>>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nn◆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nn>>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nn>> 吟诗作对,击节高歌,曲水流觞,明月清风,长亭送别,渔歌唱晚,琵琶一曲,阳关三叠,荒烟蔓草,庭院深深,一切的一切,都成了缥缈与遥不可及。杨绛说过,人烦恼过多,是因为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认为:烦恼与忧虑,是因为我们心灵深处的诗意被现实与速度深深地遮蔽了。中国古典诗词是唤醒那蛰伏在心灵深处诗情画意的篇章。在我们沉浸在那些名章佳句的一刻,所有的现世浮华都会渐渐隐去,所有的烦恼与焦虑,都会消弭顿无。落花无言,人淡如菊。n>> 诗词让我们懂得善待青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n>> 我们在重温中国古典诗词时,需要更多的人生体验。一如宋代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所说:n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少年,壮年,晚年(而今),人们的阅历不同,对社会的认知不同,同样的“听雨”,感受也大不相同。人生的短暂与漫长,人生的经历复杂而简单,因此,人生何止是“听雨”呢?人生需要听的,需要看的,需要做的,需要想的,需要说的,需要做的,都太多太多。nn◆ 诗,可以火nn>> 登上高山,我们骄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n远眺大海,我们深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n思念亲人,我们伤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n挥别友朋,我们自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n回忆家乡,我们眷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n乡间最平常的流水,在我们眼里如此热情好客: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n脚下最平常的小路,在我们眼里如此千回百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n就算是再大的风浪,在我们眼里依然是最美的风景: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n>> 我们“以诗为马”,徜徉在春雨如酥的长安天街,奔跑在一路向西的丝路驿道,翱翔在皓月当空的万里云天,与诗佛摩诘看一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与诗魔乐天听一曲长恨歌断、琵琶深情,与诗鬼长吉唱一首天若有情、千年走马。nn◆ 诗词之用nn>> 庄子也说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nn>>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既然怀有颗喜爱诗词的初心,又何须输赢和胜负来鉴定我对诗词的热爱。”n那一刻,我忍不住评价说:“诗者志也,诗者心也,在我眼里,你才是真正的赢家!”nn>> 少有凌云之志,久怀兼济之心。n>> 可是命运却兜头浇下一盆冷水nn>> 其实,不只是柳宗元,还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豪刘禹锡,还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三闾大夫,还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还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苏东坡,还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女中豪杰李清照,还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还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放翁,还有“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的王阳明……数不胜数,叹不胜叹,历代前贤,志士仁人,莫不从一首诗、一句词里重塑过精神世界里伟大的“自我”。正是因为有精神世界的人格追寻,才终于成就现实世界的人格魅力。所以诗词的用处是什么?n当人生得意时,我会提醒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n当人生失意时,我会提醒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n当面临非议与诋毁时,我会在心底告诉自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n当在医院查出肿瘤时,我会笑着对安慰我的医生朋友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我也有丹心照汗青。”n当人生踽踽独行、孤单寂寞,甚至孤独包裹、苍凉袭来时,我会在心底一遍遍地默念:“试问人间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n所以,诗词从来不是决定输赢、彼此攻击,甚至提供炫耀、以资傲娇的力量。诗词只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所以诗词是且只是一种抚慰心灵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养灵魂的力量!nnn◆ 春风吹水绿参差nn>> 济世化俗nn>> 还记得李白吗?以布衣初入长安,凭一首《蜀道难》,让三品大员贺知章金龟换酒,呼做谪仙。岂止是贺知章,连当朝皇帝唐玄宗也把李太白奉若上宾,所谓“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不仅刻画出了李白的潇洒,更刻画出了那个时代的伟大,一个皇帝向诗人致敬,权力向审美低头的唐朝,不才是我们梦中真正的盛世吗?李白不是唯一。若干年后,长安城里,一位权重一时的将军高霞寓看中了一个歌妓,要买到家里,独霸婵娟。没想到歌妓高傲地说:“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顿时身价倍增。能诵得白居易《长恨歌》,已经如此神气,更何况是写下《长恨歌》与《琵琶行》的白学士本人呢!这位言浅而思深的大诗人赢得了社会各阶层最广泛的认可,在他去世之后,唐宣宗亲笔写下挽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样的故事,本身就透着浓浓的诗意。n>> 慰人失恋nn>> 我们一直是一个感性而诗意的民族。我们从诗词中寻找美,从诗词中体味善。大观园的公子小姐们在一起聚会,不是像少年维特与少女绿蒂那样唱歌跳舞,而是以怡红公子、潇湘妃子、枕霞旧友这样的身份饮酒赋诗。同样的柳絮,“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的,是林黛玉,而“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则是薛宝钗。我们相信,诗言志,诗如人。别以为这些公子小姐只是把诗作为悠闲生活的一点消遣。林黛玉正是震惊于“花绽新红叶凝碧”的美,才会由衷地感伤于花朵的凋零,红颜的易逝,进而才会有著名的葬花之举,这就是由美及善的明证。我一直认为,美是善的先导,如果一个人不会分辨美,欣赏美,他又怎么会产生呵护美,捍卫美的善念善行呢?诗也罢,词也罢,带给我们的,正是美的色彩,美的音韵,美的意境与美的情感,让我们善感而多情。孔夫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实,对中国人来说,诗早已融入血脉,成为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nn>> 张栻的《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n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全集)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人生自有诗意
小学到现在,同一首诗却能品出不同意境,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人生历练。喜欢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潇洒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惋惜南唐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悲痛;敬佩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磅礴气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自许;向往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灵意境,佩服作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时才不到二十岁;还有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蓄情意美,年华易逝;主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豪情的霸气。
如若可以,能回盛唐与诗仙诗魔对酒,穿越宋朝与诗神诗佛写意山水之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翻越名山大川,漫步山水田园,身披锦衣华服,品尝美酒佳肴,这将是何等美妙滋味。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情谊、叹息与感慨,正是先贤们对于知己友人真挚情感,也是于友人之间心灵的契合与才华的欣赏,不然怎么说人生难得一知己,更难得有人懂你。
王国维先生说人生有三级境界。第一级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级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级,“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词中的境界意义深远,此中内涵是精神理想,是生活体验,更是人生哲理。
常听人说诗词无用,对,除了考试,非文学专业,确实也没什么用。有这种观点的人就无法懂得“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所谓文史不分家,历史、文学一个都不能缺,缺了历史,不知道诗人何时、何因下的写作,缺了文学,诗词就缺少了审美。我们祖先审美从实用到比德,由比德再到畅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外到内的修炼,如果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古典诗词唤醒的是蛰伏在心灵深处的诗情画意,在我们沉浸在那些名章佳句的一刻,所有的现世浮华都会渐渐隐去,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顺其自然是人生的一道必修课,不必刻意地追求,人生无非是得与失,得之要谨慎,失之要平静。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借以诗词的艺术之美,领略到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精髓,乃此中真意。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全集)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一种载体,传达一种情感,诗词中蕴藏的“真善美”最能触碰心灵、发人深省,学习一首诗词若没有认真研读其写作背景,没有体会到其中的诗人情怀,恐不能领悟到诗词其意境之美,感情之深厚。诗词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芬芳。通过学习诗词领略古人的智慧,有时便有豁然开朗之感。越是睿智的书越需要研读,多看几遍每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人生自有诗意在,生活不止眼前得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山水,田园,世界,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理想,是我们心灵得以诗意栖居的地方,是我们安顿心灵的家园,有归属感才能走得远。心中仍有诗意在,生活便将暖风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