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600字(3)篇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作者:斋藤孝
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时代,读书稍显老套,但我们确实无法忍受没有书的人生。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乍看简单,实则难以回答。本书作者认为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澈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清流,唯有通过读书掌握了“深潜能力”,才能找到地底珍贵的宝藏。本书主要从根本上阐述“读书”的意义,更有作者力荐的创新性读书方法。透过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细细感受作者阐述“读书”的力量,找回生而为人最宝贵的财富。希望本书能带给你更好的阅读体验。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600字 第(1)篇

深度阅读,提高思想深度

“喂,给你推荐个公众号!”同事凑上来说道。

“什么?”我说。

“XXX,里面的文章蛮有深度的!”同事说,“你可以看看。”

我立刻搜索到XXX ,点击关注。翻开每一篇文章细细读来,确实很有深度,起码对事件或者问题的看法还是蛮独到的。让我惊讶的是,有些作者的年纪比我还小。当然思想的深度和年龄不是完全成正相比关系,那么为什么别人可以有独到的见解,而我却没有?我和他们的距离差在哪里?

《深度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的作者斋藤孝告诉我,提高思想深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做名师的徒弟。名师出高徒。香港知名作家马家辉,16岁时就做李敖的小书童。当然这种让人艳羡的机会是很少的。另一种是读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力经时间洗礼的书籍,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与经典书籍交流,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也是相对容易的方法。

《深度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作者斋藤孝,日本作家。发表过《如何有效提问》等书籍。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里,应该如何找到要读的书,读书的意义,并且还列出了养成读书习惯的方法,如何增强读书力的方法。让你在独自读书前进的路上不迷茫。

读书的意义

我暗自思忖,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因为比较爱好读书,毕业工作后也读了些书。除了爱好之外,读书还有什么意义。作者在书中归纳了读书的三大目的:第一,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第二,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第三,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当我读书,我是带着怎样的目的呢?不禁想起曾经困惑于读什么书的大学生活。很想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但却不知道要读什么。自己又不敢去问专业课老师。常常去图书馆找那些很深奥的哲学书看,其实根本看不懂,只是想弄明白活着是为了什么。再后来,豁然开朗了!想到读书应该从自己的爱好下手啊?很长时间沉迷于日本小说。川端康成,谷琦润一郎,渡边淳一,江国香织,村上春树等很多小说家的书。这一阶段的读书,纯粹是为了享受。再到后来,带着输出目的读书。读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享受,也陪伴了我漫长的单身生活,让我的业余时间变得非常充实。更重要的是即使遇到再多的烦恼,内心里仍有这么一个宁静的地方,就感觉心安了。这应是我读书最大的意义吧。

不过仔细思索了下,为什么读了这么多的书,我却还是不会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呢?爱读书,就是会读书吗?不是的。作者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

深度阅读的习惯

1. 建议“自问自思”。在阅读时,尝试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来阅读,收获会更多。这一点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作者也提到了相同的观点。当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时,大脑会集中注意于这个问题上,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地搜集相关信息,而不是处于散乱的状态。这样想来,自己之前的阅读生涯只是读了而已,单单满足于享受,缺乏实际思考。这应该是造成思想浅薄的原因之一。深度阅读,是要与作者交流,思索再升华的过程。

2. 朗读书籍。这种方法可能更适合儿童。父母念书给孩子听,能够有效的营造出温馨的亲子阅读氛围。在孩子还没有自己阅读能力之前,固定时间阅读书籍,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

3. 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能创造阅读欲望。放在书架上的书,随时都可以拿出来阅读。而电子书,通常是在看不到的地方。

4. 学会“输出”。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读书后,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所读的内容重新讲述出来,或是换成文字写出来,都能进一步加深阅读者对书籍本身的理解。这应该也是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学毕业后,多年的读书生涯里,只是在开始尝试写书评后,才有了与书深度交流的感觉。

最后,作者还介绍了增强读书力的方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法:快速阅读;主题式阅读;批判性阅读等。不管采用哪种读书方法,深度阅读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现在信息爆炸时代,每天打开手机,各种头条劲爆新闻,各种公众号推荐好文,让人应接不暇。我们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滚动的消息上,得到一些看似很重要的消息,聊天时夸夸其谈,仿佛知道的很多。其实不然,过多的沉迷于这些简短的讯息,会让我们失去思考的能力。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书读得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因此,我们还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认真积极地与经典书籍对话,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这才是正道!

End.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600字 第(2)篇

《深阅读》里,作者介绍了古今中外20多位贤者伟人的作品近70部。实际上中外经典名著不可胜数,畅销书更是浩如烟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感悟更深的智慧,还是需要一点阅读方法的。

关于读书方法,很多学者都有过阐述。培根说:书可有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深阅读》里罗列出很多的创新性读书方法。比方说,读人物传记,可以沐浴伟人们的光辉;去读“行家”推荐的书籍,可以节约选择的时间;看不懂古典,可以先读古典书的解读;要朗读,念给孩子们听;随时随地读书;举办读书会,“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等等。

如此,书读得够多,经典读得够多,自身心灵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在人生的各种阶段里,慢慢就会懂得选择辨别,学会判断决定。

在有限的生涯里,一本一本好书的积累,在内心就会形成郁郁葱葱的“贤者森林”,有助于我们获得重塑个体人生的力量。不读书不成人。

当我们不自觉地陷入恐慌不安或者虚无主义之时,读过的那些好书就能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使我们既能低头踏过脚底的泥泞,也能抬头仰望璀璨的星空。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600字 第(3)篇

先说一下无关本书的事,书看到一半时突然想起之前看的“浪漫是一册副刊”的韩剧才看了一半,但是已经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停看的也记不得看到了哪里……n这本书初看觉得作者说话时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高,可能是因为身为教授的原因,下意识的就把读者当作了学生。然后深入读下去,会在书中找到很多好书推荐,像是看《岛上书店》一样总是有成段画线的冲动,尽管之后可能也不会去看那些划线的书。至于关于读书的那些就是随便看看了,不会全面接收也没必要完全否定,读书这件事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强制性的目的,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仅此而已。并不很喜欢所谓的速读与略读,那样完全可以不用自己读,网上很多几分钟就可以将一本书讲解一遍的视频及音频,何必还要买一本书再用十来分钟把它翻完。一味的追求阅读数量其实没有必要,也许这种成就感会对养成读书习惯有所帮助,但是我总觉得帮助不大。对我来说,读书只是一种消遣,没有好游戏了,没有好电影了,没有好剧了,正好还没有女朋友,那么读书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项,看到那些买了而没看的书,常会感叹“时间不够啊……”。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