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后感500字(3)篇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作者:卡尔·纽波特
本书作者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作者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本书的所有讨论也围绕“深度工作”而展开,作者还强调,深度工作不是一项过时的技能,而是将人们从技术垄断导致的精神异化状态中解救出来的良药。在当前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浮浅信息时代,倡导深度工作无异于呼唤一种匠人精神的回归。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后感500字 第(1)篇

本能的知道,深度工作会带来更有成效的回报,希望可以透过这本书,学到一些深度工作的方法,帮助自己更快地进入有效率的学习模式。这本书我比较喜欢的地方是:书中所举的例子非常的丰富,也有一些科学实验的支持。作者本身长时间从事学术工作,所以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思路非常清晰。其次,在作者自己所设定的框架之下给出的意见方便上手,应该可以帮助不同工作习惯的人,在他的生活当中实践深度工作。对我很有提醒的地方是:①不断分心是日积月累的,所以如果你不同时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增强专注度的努力就会白费。②关于社交媒体的讨论很中肯,她告诉我们,“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工具这件事本身,并不能减损你大脑专注的能力,减损大脑这种能力的是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③从分心状态进入深度工作会需要消耗意志力,而“习惯”可以大大降低对意志力的消耗。最后作者强调,致力于深度工作,并不涉及道德立场,也不是一种哲学论断,而只是从实用角度认可专注的能力可以完成有价值的事。受本文影响,我开始的两项小实践是:背经文,帮助自己在默想的时候可以用内容可想。(参照:【有成果的冥想】一节)背扑克牌,锻炼专注的能力。但本书对我的帮助到底有多大,我现在很难评估。希望不是打了鸡血一阵子的热情。实践一段实践再做评价。很多人说这样的书不过是罗列了很多我们早就知道的道理。但我认为能用一种有序的方式把这些道理串起来再形成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工作方法(哲学),也是很好的。如果你也想理一理自己的工作方法,或者在新年列一下自己的学习工作计划,可以读读这本书打打气。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后感500字 第(2)篇

1.根据微软2013年统计报告指出:重度智能手机使用者每天里:要触摸手机5247次,共计3.75小时,分为132节使用时段;而智能手机使用者的平均数字是:触摸手机2617次,共计2.42小时,分为76节使用时段。用更通俗的解释,既是除去每天8小时睡眠时间外的16小时,被分成了至少76节,每节12.63分钟,而更恐怖的在12.63分钟里,每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只有8秒

2.AI要深度学习,人要深度工作

3.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4.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好,恰是你所关注事物的概括。

5.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被不断消耗。少抽烟可能就会多喝酒,节制买衣服可能就要去买包了

6.游戏网页视频最终的设计目的是虏获你的个人信息和注意力,然后将其卖给广告商。而你总是自我安慰在这些内容上学到了东西。

7.专注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8.不知道文本排版问题还是手机问题导致乱码造成前面300多页最少反复看了三遍,而且划线部分也乱了。

最后远离手机!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后感500字 第(3)篇

这本书我速读,前半部分将为什么要专注,专注的好处,后半段也没有讲太多干货。我觉得最佳实践,就是番茄时间法,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预估事情复杂性,设置30分钟至60分钟不等的闹钟,这个过程只做一件事,别玩手机,别看邮件,别听会让你分心的歌,总之别做任何分心的事,专注做好这件事。时间结束后休息5-10分钟,这段时间给大脑放松下,也当做奖励自己的娱乐时间,可以刷手机,听歌,回邮件,都可以,别做耗脑细胞的事。不停重复地训练,直到以后做事心中有个闹钟让你专注。很多家长,在孩子专注做某样东西,做作业,看书或是玩游戏,老是不间断打扰,比如说说话,或者让孩子帮你拿点东西,这都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度,记住,不要打扰专注中的孩子,否则你在害了他的专注力,也就是精神集中能力。最后,希望所有学生和成人能做到不去干扰别人,也无法被别人所干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