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洗澡读后感(3)篇

洗澡
作者:杨绛
《洗澡》是新中国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它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描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确需要改造,然而,改造的效果又如何呢?小说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儒林外史》。
洗澡读后感 第(1)篇

看了我们仨之后就发现自己对杨绛不来电了,偏偏还是好奇看完了洗澡。然而还是欣赏不来以及不太懂为什么她会被捧成众人心中那个年代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典范。在我看来她的问题就是太爱钱钟书了,完全没想发挥自己,整个活成钱老的依附,不管是洗澡还是我们仨处处明里暗里带着钱老的气息。文化是肯定有的且程度不浅,这不能否定,描写各个人物也算是细致且活灵活现。但是大方向上和文字背后潜藏着的情趣审美抱负等等是我欣赏不来的,明明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偏偏被捧成一个“与谁争都不屑”的大气形象。(但这也不是故意贬杨先生,只是不满意被后人定义的这个样子)n总的来说洗澡就是套了个政治运动“三反”外壳的爱情故事。描写了一堆知识分子形象,大概把作者平时的观察及吐槽都用上了,也很有知识分子发起牢骚的味儿,话里拐弯,绵里藏针。第三部分话锋一转,三反来了。这大概也是读者最想看的一部分?一场荒谬可笑的自我揭发自我批评活动,无知的人群是最易煽动且残暴的。也许是描写那个年代里这些活生生的一场接一场的政治活动留下的文字少之又少,虽然杨老描写的较为平淡隐忍,但细品之下想想过犹不及的真实运动还是非常震撼的。印象中朱千里的那场洗澡是很精彩的,败就败在了杨绛太偏爱许彦成了,连他接受洗澡的场面都直接两句带过了。许彦成身上也许带有钱钟书的影子?那我贸然猜测下是不是杨绛外表活像是杜丽琳实则向往姚宓?然而许和姚这两个角色我这真的是太太太无感了且一直带着主角光环。据说杨还写了洗澡之后,给杜找了个新的又把姚和许写到了一起… 这我还能说什么,您老人家开心就好。

洗澡读后感 第(2)篇

初看《洗澡》觉得标题俗气的让人不想读,但阅读之后才发现这不是普通的洗澡概念,而是同习主席提的‘‘洗洗澡、治治病’’中‘‘洗澡‘’一个概念,也就是通过群众批评的手段洗去思想上的诟病,如同民主生活会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是那个时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得更为厉害,更加严苛,只是我觉得这个‘‘洗澡’’也并不彻底,思想的改造是不成功的,因为人都跳不出时代的格局,越不过形势的藩篱。

我想杨绛先生写这篇小说的目的也是如此,抨击世俗礼教对人性的禁锢,,表达对生活在那个年代品质高尚、思想先进同志的哀怜之情。

人很难超越自我,若通过极大努力得以突破,也很难跳出时代局限,破除社会世俗的障碍,只能说个人力量很是微弱,在时代与形势面前人只能跪地服从,因为服从或抗拒都已注定了悲哀的结局。

洗澡读后感 第(3)篇

在我心中,能把一群人写得性格各异且丰满,文笔就是一流了的,杨绛先生自然是。她把“洗澡”时期的知识分子群像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让“知识分子”这一名词的形象在我心中打了一个问号。(我接下来说的,不在“洗澡”,在“知识分子”。)n现在都以知识为重,推崇学习,但一过度就失去了辨别真伪的能力,这个时代有很多伪知识分子大行其道,但凡谁一说自己是某某出身,何种学历,大家都高看他一分,也不管他肚子里的墨水究竟有多少,人品有几分,甚至自动忽略他拙劣的谈吐,还非常“贴心”地为“知识分子”找理由说:人家知识分子,搞学术研究,嘴笨也正常,真是哭笑不得。但幸好,我们现在越来越不缺硕士生、博士生,大家也慢慢多了个心眼,去追求真才实学不玩虚头巴脑的能人,而不是顶个头衔招摇撞骗的伪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