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40万字
世界史、中国史、以及其他国别史的书读了不少,不期然发现这本待看已久的好书,通过国际关系和外交发展史将近代世界史、国别史融合在一起,让人更易深刻理解其中的关系和把握历史背景。没想到,这么一本以为是严肃读物的书,竟几乎是难以释手一口气读完的。
本书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国际关系视角,审视了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二百年革命史和外交史。本书还有几个方面让人觉得很吸引人:站在西方人视角对中国,以及存在外交关系的其他国家国民性、国家文化的深刻、准确理解;作者与新中国四代领导人接触过程中的纪实性记录,让读者普通亲历面对决策者和历史节点的决策场景,以及伟人们的言语、行动实录而带来的震动。
基辛格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本书的前一部分,毋宁说是一个中国简史。另外,基辛格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国民性的认识,也有较深的见地。作为一个外国人视角下的认识和评论,让即使身处其中的国人,也觉得颇为精准,关键是,中国人不会以这样的眼光和角度来理解和认识自己,也难以提炼出对自己的认同。
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执政,基辛格写到:
毛泽东的执政作风像个帝王,而邓小平则更像个士大夫……毛泽东治理国家靠的是中国人民的耐受力,他们要承受他的个人愿景带给他们的苦楚;邓小平则仰赖解放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实现他们自己理想的未来——写的多好!
本书还是一个中国对外关系史。从古代与四夷的关系,到孙子兵法,到“五弭”之法,到乾隆时期的马嘎尔尼,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挑起者巴麦尊,基辛格不光知其历史,还详引各类公文、史籍原典。这位对中美关系起到巨大影响的老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水平,非一般人所有。
讲到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国民性的区别,作者这样说:
如果说中国的例外主义是一个自诩驾驭万邦的帝国的体现,日本的例外主义则源于一个岛国的不安全感。它大量吸收中国的文化,但又害怕受其控制……与中国的唯我独尊、接受外邦归化不同,日本人坚持日本种族和文化独异的纯洁性,不愿意广施其惠泽,甚至不肯对那些出生在其神圣祖先之外的人解释自己。
书中不少类似上述这样的警醒之语。一方面,结论的做出,有赖于基辛格对各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这些结论,即使是有偏差,也成为影响当代指导中美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指导性意识形态。从这个角度讲,真不能低估了基辛格对近五十年中美关系中的巨大贡献。
最后,本书文字通俗易理解,翻译水平也是少有的棒。
论中国读后感 第(2)篇《论中国》,40万字n世界史、中国史、以及其他国别史的书读了不少,不期然发现这本待看已久的好书,通过国际关系和外交发展史将近代世界史、国别史融合在一起,让人更易深刻理解其中的关系和把握历史背景。没想到,这么一本以为是严肃读物的书,竟几乎是难以释手一口气读完的。本书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国际关系视角,审视了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二百年革命史和外交史。本书还有几个方面让人觉得很吸引人:站在西方人视角对中国,以及存在外交关系的其他国家国民性、国家文化的深刻、准确理解;作者与新中国四代领导人接触过程中的纪实性记录,让读者普通亲历面对决策者和历史节点的决策场景,以及伟人们的言语、行动实录而带来的震动。基辛格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本书的前一部分,毋宁说是一个中国简史。另外,基辛格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国民性的认识,也有较深的见地。作为一个外国人视角下的认识和评论,让即使身处其中的国人,也觉得颇为精准,关键是,中国人不会以这样的眼光和角度来理解和认识自己,也难以提炼出对自己的认同。比较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执政,基辛格写到:n毛泽东的执政作风像个帝王,而邓小平则更像个士大夫……毛泽东治理国家靠的是中国人民的耐受力,他们要承受他的个人愿景带给他们的苦楚;邓小平则仰赖解放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实现他们自己理想的未来——写的多好!n本书还是一个中国对外关系史。从古代与四夷的关系,到孙子兵法,到“五弭”之法,到乾隆时期的马嘎尔尼,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挑起者巴麦尊,基辛格不光知其历史,还详引各类公文、史籍原典。这位对中美关系起到巨大影响的老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水平,非一般人所有。讲到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国民性的区别,作者这样说:n如果说中国的例外主义是一个自诩驾驭万邦的帝国的体现,日本的例外主义则源于一个岛国的不安全感。它大量吸收中国的文化,但又害怕受其控制……与中国的唯我独尊、接受外邦归化不同,日本人坚持日本种族和文化独异的纯洁性,不愿意广施其惠泽,甚至不肯对那些出生在其神圣祖先之外的人解释自己。书中不少类似上述这样的警醒之语。一方面,结论的做出,有赖于基辛格对各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这些结论,即使是有偏差,也成为影响当代指导中美大国处理相互间关系的指导性意识形态。从这个角度讲,真不能低估了基辛格对近五十年中美关系中的巨大贡献。最后,本书文字通俗易理解,翻译水平也是少有的棒。
论中国读后感 第(3)篇最精彩的部分还是从秘密访华到邓小平阶段。从作者的经历以及作者特殊身份下不一样视角,从另一层看到那段历史一些细节。又不得感慨,没有永远的敌人与朋友,永远是国家利益第一。所谓的意识形态,更多的是方便宣传,统治吧。
在外交上,新中国给人更深的敏感,自尊性很强,与当时国情,国际情况有关,也有很深的领导人烙印吧。书中几个细节让人熟悉,也让人惊讶。各国领导人访华,都是被毛“召见”至起房间,其实算是卧室,书架与床均可见。尼克松来华,也都是匆忙中被“召见”至其卧室,一面显示出其个人豪迈魅力,也可见其之傲慢自大。
中美谈判也是波谲云诡,各自利益驱使双方在敌视中寻求谈判,对抗中寻找和解。明面上下面攻诘不停,私下里高层互抛橄榄枝,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