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偶然间发现的这本书,说是缘分也好,说是幸运也罢,反正我遇到了,读完了,感动了,同时也被深深的震撼了。或许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领略战争洗礼和军国主义政治的痛楚,但文字中依稀话语足以令人生畏。
这是一本母亲写给女儿的书,但这位母亲深深的体会过什么叫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悲欢离合。在法齐娅四岁时本该活泼的年纪,她失去了父亲,在她豆蔻年华时失去了他喜欢的哥哥,十六岁花一样的年纪里失去了她最爱的母亲,但母亲给她选择了一个好对象哈米德,在她二十一岁时她们结婚生子,又在她二十四岁时死去,留给她两个女儿,在她二十四五时早已尝遍人生百态。期间经历过三次战争,无数次逃亡。自己的求学之路被战火消灭,亲人的离去,爱情的四年长跑却只留下了三年的婚姻。也许这样的活里,活下去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爱情的结晶她的两个女儿给了她无限的勇气。因为她已蜕变成母亲,还有一点是她的梦想吧!
法齐娅的梦想是当一名女总统,因为她所经历的所看到的一切太需要一名正直的总统来改变了。于是在她29岁的年纪里就已成了国会议员 ,然而国家的落后传统和文化限制了她的道路,她的生命时刻都会出现危机。正因如此,她才用她最大努力为她的女儿写完这本书,怕的是哪天她自己发生不幸,她的女儿们能坚持她们的道路和她们的未来,母性使然吧!
法齐娅经常说一句话是她母亲交给她的:亲爱的孩子们,目标定得高是对的。要以星星为目标,那样的话,即使掉下来,你还能落到树梢上。如果你们定位不高,就只能看到树枝以下的部位。这是法齐娅经常说的,因此,她也总会去追求她喜欢的东西,无论信仰道德知识,还是民主政治,甚至一生所爱。她做事情总是那么有干颈,正如她冒着炮火去学校学习,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自己喜欢的人,顶着世俗对妇女的偏见跻身政治,因此她的人格是伟大的。
不过说真的读这本书比较费力,或许是文化差异的原因吧!不过还是蛮喜欢她的文化和传统的,但我收获更多的是对阿富汗有了深层的了解,对于阿富汗不再是三个字而已,其实影响我更多的是两个字战争,没有什么比战争两个字更加让人畏惧。
法齐娅经历过三段战争,有人统计过平均每人每20年会经历一场战争。她在战争里失去了她最珍贵的东西,同时也看清了最肮脏和最残忍的东西,正如她说过的一句话:在一个道德胜过一切的国家里,你很难相信人们会堕落到如此邪恶的地步。她经历了一切,也懂得了要改变这一切是多么的迫不及待。这或许是她要以自己和女儿的一生为之奋斗的原因吧!
相比之下,我们国家是幸福的。国家为我们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治环境,不用担心走在大街上被人枪杀,同时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给了我们足够的民族自信,我们是幸福的。
愿世界和平吧!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另外两部作品 第一部是 追风筝的人 看追风筝的人时 我还很年幼 那时的我只关注着剧情 却忽略了故事的时代背景 现在总算能掌握一些因果关系 因为战乱 所以逃难 也因为塔利班政府的黑暗统治 最终促成哈桑的悲惨结局 明明是血浓于水的亲生兄弟 竟 却经历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第二部作品 是摔跤吧爸爸 剧中的爸爸不顾世俗的眼光 排除万难 把女儿培养成一名摔跤手 这也就意味着她们摆脱早早地嫁做人妇的单调生活……看完此书 最大的感触是 我好幸运 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中 因此更需要珍惜当下生活 珍爱和平 也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男女平等的国度 能接受教育 开阔眼界 但是仍有一个问题没有搞明白 书名为何叫做《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这个题目是不是有点太夸张 究竟什么是成?什么是无成?曾经的我一直梦想着做一个女英雄 但随着年龄增长 这个梦想在现实的磨灭下逐渐黯淡 只奢求能永远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不断成长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所以该如何定义“一事无成”? 这是一引人深思的话题n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其实我很少看完一本书这么长时间都不来点评。于是在一个孤单的深夜(又是深夜)来点评。
已经大概看完半个月了?法齐娅的名字我还是一直记在心里,甚至私下百度了一下法齐娅。讲真,我很敬重她,也许因为她是女政治家,也许是因为她让我更了解阿富汗并改变对阿富汗文化的一些错误解读。我甚至对我的朋友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必须要有一个信仰的话,我希望我是穆斯林。这些思想都来自法齐娅,也许是政治家都比较能让人接受并追随其思想吧。也许像她在文中说到的一样,她也许就是为政治而生的吧。
文中关于战争的描写,真的让我一直落泪,一方面为感谢自己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为生活在战乱中的人。世界和平这个愿望很多人都有讲过,我现在还是想再讲一遍。
也许我不会踏上阿富汗的任何一寸土地,但我想会有人替我虔诚的亲吻那片土地。我敬重所有顽强生活的人,我希望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