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春已有了消息,树枝上的鳞苞已显着红肥。朝阳沐浴着生命,带着霞光万道,让我们见证青年奇迹。在这个生命的黄金时代中,我们有着志气,豪情壮志的期许未来,为人生撒播下无限可能;那炯炯目光,神采飞扬,是执着中最有力的见证,生命的点点滴滴,在践行中盛开出一个阳光大道;我们坚信,内心笃定,就算前路不顺遂,迟到的不过是大器晚成,不过是厚积薄发。
在这种信念中,我们步入祥子的黄金时代。他洁身自好,不怕吃苦,有着对未来的规划与希翼,每一天的省吃俭用都是前行路上的明证,那晃晃的钱币增长,就如阳光的和煦一般,生命可期,未来可待。他的车,在他的三年奔波劳碌中,终于成为现实,激动的内心,哆嗦的双手,来之不易总显得珍贵,祥子,有着他的骄傲和自豪,这一切就像沐浴中的奇迹般,神采奕奕,昭昭年华。
夏的骄阳似火,绿树成荫却阻隔不了那火烧火燎的窒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战乱下的朝不保夕,意外与明天哪一个会先到呢?绝境落魄下,祥子回到最初的时候,一穷二白,失去他整整三年才得到的所有。文中说“他在世界上的财产,现在,只剩下了自己的一条命。”一切从头再来,夏纵然有狂风暴雨、烈日灼灼,确也有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祥子在失去所有后重新昂扬,带着生命的炙热,依旧热爱。文中说“他忘了一切困苦,一切危险,一切疼痛;不管身上是怎样褴褛污浊,太阳的光明与热力并没将他除外,他是生活在一个有光有热力的宇宙里;他高兴,他想欢呼!”从头再来,在这刀刀见血的逆境中迎接生命的转角,拥抱那绚烂多彩的生活。
在斑驳陆离的岁月中,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们感动与唏嘘。祥子的辛勤与要强在不公中慢慢被潜移默化着,他依然执拗着他的车,只是害怕孤独,讨厌被冷落,他在跌跌撞撞中迎着生命中那新的不可思议。那无形的双手就如激流的推力,使我们无法抗拒。祥子面对情感关系的被动,面对社交群体的无动于衷,让他沦陷在一个骆驼式的局中。他和虎妞的“意外”,在局里局外纷扰着他的内心,迷糊着他双眸。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盼有时;浑浑噩噩,视角局限在荣辱中,在突遭的意外下,接受岁月的安排,那一切,其实也带着希望的芽在土中生长茁壮。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轮美奂却带着萧瑟、带着凄别、带着愁眠让我们感慨故事的余晖。祥子和虎妞的一波三折在他的不主动与逆来顺受中成为了现实。他看着小马儿与老者的身影,那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将来的落魄潦倒,过去的奔波劳碌,历历在目,恍如隔世。落叶归根,那是无尽的期望,只是根在何方?祥子对世界慢慢的否定,也否定从前的激动与责任。他把夜里的事交给梦,白天的事交给手脚,他仿佛是个能干活的死人。他看着这死去的世界,被雪花埋上,没有声音,没有波澜。
在时代的推波助澜中,虎妞的噩梦也接踵而至。她有阴谋和抱负,至少渴望有个完整人生,有爱,有家庭,有儿女的欢声笑语。只是人生的磕磕绊绊又何止在祥子身上唱着哀歌,也在她的身上续写着悲情。听到其父亲卖掉车厂,已在不惑之年的她明白这一生只能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明白逃不出这一个可悲的大杂院了。她在精明且迂腐中带着祥子木呐的回复下走过人生的最后路程,时代的悲悯在愚蠢与无奈中为她叙写曲终人散,看清红尘落寞。
白雪皑皑的冬,带着银装素裹的美傲立于苍茫大地。祥子的冬却是这般苦涩与难堪,一次次的噩梦,一场场的恶运,身心俱疲的中年如何在时代与生命的冬中傲立前方呢?道路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在入棺材以前总是不断的希望着。有着过往蹉跎下的真知,想着勇敢无助下的落寞,是时代选择祥子们?亦或者是祥子们造就那个时代?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眼眸含着泪光心酸着小福子的半生过往,那是一个怎样的青春?对于她又是怎么样的可悲岁月?错生在一个时代,错生于一个家庭,那一种无形的牢笼丝毫没有自由可言,她任由别人侮辱,任由别人贱卖,却只为追逐着对于生的渴望。对于爱情,她的红脸代表着她的素朴,人间的真话本来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片话。她的渴求却被祥子的自卑于现实下深深击碎,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老舍的道尽沧桑带着底层的无奈让小福子深深走向无助与死亡。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众生皆苦,这一条人生路带着多少惶惑让人沉沦?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祥子在命运多舛放弃初衷,现实的惨厉让他明白懒人或者烂人的生活其实也无可厚非,直至迎接生命的凄凉黄昏。我们呢?现实的惶惑不安阻扰我们期许未来,岁月迷离下的悲歌故事涟漪出多少过往的伤?只是惶惑的曲目不在迷离下,而在铮铮铁骨的道路后;只是惶惑的哀歌不在等待中,而在铿锵有力的实践后。
骆驼祥子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老舍是伟大的社会学家!”——这是读完《骆驼祥子》,从我的心底冒出的第一句话。
我认为一切的当权者都应当向他学习——通过他的作品向他学习——了解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怎样的社会是坏的社会:怎样的社会促使着一个人努力奋进,奉献于社会,而又从中得到他所需要的生活;怎样的社会,可以把一个善良、淳朴、满怀希望的人引入堕落的地狱,失去全部的希望、良心与善意,变成为一个行尸走肉。
祥子便是生活在一个坏的社会中:
坏的社会不安定,坏的社会充满了动荡,坏的社会可以随时夺去你辛辛苦苦攒下的希望——祥子便是在这样的动荡中,失去了他攒了三年的钱买下的车子,失去他第一次的希望。
坏的社会中有掠夺,一些人凭着枪,凭着权,凭着恶,就可以肆意掠夺那些没有枪、没有权、没那么恶的人——祥子便是在这掠夺中,失去了他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失去了他第二次的希望。
坏的社会缺乏温情,唯钱是第一要务,唯钱是一切的中心,即便如虎妞这样为他的父亲奉献了半生,在她动尽了心机拢住祥子,想要开启新生活的时候,父亲刘四仍然恶狠狠的撂下话,“打算从我这儿要一个铜钱,万难”。刘四卖了车行,去过他“个人主义”的逍遥日子。虎妞难产,死在了大院中,祥子卖了车子为她安葬——他再一次失去了他的车子,同时也失去了家,失去了未曾见面的孩子,失去了第三次的希望。
然而,当我看到他萌生起第四次希望,看到他想着把小福子接出来,在韩先生铸造的那一片“小绿洲”里,过着安宁的日子,我的心,不由得同他一起欢欣鼓舞起来。我想,好啊,祥子是个好人,好人应当有这样的生活:即便没有万分富足,但起码有安宁,能吃饱饭,有一个家,有一个贴心的人……我想老舍先生也是不忍的,他不会让祥子就这样悲惨下去,总是要给他活下去的希望,给他一个美满些的结局。可这对美好的期盼,只翻过一页,便被打破了:祥子找不到小福子,及待找到时,却已是在白房子旁边的树林里她的自杀的消息,她的不能确定的坟墓。这一次,是祥子第四次失去了他的希望,这一次,他彻底地失去了希望。
人失去了希望,就失去了心,失去了爱,失去了善,失去了要强,失去了良知,失去了人之为人最基本的样子。我看着祥子在送殡的队伍里有气无力慢慢地蹭着,想起了初见他时,他的结实硬棒的身体、他的朴实沉默的神情、他的尊严独立的精神……我的心与喉咙就那样梗着,泪水慢慢溢满了眼眶。
以前只是在课本中读过骆驼祥子的片段,人到中年,这是我第一次读骆驼祥子的全本。不过,也并不懊悔读得晚,倘若早早地读,也未必读得懂。
我想起了第一次与老舍作品的相遇:那时我大约八九岁,去乡下的姥姥家,表哥带我们几个小孩去电影院看电影——那还是乡村繁盛的80年代,乡里有歌舞厅,有电影院,有繁华的集市,有年轻人——那一晚看的电影,名叫《月牙儿》,年幼的我不大看得懂,只记得一片朦朦胧胧,一片朦朦胧胧,而在电影即将结束时,我忽然有那么一刻明白了:这里讲的是妓女!是一个妈妈做了妓女女儿又做了妓女的故事,是一个混乱的、凄凉的、肮脏的故事……总之当时被那阴郁鬼魅的气氛所笼罩,心中惶然……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在离开电影院之后,久久都不能忘记?以致多年以后,每每在夜空中看到月牙儿的时候,脑中还会浮现出月容小时候稚嫩的面庞,回响起电影结束时月容的那段独白……就如同我今天,久久回念着祥子初见时的模样。
为什么?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呢?
骆驼祥子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努力去做某事,就等于是买彩票中头奖,不一定努力了就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连成功的可能都没有。努力相当于买了彩票,越努力代表买的份额越多,中的概率就越大,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祥子这种情况,就是买了大包围(付出寻常人几倍的努力),高概率中奖,但是最后遗憾地什么也中不了。后期祥子绝望了,连票都不想买了(完全不努力),那就更没中奖的可能。
我们都是一般的老百姓,要成功谈何容易?一辈子都在努力工作,但却房子都买不起,都是挣扎中得过且过,如同祥子那样,只为活着。
ps.我定义成功就是能超越自己上一辈的社会等级,通俗来说就是生活变得更美好,比如从物质上和思想上从社会底层上升到社会中层,或者从中层到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