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本看似鸡汤又似鸡汤的书。第一次读,是因为他的题目《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反观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都说我很努力,我努力吗?努力吗?努力吗?也许吧,时间是花了,但是结果呢?虽说多享受过程,结果不重要,但结果往往就是你努力所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呀!也许看起来很功利,但很现实,不是吗?
李尚龙老师说,“不求目的的学习都是作秀,不问效果的努力都是浪费时间。”慢慢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喜欢看书,除了能让心能够得到平静,享受这种快乐之外,但也想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不是吗?这不就是赤裸裸的目的嘛?无论是期末备考,平时备考考四六级,考各种证,刷题背单词泡图书馆,不都是在努力吗?在花时间吗?可是最后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要扪心叩问一下自己,是不是用心了?是不是时间都用在了刀刃上?是不是有效率的?还是不到两分钟就拿起了手机,逛起了淘宝,刷起了微博抖音……还是给自己单纯找借口,唉,我这次运气不好,你看看他,明明没有我花的时间多,居然还过了,还考那么好……对自己反省过吗?真正了解过自己吗?自己想要的又是什么呢?高中时,好喜欢励志鸡汤的话,真的直击心灵,现在呢,不爱了,都是别人的故事,那也仅仅限于他们。这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在那么高强度紧张四射的沙河里,一点点安慰都是一丝温暖,一缕阳光。现在呢,也会吧,因为久违的问候,一句走心的批评或赞扬。
人生终究是自己的,谁也无法插足,也无从干涉。再远的梦想,不行动,也终究是梦,再高的目标,只是口头说说,也只能仰望。记得宫崎骏说过,“只要走的方向正确,就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坚定自己所要走的每一步,不彷徨,不犹豫,不回头。李尚龙老师也说,“别怕走弯路,走了弯路再调整一下就好,总比站在起点花那么多时间想如何走强。”该走的终究还是要走,该付出的终究还是要付出,你想要的终究还是要脚踏实地。
不管未来如何,不管过去如何,紧紧抓住现在,立马行动才是王道。
愿你不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少年,愿你不再是畏畏缩缩不敢走出第一步的少年,愿你不再是羡慕他人而否定自己的少年,而是可以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英雄。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愿你珍惜,一切安好,平安喜乐,有朝一日,成为自己的骑士。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全新修订版) 读后感 第(2)篇这类时人小说也是看了不少,大多大同小异。本书对读书总结的较好。
偶尔也逼迫自己看一些不喜欢看的书!一直觉得是扩展知识面,不能局限于一种思维
1.在看一本书的时候,问问自己,你想从中得到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翻阅目录和文字。
2.如果一本书读了三分之一了,你还不知道在讲什么,就放手吧。
3.一本书不要超过一周读完,否则时间太长的话容易读了后面忘记前面,造成无效阅读。
4.读完一本书后,如果觉得是好作品,第二遍才是真正的阅读。
第二点就是睡觉不是唯一的放松方式,累了可以做其他事。以前我总以睡觉来犒劳自己,生怕猝死,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累,打不起精神去做一些事情,我们觉得很困,却在床上睡不着。其实,不是因为我们老了,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合理地运用时间。我们的时间如此宝贵,为什么不去规划着用,很多所谓的休息时间,根本不是去蒙头大睡,而是去调整生活状态,换个大脑。睡觉只是众多放松方式的一种,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很多方法。
总的来说,本书比较浅显,题目取的有点夸大了。偶尔读读就可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全新修订版) 读后感 第(3)篇- 本来不想看这样的书的,感觉比起其他的励志鸡汤文,这样的书更加的快餐文化,可能也是觉得害怕自己的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一次路过书店的时候,偶尔翻开,看到了其中的故事,感觉给自己打打鸡血什么的也可以,就还是选择了看看。一个故事串一个故事,读起来挺快的,作者有些观点我很认可,但有些观点持保留意见。
- 一直觉得作者的人生,经历混乱,总感觉时间线冲突。看到后面才终于明白,原来是大学选择了辍学。作者都已经出书了,也写自己是编剧是导演什么的,但是恕我直言,有些地方主语混乱,读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真的是感叹现在有些职业的门槛,太低了。
- 不过作者的很多观点还是认可的,比如他讲到某个明星回复评论,引起骂战的那件事情,但有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比如关于亲情那一段,并不觉得吃鸡爪的例子有多贴切,也不觉得他的反应有多得体,更不觉得在美国住过和不吃鸡爪有逻辑关系。这本书写了很多故事,有认同的不认同的,就不一一列举评说了。这个作者的作品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不会考虑再看了,看这么一本就够了。不过他对待英语和读书的态度,还是值得认可和学习的。
- 这是2018年的最后一个书评了,希望2019年,依然有文字相伴,希望2019年,一切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