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读后感(3)篇

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
作者:汪洁
从托勒密到哈勃,从大地的形状到宇宙的尺度,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历数人类在天文上的重大发现。今天,在微观上,我们已经可以探测到100亿亿分之一米大小的尺度;在宏观上,已经拍到了距离我们132亿光年的天体图像。人类已经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宇宙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跟随作者,我们将回到过去,在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天文大发现的历史现场,和科学家们一起感受当时的兴奋,也体会他们探索的艰辛。
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读后感 第(1)篇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人类从认知革命开始,经历了蒙昧,到理性的巨变,开启了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和宇宙的征程。从开始纯粹的哲学思辨,到科学思想的萌芽与蓬勃发展,人类渐渐地认识了自身所的世界,认识到了自身的渺小和宇宙的宏大。每一次科学思想的转变都是一次了不起的突破,各位伟大的科学家不断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或推翻,或改进,或发现,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一步步推进到今天的地步。每每读到一次次理论和认知的突破,和各位先贤为检验自己的猜想所做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都会由内而外的产生一种冲击感。每当想到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程度和人类相对于宇宙的渺小,这种冲击感就愈发强烈。科学思想很重要,我们现在却大都缺乏这样的科学的精神,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从现在起,提出可证伪或可证实的猜想,用科学的方法一步步去验证吧,哪怕是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读后感 第(2)篇

依然是汪洁的笔法,但没有他第一部《时间的形状》刺激,全书用轻松易懂的笔法把人类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仰望星空作为纪元,梳理了人类探索,认知宇宙的脉络,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日心说,包括了之后开普勒等不断完善日心说,而人类的好奇心也不断延伸,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到其他星系,从可见物质,到暗物质,暗能量,从宇宙膨胀,到宇宙的诞生,以及未来,以10万字左右篇幅,以中国卷轴画般的方式把我们头顶的浩瀚宇宙中我们已知的和对于未知的猜想都逐一呈现,令人不由得发出当年曹公的赞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也才能深知康德给自己留下的墓志铭“在我头上是众星闪烁的天空”,在我心中有道德的法则”,人生意义也许就藏在仰望星空和扣问人性之中,这也可能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原因。

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读后感 第(3)篇

较为通俗易懂的一部天文学简史,几千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于外太空的探索,仰望星空,浩瀚宇宙,人类如此渺小,但经过一代一代天文学家的不断探索,人类在慢慢揭开神秘宇宙的面纱。在阅读本书时,恰巧看到狂人埃隆.马斯克的一则消息,发射完“猎鹰9号”后,马斯克在北京时间22日晚22:17发射了一颗卫星,欲打造一个遍布全球的卫星Wi-Fi,为全球数十亿人带来类似5G的网络服务。人类就是有这样一些人,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真正开挂的人生[强][强][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