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的勇气和坚持我是很佩服。
作者是痴迷旅行的人。不知怎么的就盯上了羌塘这个无人区。
虽然准备出发的时候不顺利,咳嗽,丢东西等等,为了不想未来后悔当初因为胆怯而未完成许多本能应该做到的事情,他还是上路了。
独自一人,面对残酷的大自然,为了生存下去甚至连尿都喝了。真是不敢想象,还有身体上的各种伤痛。
我一直想理解作者这段作虐之旅究竟是为了什么。
1.第十三章
穿越可可西里的过程中:
我试图发现在心态上有什么不同。遗憾的是,没有升华,没有任何茅塞顿开的感悟,今日亦如往日。
2.第十九章节
在被洪水困住的第四天,要不要放弃前行的时候有:
我原以为旅行中的思考更接近本质,事后一琢磨,其实就是混吃等死、胡思乱想。
3.第二十四章
穿越无人区之后:
很少回答。事实上,走出荒原没有想象的幸福,或是什么成就感,甚至是一种轻度的抑郁和迷茫。巨大的辛福并未如期而至,偶尔的幸福也是短暂。
其实这样可以看出,作者还是抱有期待,期待这段无人之旅的过程能更了解自己,和获取一种精神的满足。
估计有部分人的旅行目的是这样子吧,生活的不如意,希望旅途过程有所顿悟,从而不在迷茫。不过这多是理想化的。当然我不是否定旅行,我本人就喜欢旅行。只是说重要的是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当然旅途的一些事,一些人可能是你思考的契机。不然无论去多少次西藏洗涤心灵,明天亦如今日。
还有这本书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作序的蓝天。“应该找个名人才对,为何找我呢?他说,你面对生活的笑容让我特别感动。”
作为热爱旅行的女孩,意外失去双腿,失去梦想说,还要承受身体疼痛的折磨:“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损伤平面以下没完没了的胀麻痛,尤其夜深人静的时候,没半个小时就被痛醒,并且是终生的...想过死,这么痛苦的活着有什么意义。可能是死对我来说也是一件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我还能从生活中找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我还能做什么?我还可以养活自己吗?”
最后蓝天在在这种状况下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拉萨开了一家客栈。
北方的空地(珍藏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The wayn看了电影之后再来读《北方的空地》,假装重回青藏高原,就像当初和罗锅一起去拉萨那样。记得当时的游记是以Roxette
【读书】《北方的空地》,杨柳松,户外独行侠,16.97万字。这本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书,我给五星好评,独行侠客杨柳松,孤身穿越无人区,其壮举已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探险,他详细记录了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留下了诸多壮美的图片和珍贵的数据,更记录了一个人独处荒原77天的心态波澜,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文采斐然,思悟深透,与大自然相处,与野生动物相处,与自己相处,亦庄亦谐,随性随心,唯真唯美唯自由。这本游记,或许会淹没在如潮商海,但绝不会跌落于世俗红尘。难能可贵的是,杨柳松悄无声息地出场,然后又“像野兽把巢穴门口的足迹都抹干净”般淡出人们的视线,他要的不是掌声,只是自己的人生,他追寻的也不是浮华,而是自己的内心。严格来讲,这是一本旅行日记,无人区的77天,大部分的时间本来可以写“今天没啥事儿发生”,但杨柳松独具慧眼的观察力和满脑子跑火车的想象力生生的把一个人的荒原行写得妙趣横生,最重要的是他天马行空般的思悟总能让我反复品读思考回味。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知道杨柳松,也不知道当初为什么独自一人去看了《七十七天》这部电影,人对人的吸引真的是冥冥中的缘分很难说得清。感谢杨柳松杨大侠,让我可以躲在俗世安稳的生活里,领略以我之力永远到不了的诗和远方,体味那片荒原中的万千气象和阔远境界。杨柳松历尽千帆后总结说:旅行是一种探险,但最大的探险是人生。愿我们有能力穿越人生的荒原,有勇气直面内心的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