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日阴天
2017年荣获诺奖的《远山淡影》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的心还在半空。
说什么好呢?
什么都说不出来。
10日晴天
已经到了晚上,靠在沙发上,喝着温热的茶。又开始想这本书,为什么作者把我带入他的世界,却又把我丢弃。
你知道,有时候,一本书像一座宝藏,钥匙已经在自己手里,但隐藏起来的钥匙孔才是关键。
于是,又想一遍。
11日
回忆与现实,战争与和平,来回交替更换,像太阳与月亮。像断线的珠帘,一段一段。
但,总有什么可以连接起来。
记忆或许是最不能相信的。
人们记住的往往只有自己想要留存的那一部分。剩下的那部分错误的,残忍的,痛苦的记忆通常由于自我保护机制会被深深的隐藏起来。但在内心深处,这些负面的信息其实一直都在。比如内疚与后悔。 不止我们,就连最伟大的人都是一样,对于某些痛苦无法直面。
你知道作者想让我们知道的其实是发生了什么,并不是要弄清楚主人公是谁。
这本书,看完一遍 整个人是懵的,然后再看一遍,想一遍,看一遍,想一遍。
只一个字:悟。
悟出来了,宝藏就来了。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远山淡影》这本书就是一个迷一样的存在,颠覆的书写形式,没有答案的故事,可以由你自己来选择相信或者改编的故事,当然也一定会是女性比较喜欢的书籍,我想。因为她就是女人的一场如远山淡影般的梦。故事在主人公悦子与女儿妮基于英国难得的相聚中展开,回忆与现实梦幻泡影般的穿梭交织,如梦境中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与女儿景子在日本战后长崎时的生活。那时的悦子表面温柔贤惠,传统孝顺,却隐含着战后重建的重重压力和伤害的阴影。自认为为了聪明调皮,可爱又叛逆的女儿景子,也为了自己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由于心中隐约对日本战后外来美国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的冲击产生的不和谐,等等。带着并不开心的景子离开日本来到了欧洲。现在景子的自杀所带来的伤痛与自责,深深的遗憾和纠结。不断拷问着当初自己的决定和自以为是的选择。是否真的给女儿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回忆时隐时现,朦朦胧胧,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描述出悦子的过往人生。故事中的回忆交错着悦子和佐知子两个女人的友谊。这些都是悦子的想象,因为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另一个自己。她是自己的影子,我们的生活抉择都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和权衡。当答案出来时我们只能回味,无法更改。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这是一本安静的,节奏缓慢的,甚至有点压抑的书。现实和回忆的镜头不断切换,景物是朦胧的,场景是朦胧的,恰如女主人公悦子的心境。悦子年轻时(就是日本长崎被投了一颗原子弹之后,开始重建的时候)带着女儿景子离开日本那个让她觉得压抑的地方,到了英国,和一个英国人重组家庭,生了另外一个女儿妮基。悦子一直说服自己她到英国不但是给自己新生,更会对景子的未来更好,尽管景子并不愿意离开日本。到了英国,景子过得不快乐,她跟继父,跟妮基都处得不好,后来甚至得了自闭症,最后自杀。这给了悦子沉重的打击。她不敢去探究,不敢去细想,可许多片段还是不断进入她的梦境,她的想象。小说并没有说出这个过程,而是通过悦子的回忆编了另外一对母女的故事——佐知子和万里子的故事来影射悦子的事。所以整篇是朦胧的,淡淡的,忧郁的。
这样一个慢节奏的文章,发表在30年前的英国,一发表就引起轰动。有点疑问,假如是在快节奏的今天,而且距离长崎被投原子弹已经很久的今天,这文章发表还能那么轰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