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的核心是“冲突”,新思潮与旧思潮的冲突,新时代与旧时代的冲突。
当日本战败,年轻一代从痛苦中挣扎出来,大声谴责军国主义与那些旧一代的的“罪人”们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未想过,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宰之下,有许多忠诚的日本子民,并未意识到到他们行为的对错与料想到未来的惨败结局。
宏大思潮的主宰之下,他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他们只不过怀着信念与热血,为祖国奋斗献身而已。
我并未为他们的罪恶袒护,我只是从小野的身上、作品中一些人物的身上,看见了这样的原因。他们的最大的错误便在于,不愿承认自己过去的错误。
然而,冲突之中,小野终于勇敢承认了过去,坦白了心迹,承认了错误。
“我们没必要过分责怪自己,”他说,“我们至少为自己的信念而尽力了。只是到了最后,我们发现自己只是芸芸众生。是没有特殊洞察力的芸芸众生。在这样的时代做芸芸众生,算是我们的不幸吧。”
浮世即人间,小野生活于人间,是不完美的人。起伏跌宕,荣辱得失,都是人间的产物。他的一生有起有伏,也曾误入迷途,但他在最后完成了自我救赎,亦是一个圆满结局。
任何一个看重自己尊严的人,却希望长久地回避自己过去所做事情的责任,这是我很难理解的。承认自己人生中所犯的错误,并不总是容易的事,但却能获得一种满足和尊严。不管怎么说,怀着信念所犯的错误,并没有什么可羞愧的。而不愿或不能承认这些错误,才是最丢脸的事。
第三本石黑一雄的书。断断续续读完。用时3h40mins。
浮世画家(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 读后感 第(2)篇小野说“我想,不是许多人都能体会到那种感觉的。乌龟那样的人——绅太郎那样的人——他们也许很勤勉,有能力,没恶意,但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我那天感受到的那种幸福。因为他们不知道勇于冒险、超越平庸是什么滋味。”
松田说“我们至少是凭信念做事,而且不遗余力。”
看完以后其实心里会有点不是很舒服。直到最后,小野其实还是没有觉得自己为军国主义作画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对于他来说,画具有军国主义的意味的画,是一种作画风格转变,是对于传统的浮世绘的一种颠覆和创新吧!松田和小野,都不觉得自己鼓吹军国主义是错误的,反倒还有点沾沾自喜,因为他们觉得在当时,他们是凭信念做事,而且不遗余力,不管当时的信念到底是不是对的!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不是很喜欢,人做错了事情还是要道歉和忏悔的,然后改正再积极努力的继续生活!而且他们参与的还是拥护军国主义的,这就更无法原谅了!他们永远无法想象二战给中国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和苦痛,给中国人带来了犹如置身地狱般的伤害和噩梦!
浮世画家(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 读后感 第(3)篇非常日式的语言,脑海里时常会有画面。你不会不知道译者马爱农,就是那个翻译了哈利波特系列的马氏两姐妹之一啊。不过写了1948.10-1950.6不到2年的老中青三代人,作者描述的战后日本社会的颓废到慢慢重振旗鼓速度比想象中的快,也许跟他自己说的“像个跟陌生大人学习的孩子”,孩子惊人的学习能力的确不容小觑。可能这本书翻译为《浮世绘画家》会更好一点,我这个人在一众知识分子里勇敢地守住自己的内心,在得偿成功的味道之后全文终止。作者始终在告诉读者,“你们这代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对年轻人“有着深深的祝福”。最后这句“我们国家不管曾经犯过什么错误,现在又有机会重振旗鼓了”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知识分子对二战日本的自我救赎。不论如何,对于国家的热爱是可以在全人类获得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