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乐和浅间都是曾对不公的社会做出反抗的人,最终都以自己的方式接受了身份带来的不平等。隆的消失和神乐选择的逃避,都是为了给心在纷杂的尘世寻找一片净土,回归真实的自我。神乐、建筑师、蝎子并不是选择妥协的个人,而是一类人,水上教授是被权利腐蚀了心智的极端,成为了赤裸裸的牺牲品。也许我们始终都是一个小人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白金数据 读后感 第(2)篇
抱着绝对公平信念搭建DNA系统的神乐,最后发现了特权赦免的数据库,“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有身份的问题,人类永远不可能平等。”——这是本书的宏观议题。神乐从一个绝对的数据信徒,回归到相信人心的力量以及创造的价值,无非是一个问题的拉锯:“人与机器的区别是什么?”,这也是本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议题。东野圭吾给出了他的答案:思考和想法操控手去创造,如果没有了前提,创造得出的不过是“工艺品”。近期发现很多作者都在提笔议论机器与人的关系,两者微妙的关系让很多故事有了好的产生背景。虽说这本书的节奏和布局在东野圭吾的作品中不算特别出彩的,但是还是很欣赏东野先生在议题选取上长久以来人文关怀。最后,书中神乐的第二人格隆,有了个很像他本人的结局,铃兰的幻想不在,“我”不再出现也没关系了。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消逝”,惋惜,伤心。
白金数据 读后感 第(3)篇一开始一直在想“白金数据”是什么,直达读完整本书,才知道白金数据只是一种变相的阶级统治工具,是统治者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从DNA系统被提出,到用于犯罪侦探,再到预防犯罪,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民众的支持。其实在医院里那个阿姨的担心不是毫无道理的,因为阶级始终存在,所以自己输入DNA信息对于自己和家人来说是不公平的,除非真的有人人平等的一天的出现。而书中令我惊喜的是铃兰这个角色的设置。她是另一个神乐对另一个蓼科早树的幻想,是基于现实的一种美好的假象。即使是有数学天才的光环,蓼科早树也无法摆脱内心的自卑,无法正视自己的外貌,所以在第一次写神乐去医院见他们兄妹的时候,早树才有意躲避,因为在她心中,只有隆才会完全接受自己,只有隆才可以看见自己本质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