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这本书,总分五星只能给它打二星,这本小说又是一本营销成功的书,内容老套构架新颖但却败在了语言上。
直到看到苏茜灵魂进入到露丝的躯体中时,我更加觉得:这只不过是一部小说。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想象力匮乏,所以才对小说一会儿讲这个人一会讲那个人,一会儿又笔锋一转开始回忆过去,期间衔接并不好,语言冗长无味,稍不留神就会忘记自己到底是在作者描述的哪个情景里,说白了就是迷路了,只想着尽快找到出口,看到结局,只希望那个奸杀了许多女孩儿和女人的变态杀人犯早早就地正法。(最后结局…蛮狗血,不剧透了)。
突然明白过来,在我的观念里,罪有应得才是一个犯下不可饶恕罪行之人的最终结局。而作者放过了他太久太久,以至于没有耐心继续看作者描绘谋杀事件之后不同人们的不同生活。
或许作者所要表达的观念就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看书看到半截去看了改编的电影,第一次觉得电影比书好看,完全可以打四星甚至五星。
电影画面美得一塌糊涂,和不久前看过的《洛丽塔》一样,对于观众来说无疑是一部声色盛宴(不过还是比不过我的洛丽塔)。
饰演苏茜的女孩漂亮的让人忘乎所以,那双湖蓝色的眼眸看一次就能让人深陷其中一次,那头金棕色的头发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一股莫名的光芒。
对书印象最深的一段话仅仅是开篇关于水晶球中企鹅的话:
爸爸的书桌上有个雪花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围着红白条纹围巾的企鹅。小时候,爸爸将我抱到大腿上,伸手拿起玻璃球,把它倒过来,让雪花飘落到玻璃球的一端,然后很快把球翻倒回去。我们看着雪花轻轻地飘落在企鹅身旁。我觉得企鹅待在玻璃球里孤零零的,真为它担心。我把担心告诉爸爸,爸爸却说:“苏茜,别担心,它活得好着呢,圈住它的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曾经想过,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那对于他来说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完美,一个人自由自在,各种商场和娱乐场所常年为他打开,景区不收门票,他想去就去,各种美食没有限定价格他想吃就吃…可是后来想,世界只剩他一个人了,有什么意义呢,会多孤单和荒凉啊!
对于此书,不再赘述。
看过就看过了,不喜欢就不喜欢,喜欢它的也大有人在(以后不乱进畅销书的坑了…)。
可爱的骨头 读后感 第(2)篇把心空出一个地方储藏悲伤,然后向阳而生
这本是一个悲伤的故事,14岁花季少女死于谋杀,尸首找不到案件破不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却被作者写的饱含温情。故初读伊始,我不禁想到了《寻梦环游记》,同是死亡,却都别有天堂,逝者如斯,终不能忘。
但在逐渐揭开女主(苏茜)死亡真相的过程中,我又不禁想到了江歌。死亡的无助和痛苦让我只是想想就觉得胆颤,这是一种纵然化作灵魂都无法忘怀的痛。江母的那句“我多么希望扎的是我”更让人不禁泪眼婆娑。
悲伤就像花朵或阳光,想藏也藏不住。
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死亡本身而言,它只代表着个体的消亡,但对于活着的人而言,“如何抹去逝者的痕迹”却是个致命的问题。
生而为人,都有脆弱无助的一刻,亦有忽明忽暗的悲喜交加。我们只能凭着感觉走,边走边摸索,最后终将张开双臂迎接光明。这一切都是人生这场未知航行中的一部分。
人生无常,必须成长。我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亦有栖息之地。把爱化为思念,把痛用爱消融。生而为人,好好活一场[玫瑰]
可爱的骨头 读后感 第(3)篇书名是可爱的骨头,可是内容一点都不可爱。
被侵害,分离,爸爸受伤,妈妈出轨,一家人因为大女儿的离开陷入了无边的痛苦。
怪叔叔将小女孩侵害后还残忍的将小女孩分尸,看开头的时候我以为结尾是终于找到了小女孩其它的尸骨,结果却是告诉我们活着的人心存希望并且好好活着就是对故去的人最大的祝福。
地狱坦荡荡,恶魔在人间,侵害了那么多小女孩的恶魔竟然只是被掉下来的冰锥杀死,总觉得过去便宜他了,五马分尸都不够,他不知道因为他的所作所为造成了多少个家庭的痛苦。
我想起素媛说过:“那个大叔让我给他撑伞,我也想过直接走,但我觉得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所以就给他撑了,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谁也不夸我”
可是受到侵害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他是坏人。
希望你受到侵害之后依然阳光,依然对生活存着希望,恶人自有天收,不要重蹈房思琪式的覆辙。
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就算你不善良也不要去危害他人。
嗯,最后希望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