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你是你吃出来的:吃对少生病,病了这样吃 读后感(3)篇

你是你吃出来的:吃对少生病,病了这样吃
作者:夏萌
《你是你吃出来的》是前安贞医院营养科主任夏萌总结自身患病经历和10万+临床病例写成。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人群都曾陷入同一个误区——误以为低油低脂保健康,其实多是蛋白质缺乏式营养不良;误以为只能终生服药或手术,忽略了饮食等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真正康复。作者结合实例提出:要预防疾病,先回到史上人类进化突飞猛进阶段的食谱——{植物类食物65%+动物类食物35%},一日三餐才是真正的保健品;针对已患慢病人群,提出“四分法”,讲解冠心病、甲状腺结节、胃炎、心悸、便秘、高血压、痛经、抑郁、老年痴呆14种常见慢病饮食治病方法,帮助患者控制疾病和恢复健康。中国人到底怎样吃才健康?一本书重建健康饮食新认知——吃对少生病,病了这样吃。
你是你吃出来的:吃对少生病,病了这样吃 读后感 第(1)篇

《你是你吃出来的:吃对少生病,病了这样吃》读后311350904561212031

曾经很流行一个说法叫亚健康,大致就是你没有病却不健康。其实说没病不准确,而是没有大病或者说症状没有快速的显现出来。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来代替亚健康就叫慢病。而多数大病重病都是慢病的累加及衍生而来。

本书就很通俗易懂又鞭辟入里的讲解了产生慢病的原理及从根源上来治疗和预防的方式方法,读后受益很多。最明确的感受就是以前吃的饭竟多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病痛都是自己吃错了吃出来的。无知真可怕。所以《你是你吃出来的:吃对少生病,病了这样吃》。

书中讲到病的原理简易说来就是人的细胞修复速度低于损害的速度。而细胞的修复在正常状态下是由人体的各大系统自动进行的,而你需要做的就是给细胞提供营养素。这个营养素呢,就相当于燃料,而人体也就相当于汽车。汽车需要各种燃料(汽油、机油等)才能开动,而人体当然就是通过消耗各类营养素而获得生存。

这里就涉及到摄入和消耗,也可以说就是输入与输出。人类每天的生命原料输入只有一个渠道,就是吃,通过每一餐摄取大自然的营养素来满足自己身体输出的需求。总结起来,食物进到人体中有四个主要去向:给细胞提供能量、成为细胞结构、调节细胞代谢、养肠道菌群。

给细胞提供能量——主要靠碳水化合物类,也就是粮食、水果等。

成为细胞结构——主要靠蛋白质类和脂类,主要存在于肉、蛋、奶、鱼中。

调节细胞代谢——蛋白质类和胆固醇类,还有维生素、矿物质。

养肠道菌群——食物中的膳食纤维。

这些就是营养素修复细胞损伤的方式。

而每一天身体的输出都是按照基因赋予我们的任务去执行,包括四个方面:能量输出、新陈代谢、修复自身结构和免疫防卫。

弄明白人体的输入与输出,就能有效的制定吃的策略,让输入与输出平衡,让身体保持健康。

人的营养素大致分为七个方面:

1-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等;

2-蛋白质,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3-脂类,分为脂肪和类脂,脂肪又叫甘油三酯,分为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类脂包括磷脂、胆固醇、胆固醇脂、糖脂;

4-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5-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6-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7-水。

这七大营养素就是人生存的基础,然后依据个人情况,将它们按一定的结构比例输入到人体,这样在生存基础之上就会拥有健康。

其中个人情况就是指,脑力与体力劳动、地理上的冷与热等个体性的差异,导致对营养素的需求结构自然要不同。就如智能汽车更迫切需要的是电能,多用脑就补脑细胞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磷脂等,而不是体力更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等。

我们常说不能偏食要注意搭配,就是结构比例。每一种食物都含有自己独特的营养素,但不全面。只有通过进食多种食物,适当搭配平衡膳食,才能让身体获得所需的全部营养。就如你只加汽油而不加机油,汽车肯定出问题一样。

大家看过此书后,可以逆转思路,对身体不适不要只想着治标,多从治本上想想。遇到疾病,先从自己的饮食习惯上反思,先从营养素这个角度找找原因,想想办法,有了这样的思维方法,对于疾病的痊愈一定会非常有助力。

书中给出了一个“吃对了少生病”的宽泛标准:35%动物类食物+ 65%植物类食物。

还有一些具体建议,科学又实用,记录一下。每天一个鸡蛋,300毫升奶,100-150克红肉,一斤蔬菜,400克水果(水果最好带皮吃,补膳食纤维),坚果适量。一周2-3次鱼,1-2次动物内脏。

书中有很多具体病例以及更精细的膳食平衡建议,不一一做入笔记,但已明确标记。

你是你吃出来的:吃对少生病,病了这样吃 读后感 第(2)篇

5星推荐。这本书针对的是“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的营养问题,分析原因,从临床医学角度提出营养调理思路和方案”。作者具有20多年临床一线经验,加上10年的临床营养师的经验。区别一般营养师,本书给出了很多具体病例,让7大营养元素联系上缺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西方有句谚语叫作:You are what you eat.翻译成中文就是:你是你吃出来的。所以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一顿饭:现在的你是过去每一餐的积累;未来的你能够拥有什么样的健康状态,由从今往后的每一餐决定。医生如果学会了营养学,将如虎添翼;普通人如果学会了营养学,将受益终身”n“如果说我们的健康是一条康庄大道,那平衡膳食就是走在大路的中间道,但如果饮食不平衡,就如同走路朝一个方向偏,短时间内可能还在路上,时间长了,早晚会掉进两边的“沟”里。为什么说是两边的“沟”?一些人吃米面和肉类很多,喝饮料,不爱吃菜,造成腹胀、便秘和肥胖,血压高,血糖高,这属于往左偏的一类;另外一类人怕多吃,不敢吃肉类,躲避油类,整天吃粗粮吃蔬菜,属于往右偏的一类。这两类人都容易早早出现健康问题”n小小的不足:1. 缺少简单的图解,一个好的图解可以胜过万字。2. 例子多是蛋白,脂肪摄入不足,而过多的例子不多,其实中国因摄入热量,脂肪过多而导致的慢性病也很多。仍然,这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n

你是你吃出来的:吃对少生病,病了这样吃 读后感 第(3)篇

二刷。

感谢夏主任。

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完全刹不住车,在火车上看完的,彻底颠覆了以前的饮食观念。

由于减肥,看了大量的减肥方面的书,没想到碰到了这本书,虽然这本书不是专门讲减肥的,但是对减肥的帮助最科学,最有用。

减肥前期由于不懂营养知识,只是盲目的节食减肥,所以很痛苦,也不健康。碰到这本书后,才知道了肥胖的真正原因。

正是因为看了这本书,现在减肥不但不节食,还敢多吃。吃以前不吃或少吃的食物,彻底改变了我的饮食结构。

正像是书里所说的,我以前的肥胖就是因为主食吃的太多,一年四季基本上都是馒头、面条、米饭,平时很少吃青菜,水果坚果就更少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堆积造成了肥胖。

现在,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每天都至少吃15种食物,牛奶、鸡蛋、瘦肉、鱼肉、蔬菜、水果、坚果、粗粮杂粮等,食物带宽增加了好多倍,惊喜的是,吃这么多体重不但不升,反而还降了。

结合着这些知识,自己还探索出了一种靠饮食吃瘦的方法,5天吃瘦了4斤,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呀!

为了感谢作者,特地二刷,里面的知识太重要了,到处都是重点,我打算把这本书铭记在心,学会里面的知识点,不光可以指导自己的饮食,还可以用来帮助别人。真的是太好了。

再次感谢作者[微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