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相约星期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相约星期二  米奇·阿尔博姆

相爱或者死亡。与生活讲和。先原谅自己,后原谅别人。一位终身的教师,在星期二上完了一堂名为人生的课程。致敬。

◆ 第1章 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

>> 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

>> 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

>> 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学生问。 ——与生活讲和。

>> 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气喘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

>> 在无情地破除一系列自我异化的物态追求之后,自私因无聊而受到嘲弄;真正的自我在剥除虚妄后变得既本真又空灵,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放到了人生追寻的中心。

>>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相爱,或者死亡。

>> 人生,应该沉得进去,拔得出来。

◆ 第3章 课程大纲

>> 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不是同义词。

◆ 第5章 视听教学

>> :“接受你所能接受和你所不能接受的现实”;“承认过去,不要否认它或抛弃它”;“学会原谅自己和原谅别人”;“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

>> 死亡不应该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他不愿为它涂脂抹粉。

◆ 第7章 教室

>> 你不必害怕我的死。我有过美好的生活。我们都知道这只是迟早的事。

◆ 第9章 第一个星期二

>> 你认为一个快要死的人就不必再去关心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事了?

◆ 第12章 视听教学,第二部分

友谊的力量。不说话也能互相理解。

>我们有三十五年的友谊。你不需要语言或听觉去感受这种关系的。

◆ 第14章 第四个星期二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做着自以为应该做的。可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应该做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

随时都能接受死亡的到来,就不会沉溺于现在的困境。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在听小鸟的说话,如果你能接受随时都会死去的事实——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耽于抱负了。

因为每一眼可能都是最后一面,所以都显得弥足珍贵。每一次都像第一次见,是一种心态,一种好奇和珍惜的心态。

>这是因为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

伤心。然后才可能痊愈。

>希望你会发现伤心是一帖治愈创伤的良药。

◆ 第15章 第五个星期二

爱的力量。

>相爱或者死亡,”莫里说,“说得真好,说得太对了。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

>如果你想体验怎样对另一个人承担责任,想学会如何全身心地去爱的话,那么你就应该有孩子。

◆ 第16章 第六个星期二

只有先走进去才有可能走出来。感情也是要先沉进去,再走出来。

>但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 你相信轮回转世吗?我问。 “也许。” 你来世想做什么? “如果我能选择的话,就做一头羚羊。”

◆ 第17章 教授,第二部分

>> 有时候,他们说,月亮因忙于新的灵魂的降世,于是便从天空中消失了。所以有的夜晚没有月光。但最终,月亮是要回来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 第18章 第七个星期二

>> 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

>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因为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

接受变老,接受死亡。因为一切的到来都循规渐进。所以我们往往也会慢慢地不知不觉地从排斥到接受。

>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

◆ 第19章 第八个星期二

何必争?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给世界创造价值。被需要着,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满足。一味地给予只会滋生更多的不满足。

>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感困惑的,”莫里说。“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你得对自己诚实。你并不需要最新的跑车,你并不需要最大的房子。”

“实际上,它们不能使你感到满足。你知不知道真正使你感到满足的是什么吗?”

是什么?

“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

◆ 第21章 第十个星期二

>> 婚姻。几乎所有我认识的人都对婚姻感到困惑。有的不知怎样走进去,有的不知怎样走出来。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想挣脱某种义务的束缚,把婚姻视作泥潭中的鳄鱼。我常常出席别人的婚礼,向新婚夫妇贺喜祝福。然而几年以后,当那位新郎与另一位他称作朋友的年轻女子同坐在饭店里时,我只会稍感惊讶而已。“你知道,我已经和某某分居了……”他会对你如是说。

◆ 第22章 第十一个星期二

>> 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

>> 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 第24章 第十二个星期二

>>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

◆ 第25章 第十三个星期二

>> 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

◆ 第28章 结尾

>> 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同样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是一本真诚而超然的书,记录着一位濒临死亡边缘的老人的语录。莫里老人的智慧常常让你醍醐灌顶,会重新对自己的生活来一番审视。作者米奇,是一个我很欣赏的人。因为在作者在书中敢于暴露自己的私心,自己的窘迫。米奇也坦诚,莫里也坦诚,让我很放心地咀嚼这本书。

两个人相约星期二,讨论了很多话题。

谈到死亡,莫里说:“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谈到感情,“打开水龙头,用感情来冲洗。它不会伤害你。它只会帮助你。如果你不拒绝恐惧的进入,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件常穿的衬衫穿上,那么你就能对自己说,“好吧,这仅仅是恐惧,我不必受它的支配。我能直面它。”

谈到对衰老的恐惧,“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谈到金钱,“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谈到爱的永恒,“爱是永存的感情,即使你离开了人世,你也活在人们的心里。”

谈到原谅,“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

最后莫里老人归于尘土,生前也说过:“我们之所以对死亡大惊小怪,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觉得既然是人就得高于自然。”

没有过多的悲伤,莫里把自己和身边人安排地很好,莫里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无常的生命里,少点遗憾,多点爱,就更加无所畏惧了,即使面对死亡。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可能让自己在一个人的空间里待太久了,现在居然会觉得生死无所谓,并不是想不开,只是觉得也没什么太重要额,好像也准备好可以去另一个世界了。我已经21岁了。但我也才21岁,站在阳台可以看见轻轻晃动的树叶。不能毫无迟疑的推卸责任说可以离开了,还有人在乎着我的死活呢。说了些什么屁话。。。

你这一生的好老师出现了吗?

我真是个Lucky Girl .致敬每一个我热爱的“星期二”老师。

科佩尔问莫里他对死神的临近是不是感到更害怕了。莫里说没有。事实上,他反而不怎么怕了。他说他正在远离外面的世界,不再像以前那么多地听人读报,也不太关心来往的信件,更多时候是听听音乐,看窗外的树叶渐渐地变换颜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