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料到了故事的结局,却没料到是这样的结局!心里一口老血还迟迟不肯咽下去!这是我读完这个故事后的第一感受。这个故事的整体格局打造得完全及不上《偷影子的人》,虽然里面的人物个性也不失丰满,但整体哲思价值度不高。里面关于爱情、关于婚姻的金句倒是不少,但过于显得华而不实,读起来还是感觉差强人意了一些。故事的前半部分主要以书信往来的方式,讲述了这对青梅竹马如何逐渐从地域上的分离走向精神上的分离;后半部分才以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夫妻情感不对等的家庭,如何从即将分裂,走到破镜重圆。后半部分写得很粗糙,也很无情,可能正是因为太过粗糙,所以才显得太过无情。以至于让我读完这个故事,我还是不能很清晰的理解马克李维虚构这个故事的初衷是为了感慨年轻时候爱情的不易?还是为了歌颂“打败世俗、战胜小爱、走向大爱”的婚姻?但我读完这个故事后非常清楚我的感受:这三个主角我都不喜欢!这个故事我也不太喜欢!n我一边理解苏珊为什么离开,一边又讨厌她这种过度自信、极为自私的行为!不能因为彼此年轻时的爱,而去绑架一个男人一生啊?这一整个故事给我的第一感触就是:这是一个任性的女人折腾出来的一出不算悲剧、但又喜剧得不够纯粹的故事!我就眼睁睁一口气看完这个任性的女人,如何任性的为了寻找她自己而离开了男主、然后如何任性的在消失与回来、再消失、再回来之间反复…最后还极度不负责任的加塞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家庭!她的世界里似乎从来不替任何一个人考虑的??并且这种荒谬的行为,居然将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无情的拉得很长!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真的令我厌透了!n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觉得男主一点也不果断!不干不脆!至少,他深情得完全不够明显!整个故事构造里,他为玛丽做了什么???因为他是个不能接受孤独生活的人,所以开启了一段备胎式的恋爱、填充式的婚姻,一边拿工作上的忙碌敷衍他过于冷漠的婚姻,却又把所有深情都默默藏在了那段已经逝去的曾经。他一边指责苏珊的自私与无情,一边又对她恋恋不忘,然后又扮演另一个苏珊,存在在玛丽的生活里。果然,爱情的世界里,深爱的一方永远都是输家!与其说他是爱玛丽,不如说他是需要一个玛丽!n然而玛丽呢?我真希望她能尝试一次暂时离开菲利普。有些男人就是如此后知后觉,总觉得离开的那一个才是最好的,失去之后才懂珍惜,那么就让他体验一下!就像结婚前,我反而特别希望苏珊能够回来菲利普身边,然后故事会发展成菲利普竟然发觉自己真正爱上了玛丽!结果故事的走向另我大失所望……于是,我只好看着这个胸怀比我宽广很多很多的女人,用她那颗坚不可摧、越战越勇的心,将这个永远驻有一道深深裂痕的家庭牢牢的给打了外包,她就这样将日子过好了!!实在令我打从心底钦佩!虽然我还是会替她不值,但每一段婚姻都一定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些幸福与不幸福的,里面必然有太多复杂的、难以割舍的情感。我也深知婚姻需要妥协需要包容需要磨练需要加固需要蜕变和升华…好在最后是个大团圆,否则我就要跟马克李维say goodbye了!n唉,总而言之,这个故事我还是不太喜欢。
你在哪里?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这本书讲的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菲利普和苏珊,在面临人生选择之时分道扬镳。菲利普在纽约继续学业和他向往的广告事业,苏珊则去了洪都拉斯,帮助遭遇飓风灾祸的人们重建家园。他们之间以“最好的朋友”自居,但其实彼此深爱着对方,只是因为太在乎,才会更害怕失去。
书中二人在相隔数万公里之时互通信件,这一段是最为催泪的。因为他们的感情早已不是那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语能够承载的,所以信件背后都是他们对彼此无尽的爱和思念。除此之外,每年他们都会在最初分手的机场酒吧见一次面,那里有他们的固定座位,记录着只有二人知晓的秘密。
生活就这样无情的推移,二人之间的默契和情感也经受着距离跟时间的考验。也不记得是第几次见面,菲利普觉得眼前的苏珊已经像换了个人,“她的双颊有了凹陷,她的微笑中隐藏着一丝绝望”,他虽知道苏珊工作的内容,但却不了解苏珊真正在那个被飓风摧残的国度做了些什么。而对于工作的描述,苏珊总是在信中一带而过,她不想把生命脆弱不堪的一面呈现在菲利普眼前,让他也经受跟自己一样的打击和束手无措之感。
就这样,他们分别过着自己的人生,“时光让他们的生命有了不同的节点,有了不同的节奏。但是那种把他们彼此连接的感情依然存在,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菲利普拥有了另一个女孩的仰慕,而苏珊身边也辗转过几位男友。他们还记着那个约定,只是每一次见面,距离感就会增加一分。
终于,他们还是没能为彼此放下个人的生活和追求,于是不再联络,开始各自的生活。
其实这样的爱情,相较于书中玛丽之于菲利普的爱情是两种极端:前者有爱情肆意、自由的一面,后者则更多的是仰望和付出。两种爱情当然部分高下,全凭个人选择。但没有终点的爱情可能会更加刻骨铭心,毕竟,现实是无法跟回忆抗衡的。 所
以个人非常同情玛丽,虽然她跟菲利普结婚生子,可能会恩爱到生命的尽头,但她无法从记忆中将苏珊抹去,也无法阻止丽莎对于母亲事业的追寻。当然书中作者对她的刻画几近完美,虽也有女人的小心思,但该原谅的时候原谅,该付出的时候也全身心付出,所以人物的设定才会平衡。
很喜欢作者借各个人物之口说出的有关生活的话语,让我觉得作者本人一方面对生活这东西早已摸清吃透,每个比喻和用词都直戳痛点,另一方面,作者也是非常热爱生活之人,他的场景描写带有特定的情绪,就像赋予每个镜头以特定的色彩,非常动人,也十分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
最后再佩服一下作者惊人的创造力,每年一本畅销书的写作效率真是能让每一个写小说的人羡慕嫉妒。
你在哪里?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马克·李维的《你在哪里》其实是在18年的11月11日,在首图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的,坐在靠书架的一个方凳上,几个小时身体未挪动,只是偶尔变换着端书的手,还有不停的擦拭不由自主流下的泪,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那么爱流泪,不光看书,看韩剧,有时看着天空自由的鸟儿,看着墙缝里的一株小草,我都能鼻子发酸,这怎么和我女汉子的性格匹配呢!很是尴尬……
很喜欢作家用书信体的内容作为文章的主体,《你在哪里》就是如此,文章大篇幅的都是苏珊与飞利浦的往来信件,感情真实细腻,发自肺腑,特别打动人心,他们总是牵挂着彼此,互诉衷肠,那么相爱,那么认定是彼此的唯一,可苏珊却因为心底的伤不断的逃离,让飞利普一次次的等待变成一次次失去,最终错失了彼此,真的很气苏珊,很心疼飞利普,为什么要让爱留下遗憾。
即便后来有那么一个集美丽独立坚强善良的玛丽出场,全心全意地爱着飞利普,并组建完美家庭,相携到老,我还是因苏珊和飞利普未能在一起,感到遗憾,感到愤愤,耿耿于怀。
两人彼此深爱,但爱情不是唯一,想要的东西不同,所以世间就多了那么多的不完美,多了那么多的缺憾。
我还是喜欢happy ending,其实也算是,但只是不是我要的那一个,我还是坚持我的那份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