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战争与和平(套装上下册)读后感2000字(3)篇

战争与和平(套装上下册)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著。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本书为托尔斯泰赢得了世界文豪的声誉,2002年被评为“百部世界伟大小说”。
战争与和平(套装上下册)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诚不欺我,托翁此书,前期读得很投入很兴奋,感触良多,但到最后3%不到的时候,却不知怎么的停下了,一个原因是不想让自己这么快的就把此书读完,想让自己更长的沉浸在本书的氛围之中,另一个原因也是想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一下,好好吸收思考一下书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本书虽是托翁写于一个多世纪前,读来却不让人有隔膜感,反而引人入胜,很有阅读的畅快感,这种顺畅的感觉,很久没有体验到了。时常被书中的各种场景以及托翁对人内心思绪情感的精准把握所震撼所折服,托翁是真正的大家,说他是天才,都有点贬低托翁了,他是真正的大师,是一个真正的又酷又拽,狂拽酷炫霸气侧漏的不世出的绝世高手。托翁栩栩如生的描写,使得形形色色的人物仿佛有声影像般的浮现于眼前,各色人物的各种抉择求索都让人信服和感叹。虽然,对于托翁在书中表达的一些观点想法,我仍然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不同意见,托翁有时过于陷入自己的逻辑而可能有些偏离事实真相,但其宏达宽广的思绪,以及悲天悯人的上帝的高度,让我由衷的叹服。很多独到的见解与深刻的思想,对人类历史的探求,对普罗大众的悲天悯人的普世主义的关怀,对于和平的渴望,让人深深感动。我很愿意拿《战争与和平》与《生活与命运》相比较,我个人认为《生活与命运》更胜一筹,更让我喜欢,格罗斯曼在《生活与命运》里面的平铺直叙,没有过多炫技却让人深深折服的写法,令我万分动容,就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样,真正伟大的作品和想法,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的。而正像各自的书名所揭示的一样,《战争与和平》还是更多偏向于帝王将相贵族高官,战争与和平虽是普罗大众参与并通过人民的力量达成和实现的,但战争或和平终究不是普罗大众真正能决定的,这些事件离普通人有些远,而《生活与命运》却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其间的,就像我们的呼吸与心跳一样真实,我们每天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面临的命运,更加真切的存在于我们每天的行为活动之中,而且在我们之后,无数的人们也终将继续自己的生活与命运,这种厚重却普通,沉痛又真实的生命的过程,这种对于人类命运以及苦难的深切同情与一视同仁,显得更加纯粹,更让我爱不释手呀!《战争与和平》离我们远些,《生活与命运》离我们近些,虽然后者所描述的战争比前者更残酷更邪恶更不人道,但其中的每个人的命运,他们的生活,又让人那么的投入与移情,这就是生活本身的魅力与力量吧,这就是最伟大最质朴的艺术的力量吧!

战争与和平(套装上下册)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我现在知道鸿篇巨制和中短篇著作的区别不仅在于内容的长短,对读者还有一种毅力的考验。最后坚持下来反而成为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动点。托尔斯泰的作品并不是第一次涉猎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都早早就看过。但这次老托才给我留下了十足的印象——非常擅于用类比来描述事件或是解释某一现象。而且他会不惜笔墨仔仔细细的论述某一观点,几乎每一卷的第一章都是用于论证某个观点。所以读他的书并不容易,托尔斯泰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过了我能理解的范围,看他的书有时候像在看哲学思考,有时候是数学论证,有时候是思想辩论,世事人物仿佛只是为了论证这些思考而出来渲染的。看书之前我觉得拿破仑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一位不败的英雄,俄国军队就像他们在奥斯特里茨战争中所表现的那样,是一群乌合之众,人数多却毫无抵抗力。不,我对俄国军人最初的印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沙皇引导的军队,胡抓了一群百姓上战场,被人数远不如他们的德国方面打得节节败退。看完全书,托尔斯泰成功的让我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我看到拿破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跟人海中随便一位都没什么不同,他的战无不胜也不过是顺应了某种历史必然性发展,与他的天才领导或个人意志并与太大关系。而俄国最终能保卫住莫斯科,也不是他们变得更英勇更强大了,也只是跟着历史的巨轮,个中一切细微的事情都在引导着这个结果发生。但库图佐夫是明眼人,他是唯一看透全局却被全部圈子排除在外的一个人。他知道要怎么赢得战争,他想尽力去做,但正如前文所说,任何个人意志都是无法控制整个局面的。俄国人民因为失去家园而获得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士气,所以即使库图佐夫作为统帅难以控制整个战争中的细枝末节,但大的方向总是走向胜利的。这样厚重的书自然是让我看的很辛苦,我不得不认为托尔斯泰能表现这样一个宏大的场面是十分了不起的。但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看也是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正巧之前读过《奇迹男孩》英文版原著,主角August 的姐姐Via曾说过她在看《战争与和平》,她父亲因此而称赞她竟然能在这样的年纪看这样一本了不起的作品,但Via说她不觉得这本书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一些贵族男男女女为了各种荒诞的爱情而参加战争然后美好生活的故事。我对这句话印象太深刻,以至于我绝对低估了这本书的价值和易读性。但也因此才让我敢于触碰这本大著作,颠覆我年轻的想法也让我知道有时候年轻人的话不可轻信[捂脸]n

战争与和平(套装上下册)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对于这部书,我没多少可说的。毛姆认为《战争与和平》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我做了一下保留,不知道今后有没有更伟大的小说,但至少,就传统小说而言,几乎不会有人能写得过托尔斯泰,也不会有哪本西方传统类型的小说能比得过《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如果能读进去,其实是挺痛快的,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现真实细致的生活图景,没有几个作家有这种野心,有也写不起来,所以《战争与和平》是少有的能从广阔性上令读者震撼的小说。痛也是有的,书中的说教和布道以及对历史哲学的探讨,无疑损坏了叙述的节奏,有时让人抓狂,但在一部巨著中,拖沓啰嗦无法避免,而且托尔斯泰是那种就算在说教也不让人觉得反感的作家。书中的军事、历史探讨,从本书发表以来就有不少专业领域的人对此进行批判,同样是当过兵的海明威,就为书中的军事论断感到不解,但在艺术领域,在小说技法以及小说本身无所不包的特性方面,没有人敢于否定其辉煌的成就。托尔斯泰的小说就是生活本身,有人说如果上帝会写小说,那写出来的一定是托尔斯泰那样的小说,自然主义在这里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没有传奇,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狗血剧情,没有突兀的转折,每个人物都按照自身的性格、三观来说话做事,要做到这种程度,那得要有多强大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啊!艺术家在这份功力的驱动下无限逼近生活,同时又能俯瞰生活,这部史诗甚至能作为一段真实历史,虽然民族性并非本书主要探讨内容,但托尔斯泰在书中也曾多次提到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我想一个民族如果能有《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那该多好。至于小说内容和艺术形象,只读一遍《战争与和平》这种辉煌巨著,是不可能对此有什么观点的。我唯一耿耿于怀的是,最喜欢的人物安德烈公爵被写死了,原本要嫁给他的娜塔莎却嫁给了有点蠢笨的皮埃尔,而很多配角的结局也没说明。另外,据说刘辽逸的翻译很不错,可惜在这个软件里找不到这个版本。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