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3)篇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
作者:金庸
这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绝倒的对白及逆思考的事件!金庸先生将韦小宝的个人经历与历史密密切合,大玩历史哈哈镜的手法,令人赞叹,几乎信以为真,而小宝的做人方法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阶层黑暗面这种做法,使得这部书成了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韦小宝是个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 第(1)篇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整本书一改之前豪放不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写作风格,主人公换做了韦小宝这一混迹于妓院和市井中的小厮,由于种种机缘巧合,再加上自身能言善辩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一步一步地走向人生巅峰。这部作品,个人认为金庸先生把极大的讽刺意味寓于书中,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只因陪过康熙摔跤便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因为杀了鳌拜而和康熙情深日笃,同时又得到了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青睐,从而平步青云,左右逢源,不否认他情商高,有一定的说话的技巧,但是读者读来不禁觉得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太过凑巧,读之颇有今天网络上穿越小说的意味,同时金庸先生也暗喻社会和政界有一些类似韦小宝的人物,整天只想着怎么讨好上司便万事大吉,其他的事情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其实韦小宝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这个人身上的缺点多于优点,他贪财、好赌、好色、武功(能力)平庸低微(我读的是第一次修订版,听说世纪新修版也把韦小宝写成了武功高强之人,但是那个版本我没读过,所以暂时不妄加评论),油嘴滑舌,优点最突出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讲义气,一方面对康熙讲义气,最起码康熙交代给他的事基本都能尽心尽力地办,而且天地会让他刺杀康熙,他不肯,认为这是对康熙不讲义气,另一方面对江湖上的朋友也讲义气,康熙在知道他是天地会的香主的身份之后让他去杀天地会的人,他不肯,认为这也是对朋友不讲义气,只是对于神龙教他不太喜欢,康熙让他去攻打神龙岛他照做了,后来虽然被抓住,但是神龙岛领导高层起内讧,都死了,这才得以捡了一条命,所以读的时间越久,越对韦小宝有一种喜爱和亲近之感,觉得他身上的特质和我们更相似,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韦小宝是一个普通的人,实实在在的人,不高尚的人,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全书的最后韦小宝问他的妈妈,他的生身父亲到底是谁,韦春芳说她接过的客人汉满蒙回都有,怎么能分辨得出来,不过从来不接外国鬼子。这句话说明韦小宝只是中国人,没有外国人的血统,这也暗埋了民族大融合的思想,无论汉满蒙回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大家都是中国人。小说毕竟是小说,小说里描述的历史事件不能全信,有些和史实有出入的地方,但是关于韦小宝这个人物的原型一直颇有争议,有说是托硕的,有说是隆科多的,有说是曹寅的,还有说是晚清香港华人爵士韦宝珊的,康熙朝发生的大事韦小宝均有参与,金庸先生在创作《鹿鼎记》的时候肯定查阅过不少明清史料,与其说原型是某一个人,不如说金庸先生把这些人的特点都杂糅到一块,放到韦小宝一个人身上,这才形成了这一独特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鹿鼎记》中的其他人物,如九难神尼,何铁手等似乎和前作《碧血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鹿鼎记》也算是《碧血剑》的后续之作。《鹿鼎记》的电视剧我也看过,看的是1998年陈晓春版,但是情节改动照比原著较大,总觉得不如直接读小说来得过瘾,总之,《鹿鼎记》这本书读了三个多月,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 第(2)篇

《鹿鼎记》:拼二代的侥幸奋斗史

文/君向何兮

金庸先生未去世前,便想看看他的书,一直拖着,书还没看,老爷子于2018年10月30日逝世,享年94岁,他带着他的江湖梦静悄悄离开了。可他笔下创作的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等一直在被人们翻阅着。2019年一月初,我开始看老爷子的《鹿鼎记》。经过两个月三十个小时的看书史,我看完了这本124万字左右的小说。

“《鹿鼎记》作为金庸先生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也就是他的登峰造极之作,更像是一本讲人情世故的小说。它通过讲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的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的对白和逆思考的事件。戏文的穿插令人赞叹金老爷子的渊博学识。

金庸先生将韦小宝的个人经历与历史密密切合,大玩历史哈哈镜的手法,几乎信以为真,而小宝的为人处世又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阶层的黑暗面,使得这部书成了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

总觉得,这本武侠小说更像是一部拼二代的侥幸奋斗史。韦小宝出生卑微,但是他又不甘平庸,看似他一帆风顺,每次都可化险为夷,但是细细品味,谁能有这么好的运气呢?到哪儿都能成为千年老二,最后还能功成身退,隐居江湖,实属不可能。

又仔细想想,对于小说,宁信其无,不可信其有。也许韦小宝只不过是金庸先生自己想成为的人,人生在世,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人情世故最难处理。错综复杂的关系围绕着我们,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不得不遵守一些要素:守时、体谅、倾听、诚实、真实、乐于助人、对别人感兴趣等等。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讲差序格局时说过:“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这不得不再一次证明,在中国,成功,来自于80%的人际关系,20%的专业知识。而韦小宝的成功,就是靠人际关系。韦小宝是个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可一旦攀关系、讲人情,说不定就侥幸成功了。

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拜读过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而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只看过《神雕侠侣》和新版《笑傲江湖》,书与影视作品不可相提并论,毕竟有很大出入,不做任何评价。小时候偶尔扫过几集《鹿鼎记》,只是觉得很搞笑,觉得韦小宝很聪明,可以把每一个人都耍的团团转,而且还可以拥有七个美貌的小姐姐,实属最大的人生赢家。如书中第五十回写到的一样:“夫妻八人依计而行,取了财物,改装来到扬州,接了母亲后,一家人同去云南,自此隐姓埋名,在大理城过那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长大了,仔细看完这本小说,才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底层百姓,为了生存和改变命运,不懈努力,最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拼二代的侥幸奋斗史。

人生很难,活着,不仅仅是活着。

鹿鼎记(全五册)(纯文字新修版)读后感 第(3)篇

小说以清朝统治当局,旧明势力,吴三桂神龙岛及其他反叛势力之间的较量为背景,虽涉及少林寺丐帮昆仑等武林门派,但不是纯粹的那种武侠小说,从韦小宝角度来看更倾向于官场攻略。

怎么笼络人心,怎么跟领导相处,怎么扮猪吃老虎,不仅游刃于多方势力收割了一票重视帮手,还以蚂蚁之力扳倒海大富、鳌拜、吴三桂等大象。除了他的造化(主角光环)外,最主要还是对人求利己之道的谙熟。

危急关头要么使点下三滥招数,自保救人;要么大施谎术,真假糊弄。他身上其实没几分正气,但也实是讲义气;有时候他好像没什么下限,可关键时候他也讲原则。正气侠义之道通常都是宁死不折,凛然不屈的,他没么正,所以活得久,故事多。

任他花里胡哨,但也没有失掉一个真字,虽然良心不多,但还是有的。 小时候看剧版印象最深就是小桂子和小玄子二人坐在宫殿阶下一个嬉皮笑脸一个佯装厉色。若非凭他真忠,即便兄弟情深,康熙又怎能容他。

正如作者所说,小说反映社会,重点是时代而非人物。看太多至善至美的主人公,也应了解了解人性的复杂,人并不总是完美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