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心理课有关感觉那一章里说过,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如果人类失去了视觉之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就是一个作者虚幻出的社会。
人们先是失去了生活的便利,继而在温饱问题面前失去了做人的体面。我们开始变得肮脏,变得不再无所不能。但我不想说是失明导致了人性的泯灭,因为人类的适应力是如此之强,我们总会用另一种感官通道来代替视觉。我认为,在那个肮脏又血腥的白色世界里,主谋是资源的差距。没失明比失明的人有优势,在都失明的情况下,有武器的就是比没武器的人有优势。人们需要很长时间适应失明,但人类从未失去利用资源优势存活下去的本能。所以当人们全从禁忌区里走出来,可以看到世界仍会形成新的秩序,而混乱与不堪仍从一种优势对另一种优势的践踏中滋生出来,所以从禁忌圈里走出来之后仍不会有重生,仍不会有自由。
人有大爱吗?人有自私吗?人有对错吗?看你有没有珍视自己拥有的资源,看你有没有将手中的这副牌当成去掠夺他人资源的武器?我们,从未想过能看得见是种优势吧?是因为我们适应了自身乃至身边很多人都能看得见的现实。但如果突然你学会了飞翔,你会觉得这是一种优势吗?但又继而发现所有人都会飞呢?我猜这也是作者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整个世界都失明。因为一个个的失去,才能让我们看到一点点失去差距失去优势的过程。
这本书里,作者没有批判,只有呈现。我想了一下为什么那个世界里失明的症状不是全黑而是全白,或许是因为大家失去视力,从未失去光明。
少的两星,来自于翻译。我也没资格评判翻译功底,只是有时候我连那句中文都看不懂。
失明症漫记读后感1000字 第(2)篇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读完书整个人又不好了,在一个所有人失明的世界,我和文中医生的妻子一样,是唯一看得见的人,目睹了失明后世界的残酷、冷漠、卑鄙、邪恶、兽性,也目睹了少有的温暖和良知。这本小说里,失明是一种传染病,第一个人在等红绿灯时失明,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书中所有人物都没有姓名,只知道他们是第一个失明的人、第一个失明的人的妻子、医生、医生的妻子、小男孩...也是,在失明的世界里,姓名还有什么用呢n起初只有少数几个人失明被隔离在废弃的精神病院,外面的人说里面的人是虫子,虫子死后,毒汁也就完了。随着时间流逝精神病院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建立了盲人政权,强奸、武力镇压、勒索、暴力... 在盲人的世界,生理上的兽性和心理上的兽性都暴露得更快。一场大火使大家逃离了隔离所,却发现外面的世界更是满目疮痍,无政府,交通瘫痪,工厂停工,满街的粪便、垃圾、尸体和游灵般的盲人。那是当所有人都变成了虫子的世界,搜寻食物成了头等大事,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更上层的需求自然也就被抛之脑后了。书的最后本书译者提到:萨拉马戈生前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的墓志铭是“这里安睡着一个愤怒的人。”之所以愤怒,因为他认为,“虽然我生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残忍是人类的发明”,“当权者专横,把一部分人排斥在社会之外”。他写作不是为了让读者消遣,而是要把令人愤怒的社会现象写出来,让人们去思考。
失明症漫记读后感1000字 第(3)篇首先要惊叹的是作者的想象力,相比于合理,更难的是符合人性。
因为失明所有的高低贵贱都被拉到了一个水平,而人性的光辉还没来的及闪现,丑恶就滋生了出来。所有的人又重新开始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以及周围人。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人们甚至都不需要名字,每个人也就只是一段记忆而已。
我读到中间的时候,就感觉女主角像耶稣在世一样,可惜自己对宗教故事不熟悉,可能会漏掉很多有趣的情节。在所有人都失明的世界,只有她一个人能看得见,如同暗夜中唯一的指路人。一开始她担心自己要成为其他所有人的奴隶,要为他们服务,她甚至都没想过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她的能力在这个世界就如同神迹一般,甚至最后她的形象都成了“女武神”,她也依然内心痛苦不堪,虽然拯救了隔离区的所有女性,但内心依然没有丝毫解脱。甚至于到最后,丈夫在劝慰她的时候,她都说要照顾这几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到自己再也没有能力了。和周围的人比起来,特别是和他丈夫比起来,她就是那个世界里的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