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伊斯坦布尔假期读后感500字(3)篇

伊斯坦布尔假期
作者:马克·李维
调香师阿丽斯在伦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晚上常在家款待三五好友,喧哗声屡屡引起脾气古怪的邻居戴德利的不满。然而在圣诞前夕,她的美好生活四分五裂,因为一位算命师对她预言:阿丽斯必须进行一次漫长的旅行,在旅途中她会遇到六个人,并最终引导她找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伊斯坦布尔将会是他们的命运交会之地。这段预言使阿丽斯陷入了一连串的梦魇。她向戴德利先生倾诉自己的痛苦,这位邻居则鼓励她勇敢迎接命运的安排,踏上旅程。最终,两人决定结伴前往充满异国风情的伊斯坦布尔。一段预言开启神秘的东方之旅,阿丽斯在伊斯坦布尔究竟会有怎样的奇遇?
伊斯坦布尔假期读后感500字 第(1)篇

于静水流深的平淡温情中读完…

除了这里面的爱情,可能我更感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人世间无关乎国家,无关乎种族,无关于血缘,只因为同为人的守望相助。

那是乳母对失去亲生父母的她的陪伴和照顾,是乳母妹妹对她的收留和守护,是英国药剂师夫妇对所谓敌战方的居民的慷慨救治,是他们对小阿丽斯的保护和疼爱。

曾经的奥斯曼帝国,七百年来一直有着多文化和多民族的传统。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基督徒、犹太人和穆斯林人,基本都和睦相处。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几个世纪以来将不同信仰的邻邦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断裂了,土耳其大多数人为穆斯林教徒,占人口少数的亚美尼亚人信仰基督教,亚美尼亚人和黑海希腊人被怀疑支持基督教俄罗斯。

于是,大约在1915年左右,驱逐出境和种族清洗开始了,1915年—1917年间,土耳其发起大规模的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受害者数量达到150万。

主人公在成为一个英国人之前是一个亚美尼亚人,而她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制鞋商,五岁时,是一个沉默的孩子,一个不知道为什么不愿意和人说话的孩子。在她的世界里只有气味,它们就是她的语言。

在1914年年初,遇到了亲生父亲的顾客,一位英国药剂师,她记忆中的后来的父亲…

当她见到这位药剂师的妻子时,竟用清亮的嗓音叫出了她的名字。药剂师先生的药很有效。六个月后,她夜里已经睡得和天使一样安宁,也越来越愿意说话了。生活重新开始变得幸福,直到1915年的4月25日,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开始了,她的亲生父亲在屠杀中被害,在父亲嘱托中,她的亲生母亲和乳母伊玛泽太太带着她逃到了伊兹米(乳母的家)然而屠杀并没有停止,很快就来到了伊兹米,紧接着又开始了逃离,当时决定送去乳母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的一栋大房子里的妹妹那里,而她的亲生母亲在转移途中,为了保护她,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再也没有回来。

惨剧发生的第二天,阿丽斯又一次回到那个沉默的世界,不肯再说话了。

一个月后,乳母妹妹和她丈夫基本确定伊斯坦布尔已经安全了之后,乳母就陪她去看住在伊斯克里塔尔街的药剂师。当她再次看到药剂师的妻子时,她忽然又会笑了,还向她张开双手跑了过去。乳母把她身上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药剂师他们。药剂师决定带她回英国,保证会保护和疼爱她…

记书里的爱情

1.对安托

那是从小陪伴,孤独中开出的花,对安托的回避和躲藏或许证明了那不是所谓的“爱情”

2.与坎的相遇

她对他的直面相对,他对她的坦言告知,我爱你,但并不会捆绑你…

3.戴德利的守护

戴德利坦白从第一次看到阿丽斯走上楼梯,就陷进去了。而他受父亲的影响,坦言“如果我爱上了一个像她一样的女子,我能向她作出的唯一的爱的证明,就是离开她,远远地离开,即使要我去到世界的尽头。”所以,他才会不惜一切的陪着阿丽斯跑到另一个与英国完全不一样的国家,只为了验证那个预言,然后远远离开。

感动的是他们没有错过,一起经历和陪伴的时光,互相写信的浪漫,内心的声音“你轻轻地拂过我的灵魂,你改变了我,你让我忽然产生了爱人与被爱的渴望,我怎么能够原谅你呢?”

4.阿丽斯亲身父亲的爱

在她父亲去世的时候,脸上带着笑,一直望着妻子,就像他是有意那样的。

“我记得,过去当你父母有时起争执时,你父亲总是会说:

’你是知道的,伊玛泽太太,她生气只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太多了。等我们退休之后,我会给她在乡下买一栋四周带田地的大房子,那时她将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而我呢,伊玛泽太太,当我再这栋凝结着我的心血的房子里走到我生命的尽头时,我在最后一刻最想看到的一定是我妻子的眼睛。’

你父亲和我说这一切时,嗓门很大,当然就是为了让你母亲也可以听见。

然后她沉默了一会儿,当你父亲穿上大衣就要出门的时候,她走过来和他说:

’首先,不要和我说你会比我先走,其次如果我有一天要死的话,也是被你那些该死的鞋子生意给累死的,我最后一眼看到的绝对是你那些皮鞋。’

然后你母亲一边拥抱他一边说他真是这世上最难缠的制鞋商,不过此外,她对他倒是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5.坎姑姑的爱情

现实生活中,两个人的爱情是日积月累慢慢建立的。在对待两人的摩擦时,她会一个人走开,去好好冷静的想想。

“我想象一个天平;在一头我放上他身上我喜欢的东西,在另一头放上令我生气的东西。然后我发现天平差不多是平衡的,甚至还向好的那一方面倾斜一些。”

我相信,爱情本来的模样…

伊斯坦布尔假期读后感500字 第(2)篇

一如既往的温情,细腻,浪漫和快乐结局。但是这本是我看到至今马克.李维比较失败的一本。本故事的构思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就因为一位算命师的预言,就从伦敦跑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这个遥远的陌生的城市里去寻找那生命中最重要的第七个男人。更不可思议的是,通过故事的展开,居然揭示了女主公居然在那里有一段幼年与父母在那里居住的历史,于是接踵而来的养母,弟弟等生命中从未曾预料的人物一一出现。还有男主人公,一开始出场的形象真的不佳,给人的印象如同一位性格怪异的老头,后来所展现的魅力和前面的铺垫很不一致。因为男主人公早已对女主人公一见钟情,但是他却想办法安排这次劳心劳财的和女主人的伊斯坦布尔之旅,美名曰合作之旅。目的是为了离开她。理由正如他所说:如果我爱上了一个像她这样的女子,我能向她做出的唯一的爱的证明,就是离开她,远远地离开,即使是要我去世界的尽头。” 这种近乎纯精神性恋爱的动机也是有些费解。

伊斯坦布尔假期读后感500字 第(3)篇

寻找自我的故事总是很吸引我

在这本书里,阿丽斯因为一位算命师的话、朋友的鼓励,最终去了伊斯坦布尔。

这座城市对我来说很陌生,因此也为本书的阅读体验增加了魅力。

最早知道作者马克•李维,是因为他的《偷影子的人》,文字温暖,令人感动。这本《伊斯坦布尔的假期》也是一如既往的那种温暖俏皮的风格,塑造的男女主人公也很有意思。女主是调香师,男主是只画十字路口的画家,两人经历了一段美妙的旅程,改变了最初对彼此的看法。

也给人一些启发,如果有什么想做的,就赶紧去尝试吧。不要让懦弱和畏惧在心里隐藏,它们会在夜晚燃起大火,吞噬自己。尝试和寻找,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会让自己度过一段美妙和新奇的旅程呀。

19.5.27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