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不看到结尾就准摸不到脉象,到了结尾的时候我又想作者会不会就是故事主人公亚瑟,但事实上不是。故事从1971年亚瑟5岁写起,讲述父亲与他的交谈。亚瑟是母亲与外遇对象的私生子,父亲不喜欢他,冷落他。在遗产继承时只给他留下二十四风向塔。这是一座古老的灯塔。传说,进入灯塔地下室的人,都会被诅咒,风吹到身上,接下来的24年降压缩为24天度过。灯塔的前几任主人都受到诅咒,奇迹般消失了。上一任继承人是亚瑟的祖父苏里文,24年前祖父也是突然在灯塔中消失不见了。父亲将遗产留给亚瑟,要求亚瑟记住:永远不打开灯塔地下室的金属门。这好像就是故意留下的陷阱,父亲不敢探寻祖父的秘密,留给了亚瑟去寻找答案。并且父亲透露祖父消失后的第五年曾经和他见过面,并且祖父并没有死,而是关在纽约的一个精神病院。亚瑟带着解开祖父消失谜团的种种疑问,打开了金属门。诅咒降临到亚瑟身上,将他从波士顿的灯塔带到纽约,此时亚瑟25岁。到了纽约他出现在教堂之中,并且裸露着身体。时间在一瞬间跨过去一年。因为教堂裸露身体,亚瑟被警察带走,他联系了父亲的私人律师,为自己做了无罪释放。释放后的自己与父亲电话沟通,父亲带着责骂和好奇询问了进入灯塔中发生的事。再回到波士顿公寓的电梯中,亚瑟又消失了,这次来到纽约一个名叫丽莎的女孩家中。丽莎是表演学院的学生,亚瑟在得知祖父没有死后,决定让丽莎陪自己演一出戏,从精神病院救出祖父。祖父成功救出来后,亚瑟还是接二连三的消失。祖父告诉了亚瑟二十四风向的秘密,现在亚瑟正在经历时间旅行,亚瑟接下来度过的24天将会在真实生活中蔓延24年。直到24年后回来,亚瑟所认识的一切将会消失。此时的亚瑟爱上了丽莎,不顾祖父的警告和丽莎在一起。祖父告诉亚瑟,24年后丽莎为你生的孩子将会死去,她也再也记不起你。虽然24年中丽莎与亚瑟感情危机不断,但是他们还是结婚生子。故事到结局的时候,亚瑟的整段故事实际上都是他小说的部分。亚瑟是个知名作家,他每天花大量时间与小说中的人物一起生活,分不清现实和虚幻,陪孩子和妻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在妻子给自己买下二十四风向塔的时候,他却以为妻子出轨了。导致,妻子愤怒下带着孩子出走,路上遭遇车祸。儿子和女儿都死了。而此时正好是自己与妻子结识的第二十四年。通过自己这段经历,亚瑟把它写成小说。丽莎最后原谅了亚瑟,他们这部小说会消失的人终究没有结局,应证书中一句预言:24风向出过,一切将会消失。亚瑟和丽莎最终重归于好。
会消失的人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这是一本很精彩的书!是我喜欢的类型。
书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没有长篇的铺垫,没有华丽的堆砌,在开篇几章就已经把问题摆在读者面前,后面也马上进入谜底的揭晓(只是读者以为的谜底),让你以为顺理成章的猜到结局之时,却让人有点措手不及的震惊。
我之所以给他一个“精彩”的评价,是因为作者“以24天=24年”这样一个设计来写这书,可能因为我是第一次看这种理念的书,于是被深深的吸引和吓着了。以前我看过《别相信任何人》,是说女主只有24小时的记忆,跟这书有一点点相似。但这一本我觉得更刺激,每一次的消失和出现都是随机的时间和地点,每次出现只有一天而距离上一次或下一次却相隔一年,或者更长或者更短,更可怕的是,你每次都能记住以前那么多天里的经历,但那些经历里跟你相遇或相处人却可能对你全无印象.......
这书还有一个精彩的结局。我至今还没搞清楚,到底是作者写的这书的结局是真的,还是书里男主写的结局是真的,真是烧脑呀。
2019-6-25 下午5:30,《会消失的人》读后感
会消失的人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24年的过往,与相爱的人之间值得回忆的真的只有那几十天;如果在此期间沉浸于另一个世界,说只有24天的回忆也一点儿不为过。
作者用如此特别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人很惊奇。我一直以为会有个可怕的结局,令人意外的是,结局算得上温馨。
小说中有一点让我在意,有时,你即使知道另一半没有对不起自己,你也仍然会因为他个人的生活而生气。我仔细想这是为什么,后来我想到了一个答案。是嫉妒。我们允许自己拥有只属于个人的生活空间,却在发现另一半也拥有时嫉妒心满溢。这就好比有的人一样,他认为自己拥有多个情人实属正常,却在发现另一半有外遇时愤怒不已。不自觉得认为另一半应该时刻关注自己,便会嫉妒ta生活中的其它事物;以为自己才有精神世界、个人空间,发现另一半有时也会产生嫉妒。
总之,别把24年过成24天!